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桑树桑黄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的氨基酸、矿物质元素以及多糖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均含有17种氨基酸,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须氨基酸中都以亮氨酸含量最高。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中都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钙、铁、锌等8种矿物质元素。桑树桑黄发酵菌粉多糖、黄酮含量均高于子实体。桑树桑黄发酵菌粉黄酮含量为3.97%,多糖含量为12.8%;子实体黄酮含量为0.1%,多糖含量为4.76%。  相似文献   

2.
对桦褐孔菌(lnonotus obliquus)发酵菌粉中的各种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菌粉中营养成分较丰富,其中粗蛋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5.73%和15.18%.菌粉中不饱和脂肪酸是优势脂肪酸,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还含有丰富的甾醇、酚类物质和多种矿质元素.用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提取粗多糖,得率为28.55%、多糖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40 kDa,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1.3:1.0:20.4:2.1,多糖产品中含有酸性多糖,糖苷键主要是a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考察何首乌(Polygoni multiflori)添加量、何首乌添加时间、液体培养基初始pH,发酵时间对何首乌-灵芝(Ganoderma lucidum)双向液体发酵菌质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对以上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并对最优发酵条件下获得的何首乌-灵芝双向液体发酵菌质中3种活性成分(多糖、总黄酮和三萜)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何首乌-灵芝双向液体发酵最佳条件为于发酵第3天添加何首乌0.15g/30mL、液体培养基初始pH 8.0、发酵时间9d;在此条件下,发酵菌质的还原力达到0.72,是对照灵芝菌丝体(未添加何首乌)的4.5倍;活性物质多糖、三萜、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87.32、60.88、20.74mg/g,是对照的1.98、1.54和3.23倍。因此,通过何首乌-灵芝双向液体发酵获得较高抗氧化活性菌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又名鸡肉丝菇等,是与土栖白蚁共生的食用真菌.据报道,经常食用鸡(土从)菌可帮助消化,提神和疗痔.我省民间还用它来治疗风湿病.故它又是具有医疗保健价值的药用菌.由于鸡(土从)菌要求的生活条件特殊,迄今国内外尚未人工培养出子实体.研究证明,菌丝体含有与子实体同样或更高的营养成分和疗效成分.因此,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深层发酵的高效率生产,利用发酵产物来生产药品、调味品和营养饮料等.经检测,液体培养鸡(土从)菌菌丝体的氨基酸总量可达273.9mg/g,含有人体必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高产的深层发酵产物,研究从桦褐孔菌筛选菌株和发酵配方入手,对5个菌株、10种碳源和10种氮源进行了液体发酵试验,比较发酵产物收率,筛选廉价配方。结果表明:In4菌株菌丝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在单一碳、氮源筛选基础上,完成2组碳源和2组氮源正交试验,获得了高产配方:麦芽糖15.0 g/L,葡萄糖15.0 g/L,豆粉0.6 g/L,酵母膏2.0 g/L,KH2PO43.0 g/L,MgSO41.5 g/L,VB110 mg/L,起始pH 4.0。发酵周期7 d,菌丝干重22.0 mg/mL,发酵液多糖含量11.3 mg/mL,菌丝体多糖含量132.2 mg/g,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香菇的发酵研究及相关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研究,筛选所获香菇菌株能适应液体培养环境,48h前为其调整期,48~144h处于增殖生长期;发酵培养96~120h,生物量即达30g/1OOmL(鲜重);提制的香菇营养液,氨基酸含量达1851,49mg/1OOmL,多糖含量为14.75mg/100mL;提制的香菇多糖粉是一种甘露糖肽,行较强的免疫活性,得率在0.3%左右。  相似文献   

7.
灵芝中抑制羟基自由基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抑制率为活性指标,研究了水提取发酵灵芝粉活性成分的条件,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pH5.5、温度4℃、料液比l:5。研究表明,灵芝肽是重要的抑制羟基自由基的活性因子,其IC50值为25μg/mL。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循环提取获得一种新的灵芝提取物。分析表明,其蛋白质34.41 g.100-1.g-1、可溶性粗多糖40.0 g.100-1.g-1和矿质元素磷1.66 mg.g-1的含量分别高于普通灵芝提取物32.96%、29.45%和30.71%。提取物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全氨基酸总量为17.43 g.100-1.g-1,较普通提取物12.95 g.100-1.g-1高34.57%;此外,还检出2种天然活性成分--γ-氨基丁酸和牛磺酸,含量分别为21.92 mg.100-1.g-1和45.97 mg.100-1.g-1。液相质谱分析结果:从提取物中分离检测到至少13个清晰的分子离子峰,m/z范围为266.1~678.5,与香豆素、甾醇类、三萜酸及三萜皂苷等小分子天然活性成分的分子量信息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以大米、玉米为培养基质接种灵芝菌种,通过测定灵芝固体发酵菌丝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确定其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应用价值。结果如下:以大米、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菌粉的灰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总抗氧化性均高于普通的大米和玉米。而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菌粉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则以大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菌粉较高。  相似文献   

10.
蒙古口蘑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菌株Q97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豆饼粉 30 g/L,蔗糖 50 g/L,K2HPO4 1 g/L,CaCO3 1 g/L,pH自然,最佳发酵周期为13 d.在上述条件下发酵,最大生物量达到30 g/L,胞外多糖量达到100 mg/L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分别以冬瓜和蒲公英为原料,加入植物乳杆菌、嗜热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及长双歧杆菌5种酵素专用发酵菌粉混合发酵,制作两种酵素,并对两种原料在发酵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抗氧化物质(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总酚以及维生素C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冬瓜酵素亚硝酸盐在60 h达到最高,含量为5.76 mg/kg,蒲公英酵素亚硝酸盐在36 h达到最高,含量为3.13mg/kg;冬瓜酵素总酚含量在60 h达到最高,含量为0.146μg/mL,蒲公英酵素总酚含量在12 h达到最高,含量为1.599μg/mL;冬瓜维生素C含量在48 h最高,为5.40μg/mL,蒲公英维生素C含量在60 h最高,为7.35μg/mL。两种酵素p H稳定在3~4之间,可溶性固形物总体呈下降趋势。本文可为蒲公英酵素和冬瓜酵素发酵周期的确定以及产品的开发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黑木耳中醇溶性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以黑木耳粉中醇提取总收率为指标,确定了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的最佳醇提取浓度,测定了三种不同醇提物中总黄酮、多酚和三萜类活性成分含量;分析了黑木耳提取多糖和黑色素后残渣中的醇提物三种成分含量。结果:采用90%乙醇提取,黑木耳醇提物得率10.7%,醇提物中总黄酮含量5.68 mg/100 g,多酚含量0.43%,三萜类化合物含量0.55%;采用100%异丙醇提取,醇提物得率10.1%,醇提物中总黄酮含量4.84 mg/100 g,多酚含量0.66%,三萜类化合物含量0.37%。采用70%正丁醇提取,醇提物得率5.4%,醇提物中总黄酮含量4.07 mg/100 g,多酚含量1.68%,三萜类化合物含量0.30%。黑木耳多糖和黑色素提取后的残渣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醇提物收率分别为13.8%、14.3%和8.9%,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28 mg/100 g、11.99 mg/100 g和12.38 mg/100 g,多酚含量分别为0.14%、0.38%和0.75%,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25%、0.60%和0.58%。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培养基的成分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糖、葡萄糖、麦芽糖、玉米粉、豆饼粉、酵母膏、麸皮和蛋白胨有利于桑黄的生长。桑黄适宜生长的葡萄糖浓度15~30g/L,蛋白胨浓度15~25g/L。进一步的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桑黄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g/L)为:葡萄糖10,玉米粉20,麸皮10,豆饼粉5,此培养条件下桑黄摇瓶发酵菌体生物量为(21.66±0.5)g/L。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菌丝生长速度和麦角甾醇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赭鳞蘑菇(Agaricus subrufescens)固体发酵培养基,用优化后的固体发酵培养基培养,测定期间菌质干重及麦角甾醇含量,判定发酵终点。结果表明:赭鳞蘑菇最优固体发酵培养基为50 g玉米糁添加50 mL含35 g/L白砂糖和80 g/L麸皮(煮汁)的营养液,最佳发酵终点为培养40 d,此时菌质干重为91.45 g,麦角甾醇总量为31.426 mg。  相似文献   

15.
以蓝莓果渣为原料,利用香菇进行固态发酵,以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酵产物中蛋白质、黄酮、花色苷、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的变化,以研究香菇固态发酵蓝莓果渣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蓝莓果渣产物中蛋白质和黄酮含量在第8天达到最高,分别为7.210mg/g和0.455mg/g,花色苷含量在发酵第12天时达到最高,为1.878mg/g;鞣花酸含量呈下降趋势,没食子酸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第8天达到最高值,为1.755mg/g。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瑞香狼毒地上部分的抑菌活性,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茎叶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测定提取物对17种植物病菌的生物活性,筛选出活性成分部位与生物农药复配,测定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3种溶剂提取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种类最多,其次为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主要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桃褐腐病菌、稻瘟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有明显抑制效果,EC50分别是95.06、586.99、12.64、202.97、139.49mg/L;石油醚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10.28、311.95mg/L;95%小檗碱硫酸盐与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比例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为137.86~176.60mg/L,除1︰3、1︰5质量配比对水稻纹枯病菌的作用效果呈相加作用,其余配比均呈增效作用。研究表明,瑞香狼毒地上部分具有抑菌活性,具备开发为植物源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短柄龙胆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拉脊山采集的短柄龙胆(Gentiana stipitata)为试材,采用组织块分离和梯度稀释法得到一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菌,分析了该内生菌的活性物质,及与龙胆属植物活性成分的关联性,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内生菌WZ-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黄瓜褐斑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和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WZ-6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与Paenibacillus terrae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8.9%,HPLC等分析表明菌株WZ-6的发酵产物中含有环烯醚萜类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药用真菌"双向发酵"的起源、发展及其优势与潜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用药用真菌发酵药材的设想,实验证实在农副产品构成的营养基质内掺入适量经特选的含有活性成分的中药材作为药性基质,致使发酵具有双向性,其产物由药用菌质(如槐耳菌质)转为药性菌质(如槐芪菌质○F),可以显著增强其免疫活性,提高药效与疗效,这是现代“双向发酵”工程的起源,此后因理论与技术发展,使它被认为是生物技术的新起点,中药新药研制的新途径,各种菌质必将成为中药内菌物药的重要组成。较深入和更扩大的研究认为,它有增效、扩用、解毒持效等作用可发展为用中药二次开发和兽药领域。与其它有关生物技术比较,在现阶段有一定的优势与潜力。“双向发酵”研发道路宽广,前景良好,也还存在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如怎样以中医药理论指导构成发酵组合和对各种菌质的科学定性等,尤其需要从基质发酵为菌质的大规模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设备。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菌糠是目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主要副产品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组成结构,是栽培双孢蘑菇的优良基质原料来源。基质中采用处理B(杏鲍菇菌糠70%、牛粪26%、CaCO_3 2%、CaSO_4 2%)发酵生产培养基,以及处理C(杏鲍菇菌糠96%、CaCO_3 2%、CaSO_4 2%)经加热灭菌100℃保持8 h生产培养基的方式均可以获得双孢蘑菇栽培成功。菌丝生长速度方面合成料栽培快于杏鲍菇菌糠料;产量结构方面,菌糠发酵料栽培出菇主要集中在前2潮,合成料和菌糠灭菌料栽培趋势一致;产品质量方面,合成料栽培的子实体个体大于菌糠料,合成料栽培菌盖直径5.1 cm,菌糠发酵料为4.7 cm,灭菌料为5.0 cm;菌糠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大于合成料,合成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65 kg·L~(-1)和64.2 g/100g,菌糠发酵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68 kg·L~(-1)和73.1 g/100g,灭菌料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78 kg·L~(-1)和74.1 g/100g。合成料栽培菌褶色泽较菌糠料颜色深。  相似文献   

20.
以2株茶薪菇为试材,研究比较了其多糖深层发酵的培养特征及发酵的控制条件。结果表明:茶薪菇多糖发酵罐深层培养以26℃,pH 6.5,150~250r/min搅拌,0.03~0.05MPa罐压,0.2~0.4m3/h通风,发酵96h较适宜;菌丝胞内多糖达937~1 080mg/g。2个菌株罐批培养多糖高峰期与摇瓶一致,但产量略高,较固体栽培子实体多糖高1.3~1.5倍,时间缩短12倍。比较发现,菌株U27厚垣孢子数量较多,液体培养效果较好,摇瓶种子菌球小而齐,直径1.0~2.0mm,密度(1.5~2.5)×103个/mL,液体深层发酵的菌丝多糖达1 080mg/g,为子实体多糖的1.5倍,是1株良好的多糖深层发酵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