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促进高产优质大豆的亲本选配及相关优良性状的选择,对75份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大豆种质资源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不同;试验品种的诸多农艺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黑龙江省选育大豆新品种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农艺性状特点及遗传潜力大小。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西部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实质和相关变异,评价对产量间接选择的重要性,为黑龙江省西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6个熟期和结荚习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大豆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进度。结果表明:提高黑龙江省西部大豆产量,必须有适当的株高,并确保有足够的节数和单株粒数。  相似文献   

3.
大豆耐重茬性及其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5年在通榆县第一良种场的连作大豆地块,进行了大豆抗孢囊线虫及耐重茬品种的选育工作,先后育成了吉林23和吉林32号2个品种,这2个品种及另外4个品系都表现出很好的耐重茬性。试验结果表明:耐重茬的这几个品种在一年重茬情况下,产量基本与不重茬条件下种植根同,主要农艺性状也无明显差异;;而不耐重茬的6个品系在重茬地块种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都极显著降低。在这些农艺性状中,株高可以做为鉴定大豆品种(系)耐重迎茬性的筛选指标,在此基础上,还配制了2个大豆杂交组合,并对大豆的耐重迎茬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耐重迎茬性属于数量性状,F2代的定向选择表明,耐重茬性的早代现实遗传力较高,因此.早优选择是有效的。完全可以通过选育具有耐重茬性的基因达到减少或预防重迎茬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相关性分析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夏大豆育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上农艺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区域试验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夏大豆区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抗倒性是影响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表现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在北京农学院试验田种植,并对它们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的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群体农艺性状在北京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度不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各地区农艺性状的特点及遗传潜力的大小分地区进行;(2)供试品种的诸农艺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3)以在北京农学院试验地种植的不同产地的大豆品种群体为背景,进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对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直接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山东省育成的9个有限结荚习性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明确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选育高产夏大豆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新育成的18个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而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株高、百粒重、底荚高、分枝数.明确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选育高产夏大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区域试验大豆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夏大豆区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海南11份春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粒重>生育期跃主茎节数>百粒重跃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跃有效分枝数>株高>底荚高度。因此,在高产品种的选育上,应优先考虑单株粒重、生育期和主茎节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
青海大豆荚粒性状遗传变异和遗传相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豆品种资源丰富,是选育适应青海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原始材料。为了有产地利用这些品种资源,本文研究:(1)大豆英粒性状的遗传变异度,以验证从引进品种(系)中进行系统选育的效果;(2)测定英粒性状之间遗传相关,为进行间接选择适应青海地方品种积累科学资料。结果证明,在我省引进的大豆品(系)中,进行系统选育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大豆品种的粒重与生育期、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关系密切。本试验对黑龙江省12个大豆品种(系)的子粒重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得出大豆子粒重量与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性状呈正相关;大豆子粒重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分枝数、株高对大豆子粒重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与相关分析的结果相似。因此,对高产大豆进行选择时,应突出分枝数、株高、单株粒数等农艺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早熟高油大豆育种目标与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早熟高油大豆育种现状,结合山西省早熟高油大豆育种实践,提出了山西省早熟高油大豆品种的育种策略、主要农艺性状的要求及具体育种目标,初步探讨了山西省早熟高油大豆的育种技术,指出了常规育种手段仍是目前早熟高油大豆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新疆大豆广适性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在低纬地区对15份来自新疆的栽培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大豆在低纬地区的单株产量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茎节数生育期百粒重。得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是影响新疆大豆在低纬地区种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疆大豆广适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2003—2016年国审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生态区品种在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方面差异较大.产量在过去14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平均产量为2804.1kg/hm2,其中黄淮海地区增长最为迅速.品质方面,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稳步增加,但提高油份含量同时蛋白含量有明显下降.农艺性状上,株高在北方有增加趋势,而黄淮海地区则逐步下降.其他农艺性状,除花色外,育种对大豆叶形、茸毛色、粒色和脐色均存在选择效应.从亲本选配来看,近年来品种选育少数骨干亲本基础上,引入了相当多的国外血缘大豆,同时还包括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拓宽了遗传基础,有利于打破遗传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15.
贵州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服务于适宜间作的耐阴性大豆品种的选育,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大豆产量相关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株高>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说明,株高、主茎节数是影响产量形成的主要因子,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贵州省耐阴大豆的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海大豆新品种(系)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便于从黄淮海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新品种(系)中筛选出适应在江汉平原种植的高产大豆品种(系),以新引进的13个新育成的黄淮海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相关分析法解析大豆产量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次关系及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与大豆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灰色关联分析中,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粒重(0.805)有效分枝数(0.763)生育期(0.746)单株粒数(0.745)开花期(0.727)百粒重(0.715)主茎节数(0.702)株高(0.698)单株有效荚数(0.691)。相关性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农艺性状是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对新引进品种的选择和评价上注重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更容易获得高产的品种(系)。同时,明确主要农艺性状对大豆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也可为长江流域鄂中地区新品种选育、鉴定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同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表明,在黄淮夏大豆产区,不同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表现与密度的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株高、底荚高度、结荚节位、节数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大,分枝数却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少。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的大豆品种类型选择最佳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秋大豆区试品种(系)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生育期,其后依次为每荚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生育期、每荚粒数和百粒重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品种选育中,应优先考虑选择生育期较长、三四粒荚多、百粒重较重的单株.  相似文献   

19.
春大豆新品种泉豆7号是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用穗稻黄作母本、福清绿心豆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200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与油菜专业组审定。为加快我县大豆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大豆的产量与生产效益.2005年春季由东园镇农业服务技术中心引种.在山坡地种植,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大豆新品种“吉农四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古农四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进程、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物学特性、栽培特点和适应区域,阐述了在育种中所取得成效的几点体会。新品种从杂交开始至育成经历了8年时间,1992年7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本品种具有熟期适中、产量水平高、稳产性突出、农艺性状优良、品质好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