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与传统紫云英4月压绿相比,紫云英带籽翻耕则是在单季稻秧苗移栽前的6月初紫云英黄枯种子完全成熟时用旋耕机一并翻入稻田.结果表明,稻田翻耕带籽紫云英可以使水稻产量提高,迅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带籽紫云英施用量为11 250~45 000 kg/hm2(干草率21.7%)时,当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5.9%,水稻产量增加10.1%~14.1%;且当年水稻收割后紫云英自然出苗,第2年又会有带籽紫云英27 000~ 31 500 kg/hm2(干草率23.1%)翻入稻田,到第3年有机质含量增加9.8%,水稻产量增加12.4%~17.2%;并使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增加,使有效磷、速效钾相对释放增加.稻田翻耕带籽紫云英收到了一次播种、多年受益的功效,起到了生态培肥连年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续第7期第14页)4.稻田开沟技术传统紫云英开沟是晚稻收获后择晴天,采用人工或牲畜开沟。根据晚稻收获-紫云英稻田开沟一体化新理念,研制出与水稻联合收割机配套的大型稻田绿肥开沟装置,可调节入土角度的开沟犁,效率高,每天可开沟10公顷左右,且对田间水分含量没有要求。5.紫云英种子机械化收获通过改装现有水稻联合收割机,研发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机械,实现了稻田绿肥作物种子收获过程轻简。在大田紫云英有75%~90%的荚角变黑时,田间清沟排水使得田间含水量少于40%。选择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并且将全喂入水稻联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方稻田冬季绿肥种植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开展紫云英对南方稻田土壤肥力性状影响监测试验,总结紫云英对南方稻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性状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稻田冬季种植紫云英是稻田土壤培肥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厚耕作层、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施用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同等产量条件下,每667平方米稻田配施紫云英鲜草1000~1500千克,可减少化肥用量20%~30%。以下是紫云英的种植技术要领,供广大农民参考。一、选地紫云英喜温暖湿润环境,在6~23℃下随温度增高而加速生长,抗旱力较弱、耐湿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稻田紫云英绿肥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下茬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广和种植紫云英绿肥作物,从适时播种、整地开沟、合理施肥、病虫防治、翻压技术等方面介绍稻田紫云英绿肥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浙江宁绍平原稻田生态系统氨挥发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紫云英、商品有机肥、水稻秸秆、紫云英+商品有机肥、紫云英+秸秆等还田均能明显降低稻田氨挥发损失,其中以紫云英还田和紫云英+秸秆还田效果最佳,可减少50%以上的氨挥发损失量;有机物料的施用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同时可使水稻的产量不减产或略有增加,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机收稻田紫云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清流县大力发展紫云英种植,针对机收稻紫云英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机收前、中、后的田间管理方面总结了机收稻田紫云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中,通过冬季种植紫云英,可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保护环境、提升稻米产量和品质的作用。现从品种选用、播种、水分管理、耕翻等环节,对稻田套播紫云英高效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并对该技术在南京市高淳区秋亚家庭农场的多年应用效果进行介绍,以期促进稻田套播紫云英高效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谈武夷山市紫云英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紫云英是稻田冬养的重要绿肥兼牧草,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武夷山市紫云英种植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运用提高认识。加大宣传等几个方面的措施,以期为武夷山市加快紫云英生产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紫云英又叫红花草,是稻田冬养的重要绿肥兼牧草。种好紫云英是培肥地力,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手段。同时,紫云英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富含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鲜嫩多汁,适口性好,是一种很好的青饲料。  相似文献   

11.
2014-2015年期间,在15个县(市、区)开展紫云英不同翻压鲜草量对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后季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紫云英不同翻压鲜草量处理的平均增产效果都在5%左右;有机质含量增幅范围都在30%以内。随着紫云英翻压鲜草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也随着增加,但增量变小。种植紫云英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有机质,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稻田紫云英肥饲兼用的技术与效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紫云英不仅是稻田的优良绿肥,而且是养猪的优质青饲料。实行紫云英肥料兼用,是提高绿肥的经济效益,促进稻区农牧业发展,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建立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稻田种植利用紫云英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紫云英蜜源、留种和菜用等多功能用途,以稻田紫云英种植利用途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置大田试验,探讨了“蜂蜜+留种”和“菜用+翻压”两种紫云英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结果表明:“蜂蜜+留种”模式中紫云英蜜具有较高的品质。通过紫云英蜜和紫云英种子销售,年净收入可增加12 000元·hm-2;在“菜用+翻压”技术模式中,通过采摘紫云英嫩梢部分可创造69 600元·hm-2的直接经济收入。相对于传统的紫云英翻压还田,“蜂蜜+留种”和“菜用+翻压”两种紫云英利用模式均显著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高效的利用模式,可在南方稻田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紫云英是武夷山市冬种绿肥的主要品种,稻田冬种紫云英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可作青饲料,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通过示范推广,武夷山市紫云英种植面积从2008年800亩到2011年20000亩,紫云英种植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近年来,笔者承担了冬闲田种植紫云英示范推广工作,现将示范推广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稻田绿肥作物紫云英在我省黄灌区已引种成功。对旱作地引种紫云英问题,我们于1977至1979年进行了试种,也获得初步成功,亩产青草达7900多斤。试验证明:紫云英的稻田种植技术,只要能在播种方法和灌水技术上加以改进,在旱作地种植其青草产量不低于苕子。紫云英在旱作地栽培,总耗水量为每亩276.8方,比中产水平小麦耗水量每亩300—350方,少20  相似文献   

16.
紫云英是武夷山市冬种绿肥的主要品种,稻田冬种紫云英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可作青饲料,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对武夷山市冬种紫云英绿肥示范推广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4年开展不同种类绿肥还田试验,比较了3种常见绿肥(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连续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还田均可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且紫云英增产效果最佳,豌豆次之,油菜最小。绿肥连续还田前2年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大,连续实施绿肥还田第3~4年,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升高;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还田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绿肥还田具有显著的水稻增产和地力培肥作用,但对稻田地力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紫云英是浙江省稻田最为适宜的绿肥种植种类。  相似文献   

18.
紫云英又叫红花草,是稻田冬养的重要绿肥兼牧草。种好紫云英是培肥地力,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手段。同时,紫云英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富含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鲜嫩多汁,适口性好,是一种很好的青饲料。  相似文献   

19.
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稻田水旱轮作研究表明 :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 ,培肥了地力 ,改善了稻米品质。水旱轮作中综合效益表现最好的是轮作方式 1(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 ) ;其次为轮作方式 2 (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 ) ;再次为轮作方式 3(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 ) ;而连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紫云英既有肥田的经济效益,又有养殖的经济效益,是稻田冬养的重要绿肥兼牧草。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繁殖利用技术是利用紫云英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至有一定种子量时,翻埋入土,存种于土壤,待秋后休眠解除,自然萌发成苗这一特性,达到一次播种多年繁殖利用的目的。经多年实践证明,推广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繁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