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大伟 《农技服务》2007,24(2):120-121
“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问题,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减轻农民负担,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管理体制的战略性改革。就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一些想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一届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想,并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并将其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重视农民利益的思想,并将其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前提;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尊重农民意愿,以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的思想,并继续进行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的经验,对我县的农民增收问题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4.
当前 ,国家领导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 ,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 ,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稳定 ,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 ,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应对措施 ,农村税费改革实际上是一次以税费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 ,是一场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制调整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课题。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县级作为“三农”的前沿.肩负着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使命.近年来.紧紧抓住农民就业、农民增收等“三农”问题关键环节.不断加快“三化”进程.把减少农民作为富裕农民的前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镇平特色的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实现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析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梅 《甘肃农业》2014,(22):91-92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解决农民问题是发展"三农"的根本,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的进步和发展,农民的进步和发展又取决于农民的培训程度。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者依目前农业培训工作的方式,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对以往“三农”改革的重新审视而不是当前“三农”改革的简单继续。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核心不在农民问题,而在农村问题,即农村的长远发展问题,也就是如何建立具有现代公司制特征的有广泛农民参与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产销一体化”组织——“农联”的集体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推动“三农”发展,是实现我国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我国“三农”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尤其是农民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弱,综合素质不高。高等农业学校作为为“三农”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有责任培养大批高素质农村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民思想观念仍存着不适应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从中得到启示,要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引导农民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以促进农村经济向前发展。建国六十多年来,农民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就农民思想观念嬗变浅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民思想观念仍存着不适应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从中得到启示,要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引导农民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以促进农村经济向前发展.建国六十多年来,农民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就农民思想观念嬗变浅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出现的原因、具体表现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 ,加快西部大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 ,土地市场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21世纪头20年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经济对“三农”的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燕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769-4773
乡村旅游作为以农村为背景的旅游形式,与“三农”问题紧紧相连,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较好手段之一。从农业、农村、农民三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对“三农”的影响,并对发展乡村旅游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解决“三农”问题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 1.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三农”问题.如何正确看待“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在直面WTO的新格局状态下,“三农”基础脆弱,不仅已经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极大制约,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和谐发展。总体思路是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坚持和完善已经形成的土地制度、市场机制、投入政策,通过科教兴农和发展现代农业解决能源问题,通过统筹城乡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通过改革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三农”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严重影响,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同时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作为基层乡镇党委、政府他们是“三农”政策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怎样开展农村工作、怎样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本刊从本期开设“各乡镇党委书记谈‘三农’”栏目,以便从他们的工作体会,能得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更好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连续下发5个“一号文件”,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进行了全面部署。“三农”问题中农民增收始终是关键和核心,只有把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通过阐述中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西部“三农”问题应从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和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三农”问题出现的现状及特征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相关财政政策发展趋势和重点。由“抽血”到“补血”,由“农业”到“农民”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发展趋势,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三个方面走向市场化;农民教育与培训;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的建设;农村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20.
崔艳华 《甘肃农业》2007,(12):66-67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焦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收入能否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作者阐述了农民增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提出了通过促进农民增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