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遮放农场橡胶、茶叶、咖啡间作模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宏州潞西市遮放农场地处北纬24°13′~24°31′,东经98°08′~98°33′,年均温20.5℃,属三类型植胶区。为改变因寒害频繁,胶园经济效益低的状态,该场于1979年开始布置试验,探索橡胶+茶叶、橡胶+咖啡、橡胶+茶叶+咖啡等三种间作模式及其实际效果。经过20多年生产实践,已体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三类型植胶区橡胶栽培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我们于2001年11月底对该场三个间作园的胶树存活率、生长量、烂脚以及园地作物产量、产值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报道如下:1 间作园基本情况橡胶+茶叶、橡胶+咖啡、橡胶+茶叶…  相似文献   

2.
茶园间种泡桐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善庆  竺肇华 《林业科学》1990,26(6):561-566
前言茶树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地区。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茶树生长不良,茶叶品质下降。近二十多年来,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先后致力于改变茶园生态环境而提高茶叶品质的研究。我国早在唐代、宋代就有了茶粮间作、茶桐间作的记载。1959年云南普文农场在热带茶园成功地建立了橡胶与茶树间作的胶茶人工群落。1970—1985年唐荣南、王融初分别成功地建立了湿地松与茶树、葡萄与茶树的人工群落。本试验试图选用强阳性、深根落叶阔叶树——泡桐与茶树间作,建立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系统,改善茶叶品质,促使茶叶稳产高产,同时提供部分优质木材,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探索林粮之间相互关系,我所曾进行一些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试验内容 (一)不同泡桐株行距中,间作单一农作物试验。 1.泡桐单位面积生产率。 2.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二)同一泡桐株行距中,间作单一农作物试验。 1.泡桐单位面积生产率。 2.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三)同一泡桐株行距中,间作多种农作物试  相似文献   

4.
探讨薄壳山核桃与茶间作后安吉白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差异,为构建薄壳山核桃和安吉白茶高效复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薄壳山核桃与安吉白茶间作分别以乔木树冠下(T1)、树冠缘(T2)、树冠外(T3)和纯安吉白茶园(T0)等4个测定点,测定10年生安吉白茶茶树新芽数、新稍生长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等生长指标,结合茶树速生期(7—9月)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指标,分析探讨林茶间作不同光照条件下安吉白茶生长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林茶间作茶树的新芽数、新梢长度等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纯茶园,其中乔木冠缘茶树生长指标较优;间作茶园茶树的百芽鲜(干)质量显著高于纯茶园,单位面积茶树新芽鲜质量以冠缘、冠外显著高于冠下和纯茶园,茶树新芽干质量为冠缘处最高,其次为冠外,冠下与纯茶园较低;(2)通过各测定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OJIP曲线分析,7—8月高温强光下薄壳山核桃冠缘处茶树的荧光信号强度较强,8月纯茶园茶树的荧光点位显著低于间作茶树,9月各测定点茶树荧光曲线重合度较高。薄壳山核桃冠缘、冠外茶树相对可变荧光差异曲线(ΔVt)波动较小,冠下茶树荧光的J相在7月快速下降但在9月却陡然...  相似文献   

5.
在山东泰安部分茶园做了间作板栗和银杏试验,结果表明,茶林间作郁闭度在0.3~0.4之间时,茶树叶片较对照上表皮增厚27%、栅栏组织增厚15.3%、全叶增厚3.1%,有利于抗旱、抗寒;茶林间作郁闭度在0.4~0.6之间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的比值大、叶质柔嫩、持嫩性好,夏季茶叶产量可较对照提高89.8%;茶园间作银杏对茶树生长和鲜叶产量较有利。  相似文献   

6.
<正>夷陵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茶区生态化建设,并将茶Camellia sinensis O.Ktze.杉Cunning lanceolata(Lamb.)间作、茶栗Castanca mollis-sima Blanco间作等作为退耕还林、农业产业化项目的主要经营模式来抓。近10年来,投入上千万资金扶持茶区生态化建设,目前已成林的混交茶园达0.33万hm2。茶区邓村乡从1990年开始营造  相似文献   

7.
对铁观音茶叶苗木应用清水和植物激素吲哚丁酸溶液、生根粉溶液进行了不同处理,对扦插后的苗木和栽培的茶树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清水处理扦插生长的苗木高度25cm、地径粗0.23cm,栽培1年生长茶树高42cm;吲哚丁酸溶液处理扦插生长的苗木高度27cm、地径粗0.25cm,栽培1年生长茶树高48cm;生根粉溶液处理扦插生长的苗木高度29cm、地径粗0.26cm栽培1年生长茶树高52cm。应用生根粉溶液进行处理培育的苗木和栽培的茶树,比应用吲哚丁酸溶液和清水进行处理培育的苗木和栽培的茶树,分别苗高7.4%、苗粗4%、茶树大7.4%。径粗16%、13%、13%。  相似文献   

8.
油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目前产区主要经营方式有桐茶(油茶)间作、桐杉间作、桐农长期混种、油桐纯林和零星种植等。在上述桐林(农)混交经营中生产周期短,产量低而不稳的弊病较明显。而经营油桐要求每年垦复,势必导致水土流失严  相似文献   

9.
茶叶在北方栽培面积迅速增长,而北方气候不如南方温暖湿润,如何种好茶叶,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北方茶区的首要任务。鉴于此,我们于1998年在青岛市开始了冬暖式温棚果茶间作和露地果茶间作试验,以后几年还陆续进行了茶树与多种农作物间作形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安徽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光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分别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别是0.3、0.4和0.6m·s-1。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杉大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6%和4hpa,板栗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4%和2hpa。  相似文献   

11.
咖啡园间作茶叶的方法和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焰 《热带农业科技》2004,27(3):40-40,42
云南思茅金象咖啡公司为降低咖啡种植成本,帮助山区移民增加收入,于2000年7~8月在踏清河开发区的46.67hm2咖啡园内间作了茶树良种雪芽100号无性系,2003年咖啡、茶叶都进入投产期,咖啡园间作茶叶的效益逐渐显现出来,间作咖啡园比未间作的年平均增收2 325元/hm2。特作如下报道:1  相似文献   

12.
<正> 为培育生育期短、抗性强、经济性状良好的油茶品种和了解油茶物种的遗传性和变异关系,我们于1972-1978年进行了油茶有性杂交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地设在亚林所油茶原始材料圃。选10年生普通油茶(C. oleifere abel)、攸县油茶(C. yuhsienensis)、浙江红花油茶(C. cheki-angolosa)、茶梨(C.octopetala Hu)、小果油茶(C. meiocarpa Hu)、越南油茶(C. Vieta-  相似文献   

13.
间作茶园中茶树生态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小牛  李宏开 《林业科学》1991,27(6):658-664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是亚热带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喜光、耐荫、喜湿、畏寒的特性,其生长发育与茶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对茶芽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致使夏秋茶低产劣质。为此,近20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广泛地开展了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的研究,认为适度遮荫(即种植遮荫树)能明显地提高茶叶产量和绿茶品质。但是,对间作茶园的生态条件与茶树主要生理活动(诸如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的关系报道甚少。为此,我们研究了茶园间作对茶树主要生理活动的影响,并与单作茶园比较,以揭示生态生理特性,从而为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吸湿性,吸异味性很强的商品。根据当前茶叶生产和流通的实际情况,进行名特茶贮藏保鲜试验,对抑制茶叶品质劣变,降低损失,提高商品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从1986~1990年,对茶叶主要成份与贮藏条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内容和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无锡市大浮林果场手工炒制的“无锡毫茶”。 1.2 含水量对茶叶贮藏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茶名品趣     
我最喜欢在新茗飘香的时节,冲泡上一杯清茶。那美如碧玉的颜色,沁人肺腑的清香,千姿百态的条形,让人赏心悦目,确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大凡名茶都是一个秀丽、雅致,且富形象美的名称。使人听此名,想此茶;饮此茶,观此茶;再忆此茶,如此无穷回味,令人津津乐道。古往今来,茶名的命名颇为讲究,也很有规律。有的以产地的山川名胜为主  相似文献   

16.
2013年4月下旬分别从江西婺源、河南开封两地引进茶菊品种7个,采取与绿化苗木圃林下间作方式进行有机栽培,绿化苗木为5 a生枇杷移植苗圃。当年管理精细,7个茶菊品种生长良好,秋季大量开花。经过品种比较、加工试验、品评鉴赏,筛选出3个适宜在我区规模发展的茶菊品种金丝黄菊、贡黄菊、江西皇菊,并初步研究总结出茶菊商品化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1982—1986年在沙兰杨密度试验林内,进行5种株行距间作多种农作物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平原半干旱地条件下,在杨树株行距2×8米左右的林内,前2年以间作棉花为主、3年后以间作冬小麦、大豆为主,比在其它密度林内间作具有明显的生物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集约经营是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措施。但目前一般林业单位(如国营林场、乡办林场等)单独对林木加强以水肥为主的综合管理条件不足,经济力量欠缺。1987年我场同三村分场采取幼林内间作办法,收到了明显效果。连续间作2年的地块幼林生长旺盛,每年亩地面还可收入200多元。1988年10月,我们对间作2年、1年、未间作幼林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茶林复合生态园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清平 《林业科技》2002,27(3):58-59
试验表明:茶林生态园与对照相比,可增加产量14.3%,提高氨基酸的含量和降低茶叶的酚氨比;在炎热干旱季节茶蓬近表气温和相对湿度分别比对照降低2~3℃和升高9%~19%,土壤绝对含水量比对照提高3%~5%,在冬季和早春其茶蓬近表气温和土温比对照提高1~2.5℃。  相似文献   

20.
<正> 黎明农场七分场,现有橡胶面积4,067亩,茶叶2,097由;1984年胶茶总产值达102万元,利润17.24万元,是一个胶茶并举的生产单位。 七分场胶茶林地在海拔850—1,0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9.8℃,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平均日照39.4%,年平均降雨量1,355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596毫米,最小1,09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4%。以上综合因子基本符合橡胶发育生长及产胶的要求,但条件较差,有的年份橡胶寒害重,是一个典型的三类植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