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庄地区草地螟暴发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进入8月份以来,草地螟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暴发成灾。成虫量、幼虫密度之大,为害作物种类之多,为近年来所少见。草地螟成虫一般田间百步惊蛾3000~5000头,最高达2万头以上。蛾量之大,时间之长,面积之广,雌虫抱卵量之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一代幼虫地块发生率为100%,虫口密度100~200头/m2,高的达500头以上,部分喜食作物田高达3000~5000头/m2,单株葵花有虫100头的极为普遍,有的已基本绝产。受害主要作物是胡麻、甜菜、豆类、向日葵、胡萝卜、小茴香等经济作物,大部分秋季作物也遭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分析发生原因,一是因湿度大,…  相似文献   

2.
王贺军 《植物保护》1988,14(1):55-55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等原因,近年豆天蛾为害日渐加重。1987年见蛾时间长,诱蛾量之多超过历年。曲周县5月29日始见蛾;香河县6月14日见蛾,到7月底1台黑光灯共计诱蛾2960头,比去年同期多2346头;廊坊7月上中旬诱蛾量是去年同期的9倍;馆陶日诱蛾441头;大城日诱蛾444头。 曲周县调查,卵株率81%,百株有卵230粒;虫株率77%、百株虫量105头。永年县卵株率90%,百株有卵180粒,幼虫120头,最高210头。衡水地区发生33.3万亩。从全省田间调查情况看,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产卵孵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幼虫盛期,也是为害和防治适期。 发生严重的原因;除大豆种植面积扩大,过去没有防治习惯和经验,累计虫量增  相似文献   

3.
地处晋南的临汾地区的平川县市粮棉产区,1992年和1993年棉铃虫大发生,全区50万亩棉田全部发生,其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除棉花外,玉米、豆类、瓜类等作物也同时发生严重。1 发生情况据临汾柴村病虫区域测报站调查,1992年一代麦田平均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13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800粒,幼虫347头;1993年一代麦田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20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580粒。1992年襄汾、临汾春玉米,二代期平均百株有虫57头,三代期平均51头;1993年二  相似文献   

4.
黏虫在昔阳县是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害虫,主害代为第三代。它来势猛,为害重,严重影响当地主要粮食作物谷子、玉米等的生产。为了能更好地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治理,我们对黏虫系统测报站昔阳县石坪测报站1968年至今35a的黏虫测报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气象资料等,对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1发生为害主要影响因子分析1)蛾峰次数和蛾峰量是影响发生程度的先决条件。根据黑光灯系统诱测资料,三代黏虫大发生的1973年出现5次蛾峰,高峰日平均1盏黑光灯诱蛾119.8头;1975年出现6次,高峰日平均491.7头;1…  相似文献   

5.
旋幽夜蛾在白城市首次大面积暴发为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5年6月上旬,白城市通榆县和大安市部分乡(镇)的向日葵、蓖麻等作物大面积遭受虫灾,为害非常严重,受害重的地块全田被吃成光秆,造成毁种。经吉林农业大学昆虫专家依伯仁和史树森教授鉴定为旋幽夜蛾(Scotogram m a trifolli)为害。此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本市尚属首次暴发为害。全市旋幽夜蛾共发生面积1.1万hm2,其中毁种面积0.12万hm2。田间幼虫密度大,龄期不整齐。6月11日在通榆县新华镇等地调查,向日葵、蓖麻每平方米虫量最多达24头,平均8~9头,地边灰菜上每平方米70~80头。其食性与草地螟相仿,主要为害作物有蓖麻、绿豆、向日葵、芝麻…  相似文献   

6.
1999年河南省甜菜夜蛾大发生。商丘、开封、周口、濮阳、新乡等地市发生十分严重。一般地块百株大豆71~246头、百穴花生80头,百株蔬菜100多头。据新乡地区封丘县植保站黑光灯诱测,7~8月份单灯总诱蛾量42218头,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年份(历年为2000~3000头)。田间调查,未防?..  相似文献   

7.
草地螟成虫产卵行为及中耕除草灭卵控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地螟成虫产卵对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通过多年来田间调查和分析,杂草是草地螟成虫产卵首选寄主,其中以藜科、蓼科、菊科等的杂草落卵量多、落卵比率大,禾本科的狗尾草和稗草也是草地螟成虫主要产卵寄主,一些作物上草地螟成虫也产卵。通过及早和适时采取中耕除草能起到理想的避(灭)卵作用,对减轻草地螟为害程度可起到理想的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康保县2001年防治草地螟技术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螟在河北省康保县主要为害亚麻、豆类、马铃薯、甜菜、蔬菜、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种群从1995年开始回升,到1997年大发生,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第三个暴发周期,截止到2001年在本县已连续5a严重发生。 2001年草地螟来势猛、虫量高,一代、二代连续严重发生。一代幼虫发生面积3.2万hm2,幼虫密度平均21.4-135头/m2,高的477.8头/m2。二代幼虫发生面积3.9万hm2,虫口密度一般400-700头/m2,高的1711.8头/m2。 根据2001年草地螟的发生特点,康保县植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阐明草地螟的迁飞危害规律,研究了2012年6月迁入河北康保城关的成虫种群消长过程,并分析了主要生理特征及环境条件与之的关系.结果显示:黑光灯单灯诱蛾量由6月16日的561头增加到17日的3 451头,但18日和19日的诱蛾量则下降到1 771头和118头,田间百步惊蛾量由17日的3 000头下降到19日的60头;虽然迁入地具有适宜的温度和蜜源条件,但由于其环境湿度太低(42%),不利于成虫生殖是成虫再迁出的主要原因.迁入成虫卵巢级别在2~4级之间,17日具3级卵巢的成虫比例显著多于19日的,而具4级的显著少于19日的,但具2级的在17、18日和19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3天的成虫性比无显著差异,成虫交配率均在80%以上,但19日的成虫交配率显著高于17日的.这些结果较好地阐明了草地螟田间迁入和再迁飞种群的生理行为特征及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麦圆蛛蜘犤Penthaleusmajor(Duges)犦属叶爪螨科害螨,主要为害小麦,还可为害大麦、燕麦、豌豆、蚕豆、油菜、紫云英等作物和杂草。2004年3月下旬笔者在达县九岭、石桥等乡镇调查发现,麦圆蜘蛛从小麦上转移到刚栽的地膜覆盖玉米苗上为害,一般被害株率20%~50%,百株螨量最高达3000头,主要发生在丘陵坡台地的砂壤土,这种现象以往尚未见。达县近年旱地普遍实行小麦、玉米、甘薯带状套作制度,前作小麦抽穗期,将玉米苗移栽在小麦预留行内,当时玉米苗仅三四叶期,麦圆蜘蛛从小麦上转移到玉米苗上为害,刺吸玉米汁液,造成叶片正、反面出现细小白点,许…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一类棉田一般百株累计卵、虫量1500—2000粒(头),高的达5000粒(头)以上,不仅为害棉花而且为害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笔者7月1-3日在丰县、铜山县等县调查,玉米百株平均有虫98.5头,受害株率90.4%。大豆百株平均有虫95.6头,受害株率88.7%。受害严重田  相似文献   

12.
棉叶螨在新疆1年发生8~15代,是新疆棉花的重要害虫,2004年北疆棉区棉叶螨严重发生。发生面积大,分布广、进地早、为害时间长,是多年来最重的1年。本文就2004年北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12004年棉叶螨在北疆发生的特点1郾1棉叶螨进地早,螨量大,来势猛北疆大部分地区于5月上旬在棉田始见叶螨,迁入棉田时间比2003年早7~15d。一些团场的部分棉田螨量大,并造成一定为害。如农5师81团5月4日在棉田始见叶螨,5月12日有螨株率达8%,百株螨量153头;89团5月12日棉田有螨株率已达20%,百株螨量达400头。农7师车排子地区5月15日棉田始见叶螨,…  相似文献   

13.
2002年黑龙江中西部草地螟发生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裕县地处黑龙江省中西部,属典型的半农半牧农业区。继1996~1999年草地螟大面积发生为害后,2002年再次严重发生,全县发生面积达17.3万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72%,严重发生面积13.3万hm2。据6月24日调查,富海镇宏升村草地螟幼虫最高密度,大豆45头/株,葵花148头/株,甜菜48头/株,玉米32头/株,一般地块平均有虫210头/m2,草荒严重地块高达2000头/m2,是近年来发生最严重的1a。草地螟在本县1a发生2代,主要以迁入代幼虫为害。6月2日,外地虫源开始大量迁入本县,1盏黑光灯…  相似文献   

14.
甜菜夜蛾近年在郓城县连续暴发成灾 ,在大豆、花生、玉米、棉花、瓜菜等作物田均有发生 ,常年发生面积均在 3.5万hm2 以上。据县植保站调查 ,大豆平均百株虫量 30 0~ 50 0头 ,高发地块达到 80 0头以上 ;花生平均百墩虫量 350头左右 ,高发地块达到 60 0头 ;反季节大白菜虫量更大 ,平均百株虫量达到 1 0 0 0~ 1 50 0头 ,叶片被吃成网状或整株吃光 ,不得不毁种或改种。目前 ,一般药剂难以控制甜菜夜蛾的为害。 1 999年 ,通过防治反季节大白菜田甜菜夜蛾的药剂筛选试验 ,发现应用深圳市瑞德丰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35%辛·阿维(克蛾宝 )乳油 1…  相似文献   

15.
1992年棉铃虫特大暴发,发生早,来势猛,属历史罕见,5月30日见卵,6月12日进入蛾、卵初盛期,比常年早8—11天。麦田调查,平均亩有幼虫4749头,约为常年发生量的10-20倍,二代定点百株累计卵卵量12453粒,为前10年百株累计卵量总和的1.76倍。并查到在一棉株中部叶片正面集中产卵达64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富裕县草地螟暴发成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螟在我县继1996、1997年大面积发生危害后,1998年在大豆、葵花、甜菜、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上再次暴发成灾。全县发生面积达8万hm2,其中严重发生面积6万hm2,发生面积占全县种植面积的80%。据6月24~25日田间调查,草地螟幼虫最高密度:...  相似文献   

17.
1992年5月19—21日,全县网捕麦田30块,平均百复网有棉铃虫幼虫24—70头,最高达125头,重发田百茎小麦有虫18头,史无前例,使小麦减产5%-10%。 二代棉铃虫百株产卵量历史罕见。地膜棉百株累计1805粒,直播棉1860粒,麦棉套2012粒,是历史平均值的8—10倍。以往主要为害棉花,1992年还严重为害花生、玉米、果树、豆子、芝麻、西瓜及多种蔬菜,以至后期多种杂草也被取食。二代盛期百穴花生有虫800—1000头,百株西瓜1000多头。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又是稻飞虱大发生的一年,为了进一步摸清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规律,为下一步防治稻飞虱害虫探讨最佳防治方案,特总结如下: 1发生特点 1.1迁入早 今年灯下见虫为5月6日,比一般年份早15d ~ 20d,比去年早32d,属偏早年份.迁入偏早稻飞虱可多繁殖一代,危害多一代,大大增加主害代虫源基数. 1.2迁入量大 5月7日全市普查,均见白背飞虱、百蔸虫量平均30头,往年田间零星见虫,百蔸虫量不足5头. 1.3迁入范围广 5月21日全市普查,全市主产水稻乡镇均见白背飞虱,往年5月份仅在我市西部顾家店、白洋等镇见虫.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在河北省藁城市对二点委夜蛾A、B两种性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试验1即4月25日至5月6日在小麦地的试验结果表明,B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是A诱芯的3.45倍,差异显著.试验2即6月18日至7月25日在玉米地的试验结果表明,在6月18日至7月11日,B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比A诱芯低22.33%,差异未达显著水准;而在7月12~25日,B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是A诱芯的2.71倍,差异极显著.与此类似,B诱芯的单盆日最大诱蛾量达到245头,显著超过A诱芯的74头.可见B诱芯的诱蛾性能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郭素敏  张哲 《植物医生》2011,24(1):29-30
近30年来,小地老虎在忻定盆地发生为害的上升之势明显,偏重发生、大发生的频率增加。根据忻州市忻府区南胡区域测报站、代县赵村测报站积累的资料,结合田间的虫口密度调查,发现忻定盆地第一代小地老虎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当年成虫的始见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灯下成虫量、4月份降水量、4月份平均气温等因子相关性密切。一般成虫始见期早、成虫量大、4月份多雨中温的年份,发生为害重;第一次成虫高峰日19~24d(多数年份是21~23d)为第一次化学防治的适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