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收割机故障排除经验汇集1.切割器漏割动刀杆处有碰撞声造成漏割的原因有动刀片与弹片的固定螺栓松动或摆环箱中摆环轴轴承磨损,使动刀片中心线与护刃器中心线不重合。新疆—2型联合收割机的护刃器为整体式,在收获了600hm2~700hm2小麦后,其护刃口两...  相似文献   

2.
由于收割的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在准备和检查机具时应严肃认真.事先排除隐患.力争在作业中不出故障或少出故障.充分发挥机械化的优势。对新机手在作业前应进行培训。1.护刃器和动刀杆不应有变型.所有护刃器前端应在同一直线上.割刀运动应自如.不得有卡滞。2.护刃器的紧度要合适,保证护刃器定刀片与动习时有轻度接触。3.刀片完整锋刊。刀片在刀杆上应柳紧.不应有松动。动刀片和定刀片之间的间隙,前端不大于0.5晋米.后端不大干1毫米.割刀处于两端极限位置时,扩刃器中心线与动刀片中心线应重合.偏差不大于0.5毫米。4.投术轮…  相似文献   

3.
上海-III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切割器常见的损坏形式是:刀片的磨损、断裂,刀杆弯曲、扭曲或者折断,护刃器梁和护刃器折断、出现裂纹或变形,压刃器的磨损等。应针对不同的损坏形式,及时进行修理。  相似文献   

4.
4GL-140型麦稻收割机的调整1.切割器(1)间隙调整动、定刀前部应紧贴,但允许前端有0.8毫米后端有1.5毫米的间隙,压刃器和摩擦片的间隙不得超过0.5毫米,但也不能压得过紧。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可通过调整压刃器、调直刀杆、加减垫片等方法解决。(2)动刀行程的调整动刀行程起止线,须与定刀片中心线重合,允许相错在5毫米内,否则应调整连杆长度。(3)检查动刀片和护刃器螺栓若动刀片齿残缺超过三分之一须更换,若刀片和护对器螺栓有松动,须将其铆牢和紧固。2.输送带(1)输送带张紧度的调整上、下输送带的张…  相似文献   

5.
(上接1999年第3期第22面)(4)割台部分。①切割部件铆合可靠,安装牢固。各定刀刃口、动刀片平面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误差不大于0.5mm。②当刀杆长度大于3m时,刀杆窄面直线度为1.5mm,否则为1mm;刀杆宽面的平面度均为0.5mm。③动刀片齐全,每个刀片缺齿数不得超过5个,刀口不应有长于8mm的缺口或有3个以上小于8mm的缺口。④刀杆在护对器中的最大允许间隙为0.8mm。⑤压刃器与动刀片间隙不大于0.5mm,动刀片底面与护刃器刃口面或定刀片之间的最大允许间隙为0.8mm。⑥分禾器和扶倒器完好可靠。⑦螺旋输送器运送正常,与割台底板及后挡…  相似文献   

6.
1.割刀堵塞。原因是:动刀片与定刀片间隙过大,塞草;刀片或护刃器损坏;动刀片与定刀片配合位置不对中。排除方法是:调整刀片间隙或更换刀片和护刃器;调整割刀驱动机构上的连杆长度,使割刀在行程的两极位置时动刀片与定刀片对中。 2.拨禾轮打落籽粒太多。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割台部分。主要检查分禾器、拨禾轮有无变形或损坏,刀片是否完好无损,调整刀片间隙和压再器间隙使其符合技术要求,确保动刀与护刃器中心线重合。然后将动刀与驱动机构脱开,用手拉动割刀总成能够无涩滞地往复运动,则表明切割器调整正确。 2.检查割台推动器及输送槽。主要是螺旋搅龙  相似文献   

8.
一、割刀堵塞1.石块、木棍和钢丝等硬物卡入割刀。立即停车,排除障碍物。2.动刀片与定刀片间隙过大、塞草。调整刀片间隙。3.刀片或护刃器损坏。更换刀片或护刃器。4.动刀片与定刀片配合位置不“对中”。调整割刀驱动机构。  相似文献   

9.
上海Ⅲ型背负式联合收割机作业中经常出现的故障是割刀阻塞,割台堆集作物,割台搅龙、输送槽、排草轮、出谷搅龙堵塞,以及拨禾轮甩草,夹带损失过大等。现将其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供机手朋友作业时参考。 (一)割刀阻塞。引起割刀阻塞的原因主要有:(1)护刃器、定刀片等零件损坏;(2)割刀传动胶带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 ,保证使用的安全 ,在使用前应对联合收割机进行如下的技术检查 :1.切割器技术状态的检查 切割器的技术状态如何 ,将对联合收割机能否正常工作有着重要影响。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刀片是否完好无损 ,刀片固定是否牢靠 ,动刀片与护刃器中心线是否重合 ,刀片间隙、压刃器间隙是否正确等。一般动、定刀片之间 ,前端间隙不应超过 0 .5mm ,后端间隙不应超过 1.5mm ,压刃器与摩擦片间隙不得超过 0 .5mm(也不能压得过紧 ) ,上述技术状态 ,可通过调整压刃器、加减垫片等办法来达到。动刀片在起、止两端位置上 ,动、…  相似文献   

11.
联合收割机是一种集收割、脱粒、分离、清选等功能为一体的作业机械。具有作业工序少、省工、省力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联合收割机割台部分主要由以下机构组成。拨禾轮:由弹齿、弹齿轴、曲柄、拨禾轮升降油缸组成;切割器:由定刀片、动刀片、护刃器、刀杆以及割刀驱动机构组成;割台推运器:由带螺旋叶片的滚筒、伸缩扒指及其调节机构组成。  相似文献   

12.
水稻联合收割机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切割器上的动刀片和定刀片常常会磨损和损坏,这就需要及时更换。更换时,有的缺乏专用工具而耽误收割机的工作时间。现介绍一种刀片快速更换技术方法。先清理切割器上的污物,把磨损和损坏的刀片上的铆钉拆除,用M5×15的开槽沉头螺钉,分别从新换上的定刀片上方穿过刀片,刀杆和护刃器或穿过动刀片的下方,用螺母拧紧。如果螺母端的螺钉有小部分露出,可用铁锤锤铆。水稻收割机刀片快速更换技术@刘开顺  相似文献   

13.
联合收割机割台部分常见故障分析如下:一、割刀堵塞1.可能是遇到了石块、木棍、铁丝等障碍物,应立即停车,排除障碍物。2.动刀片与定刀片间隙过大,塞草。解决方法:正确调整动刀片与定刀片之间的间隙。装配好的切割器,动刀片中心线与护刃器中心线重合时,动刀片前端应与定刀片接触  相似文献   

14.
联合收割机使用前的调整检查□郭云杰主要技术参数的调整(1)切割间隙正常情况下,刀片应轻轻贴在定刀片顶面上,动刀片前端与定刀片的间隙不大于0.5mm,动刀片后端与定刀片的间隙不大于1.5mm。(2)定刀片平面误差该误差应不大于2mm。(3)动刀片、定...  相似文献   

15.
1.收割前的准备。检查收割机的技术状态。检查内容:刀片是否完好,刃口是否锋利;刀片在刀杆上应铆紧,不得松动;动刀片和定刀片之间的间隙为0.8~1.5毫米;压刃器与动刀片间的间隙不超过0.5毫米;护刃器梁和动刀杆无变形,所有护刃器前端应在同一直线上;各扶禾器应在同一直线上,前后左右偏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加装扶倒器扶倒器装在护刃器前部,工作时将倒伏的茎秆挑起、扶持,并引导进入收割台。有的车型在收割机出厂时已配备了扶倒器,一般每1~4个护刃器装一个,倒伏越严重,间隔应越小。安装时首先将卡子向前移,然后将扶倒器的定位套套在护刃器前端尖部,用小锤轻轻向后击,使柄部移到固定位置,然后紧固螺母即可。作业时,收割机要尽量直线行驶,避免左右扭摆,以防扶倒器摁压更多的小麦植株而造成损失。安装分禾器倒伏小麦秸秆往往会绞在一起,如收割台两端不能有效地分禾,则部分穗头在切割后散落地面,造成约1.2%的损失。鱼雷式分禾器分禾距离较长,且整体…  相似文献   

17.
4L2.5B型悬挂式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的静态调整,就是不受农艺条件的限制,对联合收割机的有关部位进行调整,求得最好的配合间隙与最佳技术状态;动态调整是在静态调整的基础上,根据作物的品种、产量、高矮、倒伏和成熟程度(即农艺条件的不同),对联合收割机进行适当调整,求得最佳使用状态。一、静态调整1.切割器的调整(1)切割间隙的调整。正常切割时,动刀片和定刀片前端的间隙应≤0.5毫米,后端间隙应为0.5~1.5毫米。间隙过大,不能有效地切割作物,间隙过小则增大切割阻力,严重时还会引起动刀杆折断。调整方法是在护刃器…  相似文献   

18.
在收割季节时部分桂林3号收割机作业质量较差,生产效率偏低,其主要原因是调整不当和使用方法有问题。为了减少谷物损失,充分发挥机器应有的效能,特将桂林3号收割机在作业前的检查调整及正确使用介绍如下,供参考。 1.作业前检查调整的有关部位 (1)分禾器的检查与调整。左右分禾器可以上下浮动。工作时,左右分禾器尖端的高度应一样并和护刃器尖端的高度一致。如有误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掌握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配件的更换及检修方法。收获季,玉米联合收获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田间作业,加上机器保养情况的好坏与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机器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其中就包括机器配件的损坏,这就要求机手及时发现,随时修复或更换配件。下面就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配件的更换及检修方法作一简单介绍。1.定刀片的更换更换定刀片时,先拆下护刃器上的方颈螺栓,拆下护刃器,用錾子剔去报废刀片,再铆上新刀片。  相似文献   

20.
切割器是收割机的重要工作部件。据调查,收割机一部分故障,就发生在切割器上,因此,切割器的性能好坏,对收割机工作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使切割器工作时能适应密植的谷物顺利的进行切割,不产生堵刀、漏割及刀片负荷过重,应对切割器进行正确的修理、调整和使用。 切割器是由作往复运动的割刀、装有定刀片的护刃器、压刃器和护刃器梁等组成。割刀相对护刃器作往复运动,并与机器一起前进。因此,动、定刀片形成切割副,定刀片是切割时的固定支承,它在切割时与剪刀道理相同,必须使刀片相互保证有正确间隙,才可使切割整齐,所以采用压刃器来实现这一要求。下面将切割器各主要部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