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首要工作。在回顾国内外植被恢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 总结了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包括植被恢复目标的确定、植被恢复的步骤与途径及其采用的技术方法, 最后探讨了植被恢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简要阐述了植被恢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回顾,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今后在该地区植被恢复中遵循生态稳定性原则、适地适树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恢复与利用原则,并提出了植被恢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不同退化状态高寒草甸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草地植被群落发展规律,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投入产出法等方法,对高寒草甸类不同退化状态草地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进行了经济预测和效益比较,数据证明:在重度→中度恢复中,人工恢复较自然恢复效益高;在中度→轻度恢复中,自然恢复较人工恢复效益高,为草地建设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湿地恢复监测与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恢复过程的跟踪监测与管理是保证恢复项目全面正确实施的有效手段。文中阐述了湿地恢复监测的方法和指标, 主要集中于对湿地水文、水环境、湿地土壤、气象及湿地生物的监测, 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效果评价方法, 包括能值分析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法, 并从湿地水体、湿地植物及有害生物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管理方法, 以期为更好地完成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森林景观恢复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和采用的生态恢复理念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森林景观恢复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由于对森林景观恢复的基本特征缺乏清晰的认识,经常有人将其等同于森林恢复、恢复大面积森林、生态恢复等。国内外的案例表明,未能遵循森林景观恢复的应用原则甚至经常导致相关恢复项目的重大缺陷或失败。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森林景观恢复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原则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和探究。文中介绍了森林景观恢复具有过程性、致力于恢复生态完整性、谋求增进人类福祉和在景观尺度上实施4个基本特征。同时,基于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并详细阐释了森林景观恢复的8个应用原则,即注重景观、恢复生态功能、多重效益并重、多种技术措施平衡、相关利益方参与、因地制宜、避免减少天然林、循序渐进。通过对上述特征和原则的分析和探究,期望对我国森林景观恢复的相关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促进森林景观恢复理念在实践中的科学应用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技术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现状、问题及研究进展分析发现,云南省是高速公路交通大省,植物种类最多,植被恢复历史最长,与目前的植被恢复现状和相关研究严重脱节,恢复植被问题多,研究滞后,极大地制约了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的发展。最后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云南省植被恢复质量的可行性建议,为后期高速公路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植被恢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区域采取适宜的恢复措施,可有效地促进植被恢复进程。作者结合晋中市实际,探索了在不同区域采取的3种植被恢复模式,并提出了晋中市区域植被恢复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对辽西植被恢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恢复生态学、森林培育学以及近自然林业理论,提出了辽西地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为辽西地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提高林草覆盖率,进一步加快辽西地区植被恢复进程,控制水土流失,改善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构建辽西地区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植被体系提供了适宜的模式和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态恢复的理论出发,着重探讨了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的辩证关系和重要性,以及生态建设的实施规则.  相似文献   

10.
恢复生态学是当前国内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国际前沿学科之一。也是现代生态学的较为年轻的分支学科之一。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主要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论基础以及技术和方法。列举了它在防护林、弃耕地、矿山废弃地、河流生态系统中几个具体的实例应用。阐述了恢复生态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以及不同时期的特征。简单概括了目前我国在恢复生态学方面的进展,并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兴凯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但由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影响了湿地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为有效保护、科学恢复湿地资源,需开展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恢复方法,通过自然恢复、人工促进恢复等方法开展水体恢复、植被恢复。为协调相关部门同步推进、保证资金稳定支持、提高恢复与建设的科学性,需要在组织机构建设、资金争取与监管、科技服务等方面保障兴凯湖湿地恢复与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以十里河林场西山林区、云冈峪煤矿采空区生态恢复与保护为案例,进行了煤矿采空区生态恢复与保护课题调研,并提出了本区域科学合理的生态恢复规划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3.
火烧迹地更新与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子, 它对森林植被的演替与恢复均有重要的影响。火后植被的更新与恢复过程一直以来是火后植被恢复过程研究的一个热点。文中简述了火烧迹地更新与恢复的研究历史, 当前的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北湿地恢复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湿地恢复与开发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东北地区湿地恢复存在的一些问题,参考国内外湿地恢复的成功经验,展望其今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脆弱生境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岷江上游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加之"5·12"汶川大地震对该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成为其恢复重建的重点之一。为此,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观点,恢复与重建的主要类型,主要目标等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状况及其主要成果;针对岷江上游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研究重点、方向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过渡性和结构、功能独特性等特点,容易受到破坏而导致退化.目前有关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虽多,但没有统一衡量湿地恢复与重建的标准.文章着重对受损湿地恢复的目的和途径,恢复与重建的步骤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北镇新立湖湿地是辽宁省典型的草本沼泽湿地,也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文章分析了鸟类栖息地的保护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探索恢复策略和恢复方法,以达到栖息地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不同恢复时期红松阔叶林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白山不同恢复时期红松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恢复时期(恢复20年、30年、70年和原始林)红松阔叶林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恢复70年的群落中乔木科、属、种特征与原始林相同,而恢复20年和30年的群落则与原始林存在显著差异,物种多度分布曲线也显示了相同的特征.恢复70年的群落与原始林中的物种丰富度及多度随径级和高度级的分布形式相同,但恢复20年和30年的群落则与原始林不同,并且缺少大径级和较高的树木.恢复30年的群落中乔木和灌木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而恢复70年的群落则与原始林无显著差异,草本物种丰富度在原始林中最高.乔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也表现出与物种丰富度相同的大小关系,而灌木在4个不同恢复时期群落中无显著差异,草本则是恢复30年和原始林较高.恢复70年的群落与原始林相似性最高,而恢复20年的群落与原始林相似性最低.从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特征来看,恢复70年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已经接近原始林群落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岩海岸石质山体植被恢复与保护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对海岸石质山体植被恢复状况进行了分析,运用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工程造林学等基本理论,提出了植被恢复与保护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为植被恢复与保护,提高林草覆盖率,进一步加快植被恢复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构建较为完善的实验区生态体系,提供了适宜的模式和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