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某发病的鹅场分离到 1株血清 1型的鸭疫里氏杆菌 ,与同地区分离到的 1株血清 1型鸭源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 ,分别经腿肌注射的途径攻雏鸭和雏鹅。结果表明鸭源分离株对雏鸭和雏鹅的致病性比鹅源分离株强 ,而且这 2株鸭疫里氏杆菌对雏鹅的致病性比雏鸭强  相似文献   

2.
从黑龙江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HD—Ⅰ株。经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雏鸭保护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用DHV标准R85952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健康鸡,获得高效价的鸡抗鸭肝炎超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松原市某鸭场送检的病死鸭进行病毒分离试验、雏鸭回归试验、DHV分离株ELD50测定、雏鸭保护试验、鸡胚中和试验、鸭胚接种试验和电镜观察等,确诊该病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试验所分离得到的Ⅰ型鸭肝炎病毒与标准毒株的回归试验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其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北京和广西发病鸭群中分离到2株病毒,分别编号为B株和G株,病毒大小约40nm,无囊膜。血清中和试验表明,2株病毒为同一血清型,与1、3型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人工感染试验表明,G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典型的鸭肝炎病变,但死亡率随雏鸭日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B株病毒不能致死正常雏鸭,但雏鸭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感染B株病毒可引起雏鸭死亡,死亡鸭肝肿胀、出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患病鸭群7只病死雏鸭进行了剖检,无菌采取鸭心血、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离到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初步确定这起雏鸭死亡的原因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选取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分离株BZ-Ⅰ株作为疫苗株制备灭活苗,多次免疫蛋鸡制备卵黄抗体。经鸡胚中和试验法测定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为29.6;经动物试验证实卵黄抗体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雏鸭对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强毒的攻击,为雏鸭DVH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采自淄博市的桓台、高青、临淄疑似鸭病毒性肝炎且临床病理变化明显的病死雏鸭肝脏,经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病毒纯化后,进行了鸡胚中和试验、氯仿敏感试验、分离毒株ELD50测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经测定3株病毒毒价分别为105.3、105.6、105.10.2 mL ELD50。3株分离病毒经动物回归试验,对1日龄雏鸭的致死率分别为75%、87.5%和75%,而且出现了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呈明显的角弓反张姿态,病死鸭剖检可见肝脏肿胀,质脆易碎,肝脏有深紫红色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结果证实分离到的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鸭肝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某鸭场疑似鸭肝炎的病死雏鸭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过中和试验、雏鸭交叉保护试验,证明该病毒是I型鸭肝炎病毒变异株.用I型鸭肝炎病毒和分离毒制备的高免卵黄抗体在部分养鸭场进行预防及治疗试验,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鸭肝发病雏鸭群进行病原分离、致病性试验及理化特性测定。结果共分离到9株野毒,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9株野毒具备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的基本特征,但其毒力具有不均一性。对7日龄雏鸭的致病力,其中3株LD50分别为10^-4.36/0.3mL,10^-4.17/0.3mL和10^-4.08/0.3mL;另外3株LD50分别为10^-2.48/0.3mL,10^-2.39/0.3mL和10^-2.19/0.3mL;其余3株对7日龄雏鸭无致病性,但2株对1日龄的雏鸭却有一定的致病性,1株无致病性。该研究成果为分析本地区鸭肝炎疫情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鸭新型疱疹病毒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探讨了F株鸭新型疱疹病毒对番鸭,半番鸭,鹅和SPF鸡的致病性,经实验室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可导致雏番鸭,雏半番鸭发病,死亡,对雏番鸭相同的病变,自致死鸭脏器中重新分离到原攻击病毒;人工感染幸存鸭大多腹泻,生长发育明显受阻,体况消瘦,通过同居感染雏番鸭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不易经空气传播。对雏鹅,SPF雏鸡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可见。该病毒对雏鹅。SPF雏鸡均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