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围绕农产品生产经营而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延长产业链,走产销一体化道路,而在此过程中,农产品食用安全越来越受关注。如何确保生产销售过程中农产品安全,是合作社发展中需重点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合作社应从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着手,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池州市梅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03年,前身是杨棚茶叶开发中心,2006年3月注册为杨棚有机茶产销合作社,2007年2月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为池州市梅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368户,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了解北京市怀柔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借助ACSI模型,从合作社形象、合作社管理机制、合作社服务、社员获得收益等4个方面探究社员对于合作社的满意程度,并借此构建满意度模型。结果表明,上述4个指标对社员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满意度均表示为正向相关,并从政府政策的引导、社会资本的注入等多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切实提升社员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满意度,进而促使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运营下去,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模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伟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6):102-108
近几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经营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对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农产品的产品特征、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市场竞争现状以及突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等角度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品牌建设的3种模式,即合作社间力量联合模式、与大专院校知识联合模式以及依托农业会展的品牌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李剑亮是山西沁源县子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该合作社位于李元镇马兰沟村,建于2011年,是一家集小杂粮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拥有种植基地300余亩,社员52户,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成效明显。抓流转建基地沁源县子森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目前与52户农户签订合同,集中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适于山地生长的大豆、莜麦、荞麦、谷子等农作物。李剑亮告诉记者,合作社从创立之初,就处处为农户着想。首先,在种植过  相似文献   

6.
完善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密切双方的利益联结,是破解家庭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以首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为例,通过分析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演变过程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协作力、创新力三方面做大、做强、做优合作社,实现由利用资源优势向增强竞争优势转变,增强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合作社聚农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种业》2012,(8):33
【本刊讯】7月7日,由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中国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县域经济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供销合作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香山盛大开幕。《中国种业》杂志社执行主编刘根泉和编辑部副主任刘继华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代表出席了该次论坛。本次会议值此2012国际合作社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日之际,在农产品进京产需对接洽谈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县域主导农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8.
张俊  郑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112-117

为促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联结“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农产品营销,以3个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对其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开展农产品营销的行动及其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得出:合作社的营销行动主要体现在产前进行生产规划和产品质量控制,产中开展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品安全化控制,产后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促进销售和树立形象等方面;进而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开展农产品营销的原因及其深入营销渠道的有效性和阻力,最后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密切双方的利益联结,是破解家庭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的有效途径。以首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为例,通过分析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演变过程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协作力、创新力三方面做大做强做优合作社,实现由利用资源优势向增强竞争优势转变,增强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合作社聚农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赵建欣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9):187-192
为促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笔者利用河北省66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和8家合作社的访谈资料,对合作社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社较小的规模、狭窄的服务领域、短缺的资金和人才、缺乏积极性的社员、欠完善的制度以及稳定性较差的运行机制是制约合作社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实践的角度给予了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德本于1997年创办水禽养殖合作社,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完善,合作社社员从8名发展到152名,从当初的养鸭4万只发展到2008年的113万只,年产蛋2000多吨,日均7吨多,蛋禽销售额过双亿元,效益1250多万元,合作社社员家家建楼房,户户达小康。最近,他被当地政府授予创业之星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2.
顾公新 《茶业通报》2006,28(1):29-32
近年来,我公司为稳定和扩大我省茶叶出口,积极探索新的茶业经济发展模式,以解决跨越“绿色壁垒”和茶业发展中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从源头抓起,建立基地,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茶厂(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兴办专业合作社,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取得了一定实效,给我省茶叶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目前,我公司在我省茶区的金寨县齐山村、石台县红桃村、歙县蜈蚣岭村、休宁新安源分别建立了四个有机茶示范基地;投资参股或控股建立了出口茶加工示范基地,共有茶园面积1.33万hm2(其中列为有机茶示范基地的茶园面积为413.3hm2)。示范茶…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亮点。据农业部门资料显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68.9万家,实有成员超过5300万户。县级以上示范社达到10多万家。国家11个部门联合评定了6663家全国示范社。国家积极推动粮食高产创建、农机补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贴等项目向合作社倾斜,合作社人才培养已经纳入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等等。在目前把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放在"今天谁来种地"的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潜山县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社现状入手,就如何加快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几项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金天寿 《茶业通报》2004,26(4):185-186
茶叶市场的建设对推动磐安茶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本文通过对磐安茶叶市场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益阳市银桥有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11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目前基地面积达到1900余亩。基地位于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伏魔山村,距益阳市城区30千米,距宁乡县城9千米,距长沙城区55千米,距长沙市新开业的国家一级农产品物流中心"大河西农产品中心"3.5千米,交通十分便利。合作社由该村村民杨利明发起,并联合其他人员共同创立,是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经营关系,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参与电子商务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基于资源基础理论,首先从理论上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模式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对浙江省1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结果进行了Logistic回归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电商意愿的影响更加显著,通过加大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合作社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合作社成员技术水平和建立合作社发展经验交流平台等措施,均有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此外,Logistic分析结果也为"互联网+"环境下更好地实现合作社有效参与电商运营,继而维持其更加健康的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1.开展"社企合作"的重要意义种子企业是种子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正逐渐成为种子应用的最大主体,推进种子企业与合作社合作,就是推进种子生产经营与应用有机结合,是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和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必由之路。1.1."社企合作"可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社企合作"后企业直接为合作社供种,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合作社即为企业的销售终端,并逐渐成为企  相似文献   

19.
胡祖有 《茶业通报》2010,(3):116-117
<正>绩溪县上庄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3月成立,该合作社由于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及省、市、县发展茶叶生产诸多产业政策,充分发挥资源、市场、地域优势。在县各级政府、部门重视下,在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省、市、县  相似文献   

20.
<正>一、合作社基本情况陕西省千阳县晋丰果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金15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副产品种植、包装、销售、农业新技术研发、推广、服务等。成员有张书林、郝立红、张奇刚、王泽平、李雪东、郝龙俊6人,张书林个人出资50万元,其他成员分别出资20万元,吸收社员60人,辐射到千阳县草碧镇董坊村、寇家河村、坡头村、邢家塬村等,当前种植苹果2 000亩,年产苹果400吨,产值80万元,总产值400万元,社员年人均收入1万多元。二、合作社成立的背景、动因及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