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家蚕杂交种的杂交率是蚕种质量的必检项目。目前生产上采用的蚕种杂交率检验方法,存在检验结果数据偏高、检验结果滞后、检验成本高等缺点;本文分析了人工饲料育、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在蚕种杂交率检验中的问题;介绍了研究开发一种根据抽样分布原理建立的利用蚁蚕形体特征判别的、简便、正确、快速、低成本的鉴别蚕种杂交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蚕期个体形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别家蚕品种的真实性及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目前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实用的方法。研究发现,采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放大观察蚁蚕或1、2龄小蚕,不同蚕品种具有不同的蚕体颜色、斑纹、斑纹颜色和形状、体型等形体特征,这种形体特征与4、5龄大蚕的形体特征不同,据此可研究建立根据小蚕期形体特征鉴别家蚕品种及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陶健 《江苏蚕业》2002,24(4):35-35
<正>微毒率已经成为检验蚕种质量的首要标志。现在蚕种场所生产的一代杂交处,大部分是在农村原蚕基地生产,防微工作也就涉及到了千家万户。技术指导人员在指导生产时往往力不从心,原因就是方法上与蚕户不能紧密配合。有些蚕区并非单一种桑养蚕,而且大蚕期又是蚕农养蚕最忙的阶段,因此选取好的叶面消毒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杂交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结果的5种类型(未检出、一检合格、二检合格、一检淘汰和二检淘汰),体现了各检验批段蚕种的不同微粒子病携带程度,不同微粒子病携带程度的杂交蚕种在农村饲养中的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粒子病携带程度对丝茧育的影响。为此,我们在2014年春蚕期、2014年中秋蚕期和2015年春蚕期,分别对未检出、一检合格、二检合格和淘汰(为一检不合格且母蛾检验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微孢子虫较多的蚕种)4种不同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结果类型的杂交蚕种进行了农村和实验室饲养试验,同时对农村和实验室饲养的家蚕进行了微粒子病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盒种产茧量和茧层率等指标未呈现未检出一检合格二检合格淘汰的趋势,即未发现不同检验结果类型对农村饲养蚕茧产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饲养过程微粒子病抽样检测虽呈现淘汰二检合格一检合格未检出的趋势,但总体上这种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我省目前蚕种质量以“四率”进行考核,即“良卵率、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这是蚕种质量检验考核的一大进步.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都可以通过直接检验比较公正地反映蚕种内在质量,而良卵率指标在蚕种生产后期处理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不能准确地反映蚕种的内在质量.在实际考核中,考核结果也没有与蚕种结算价格挂钩.我们在生产中发现冷浸种不良卵的淘汰率和越年种不良卵的再发生率与蚕种质量有很大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 蚕种杂交率是一代杂交种内在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省定质量标准要求杂交率不低于95%。据省蚕种管理总站96年调查,我省一代杂交种杂交不彻底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此问题,除了应继续抽检蚕种杂交率,并不断完善检验方法,将其作为一个常规检验项目,以保证蚕种质量外,蚕种场应采取下列措施来提高杂交率: 1.防止品种混杂 在蚕种生产过程中,若不同品种相互混杂,就会影响杂交率的提高。容易发生品种混  相似文献   

7.
杂交率是衡量一代杂交蚕种优劣的重要质量指标。依据国家、重庆市蚕种质量标准 ,一代杂交蚕种杂交率低于 95%判定为不合格 ,不得销售或使用。一代杂交蚕种杂交率的测定 ,是由省级蚕种检验机构统一组织 ,采取抽样调查办法进行。我市一代杂交蚕种杂交率测定抽样数量约占生产蚕种量的 2 0 %左右 ,如果未被抽样蚕种杂交率不合格 ,既影响蚕茧生产者的利益 ,对蚕种生产者本身信誉也有很大影响。因此 ,蚕种生产者不但要保证蚕种杂交率合格 ,还要尽量提高一代杂交蚕种杂交率以及其它蚕种质量指标 ,以此为基本条件参予市场竞争。下面本人就提高一代杂…  相似文献   

8.
李政 《四川蚕业》2002,30(3):33-34
<正> 家蚕是一种杂交优势相当强的生物,杂交种在丝茧育中的应用,是蚕茧生产的重大进步。现所采用的蚕种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制度,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种子工作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全国各省蚕区将“四率”即微粒子病毒率、杂交率、孵化率、良卵率,作为衡量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制订了蚕种质量监督检验办法,对确保蚕种质  相似文献   

9.
<正> 蚕种是蚕茧稳产高产的基础。衡量蚕种质量的标准,自解放以来,一直沿用“以种茧调查项目”为主的审查标准。虽然也经过多次调整和修改,但仍然没有离开这个范围。1980年以来,农村原蚕区发展极快,生产的蚕种在数量上满足了蚕桑生产急速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发展太快,基础差,生产面广量大,很多工作没有跟上,因此近几年来微粒子病毒率有所上升,杂交彻底率和良卵率有所下降,蚕种孵化不齐现象时有发生,广大蚕农对此反映强烈。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以种茧项目”为主体的质量检验标准,并不能全面反映蚕种质量的优劣。当前迫切需要重新寻找出能够正确衡量整批蚕种质量优劣的检验项  相似文献   

10.
1987年春期承担省蚕种公司委托我所进行的蚕种质量鉴定任务,项目有3个,即实用孵化率、蚁蚕存活率和杂交率。现单就杂交率调查谈几点蚕种生产上的意见。 1987年春期全省25个场批参加质量鉴定,每个场批收蚁量1克,饲养至4龄盛食期调查杂交率,各批迟眠蚕均保留一并参加  相似文献   

11.
连续 5年对全国主产省 (市、区 )的蚕种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检 ,检验结果表明 :我国春用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良好 ,蚕种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分析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及各指标的测试成绩后认为 :散卵种良卵率≥ 97%、杂交率≥ 95 %、病卵率 <0 15 %的指标比较合理 ,而平附种良卵率≥ 90 %的指标偏低 ,可提高到 94 %~95 % ;实用孵化率≥ 90 %的指标偏低 ,可提高到 92 %以上 ;良卵 (粒 )数指标可改为规定下限 ,如每盒蚕种不少于多少粒 ,允许有不同的卵量 ;蚕种外观包装的标签上还可添加注册商标、执行标准、良卵 (粒 )数 ,春用种须标明出库日期、夏秋用种还须标明浸酸日期等。  相似文献   

12.
新型细菌病防治剂FN对家蚕杂交种及原种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对家蚕的龄期经过没有影响,对杂交种的茧质性状不产生不良影响,对原种的茧质性状及卵质性状不产生不良影响,对家蚕杂交种及原种的饲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鉴别家蚕品种真实性及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笔者建立了一种根据家蚕品种小蚕期个体形体特征鉴别家蚕品种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摄影设备获得每一个家蚕品种小蚕期个体的照片,再借助于“家蚕品种识别专家系统软件V1.0”建立相应的形体特征图文数据库,然后将待鉴别家蚕品种的形体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知品种的形体特征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分析,达到鉴别品种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该软件设计的架构和用户界面,数据库建立的方法、形体特征图文数据库的内容以及该数据库在家蚕品种鉴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是蚕种品质检验的2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良卵数、良卵率的新方法。分别利用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12个家蚕品种的蚕卵样本每克蚕卵的良卵数、总卵数,采用新方法检测获得的结果数据的相对误差均<1%。对2种方法获取的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数据进行t测验,其t值均小于t0.05(22)=2.074,说明2种检测方法获取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2种检测方法对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982,2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数据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人工计数检测方法相比,采用ImageJ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用于生产上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蚕种质量检测效率和减少检测误差,对19个蚕品种杂交组合的134个繁育批次的一代杂交蚕种样品和同一杂交组合的42个繁育批次的一代杂交蚕种样卵,进行了标准调查方法(即逐日调查孵化率)与一次性调查孵化率的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证明可以用一次性调查孵化率的方法替代逐日调查孵化率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利于蚕业生产上及时、有序地供应无毒蚕种,探究了春制越年一代杂交种在冬季浴消之前将滞育卵进行冷藏浸酸处理,对孵化蚁蚕进行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的可行性。采用该方法从抽样107个批次越年蚕种样本(7 g/批)冷藏浸酸孵化的蚁蚕中检出7个带毒批次,并且与同批次的母蛾及常规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结果一致。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应用此方法可以提前数月开展春制越年蚕种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  相似文献   

17.
中日野桑蚕杂交后代线粒体的遗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线粒体在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的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将经D IG-RFLP检测线粒体多态性不同的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进行杂交,用Southern杂交检测母本、父本、F1、BF1的线粒体多态性。结果表明,F1和BF1的线粒体多态性与母本相同,没有出现父本线粒体的信号。揭示了实验采用的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的线粒体遗传遵循母性遗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1998-1999年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结果,以万蚕产茧层量为指标进行了多年多点的方差分析,并介绍了新品种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