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完善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管理规范、储存安全,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中央储备粮北碚直属库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在成都分公司的领导下,积极推进中央储备粮的统贷统还工作。2007年,我库辖区内的中央储备粮全部实现了统贷统还。  相似文献   

2.
中央储备粮商丘直属库在中储粮总公司、河南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肩负管好中央储备粮的神圣职责,以实现“两个确保”和坚持“三个严格”为指导思想,仓储管理工作着力推行精、准的规范与细、严的控制,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逐步提升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水平,我库连续三年被分公司评为先进单位,并被中国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分会授予“科技储粮先进单位”。确保了中央储备粮储存安全、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3.
精细管理出成果 科学发展促和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央储备粮垂直体系建立以来,我库高度重视仓储管理工作,始终把仓储工作作为巩固“两个确保”、实现“三个维护”,促进中储粮事业发展的基础。仓储管理从经验型向分析型管理转变,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中央储备粮湖州直属库在中储粮总公司、浙江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始终遵循“忠诚、团结、务实、高效”的公司理念,按照“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央储备粮襄樊直属库于2004年上收,是湖北分公司上收最晚的直属库,也是湖北分公司管理政策性粮食最多的直属库。进入中储粮系统后,襄樊直属库党委深刻认识到上收时间晚、企业基础差的现状,本着认清差距、奋起直追的理念,脚踏实地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三年上了三个台阶。  相似文献   

5.
中央储备粮淄博直属库认真贯彻落实中储粮总公司、山东分公司关于仓储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立足本库实际,坚持精细与创新相结合,以实现“两个确保”为根本,以执行国家调控任务为中心,以夯实仓储管理基础为重点,大力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使中央储备粮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中央储备粮扬州直属库有高大平房仓13幢,全部是彩板钢架结构,跨度都是30m,长度分别为42m、54m和60m。储粮为1999年产中等质量杂交稻谷,2000年11月新库装新粮集并结束。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储粮管理总公司《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办法》,我库把仓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做好  相似文献   

7.
仓储管理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几年来,在中储粮总公司、河南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邓州直属库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公司关于做好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以管住管好中央储备粮为天职,以实现“两个确保”为根本任务,切实按照“三个严格”的要求,坚持以科技储粮为先导,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注入资金搞配套,夯实“一二三四”工程,确保了中央储备粮常年安全储存无事故,实现了仓储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强调过程,这是中储粮总公司近年来倡导的重要管理理念。而推行仓储精细化管理则是2006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如何围绕精细化管理这根主线,将“精”、“细”二字落实到各个业务环节,使仓储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程式化、数据化、信息化是基层企业的工作重点。中央储备粮宁乡直属库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在横向上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以国有独资形式直接掌握一批中央直属储备粮库(以下简称直属库),并对其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二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依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对取得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的代储库安排代储计划,并实行监管;三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受国务院委托,对非直属库中央投资新建粮库资产代行出资人管理职能,实行“产权和收益”管理。在纵向上,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粮食主产省和主销省组建了22个分公司,并对分公司的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由分公司对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实行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10.
推进精细化管理向直属库业务统计工作延伸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储粮襄樊直属库认真贯彻落实中储粮总公司《关于开展仓储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在以仓储环节为突破口取得初步成效后,积极探索将精细化管理向直属库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延伸,编制完成了《襄樊直属库精细化管理规范手册》,将业务统计工作纳入精细化管理的范畴,进行了中储粮直属库业务统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储粮系统在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流通、粮食监管方面的地位更加突出,从2005年起中储粮直属库除承担片区内中央储备粮管理任务外,还承担了最低价格收购粮的收购管理职能。在确保中央储备粮安全的同时,承担最低价粮的管理,成为中储粮的一项全新任务。为切实履行监管职能,确保中央储备粮和最低价粮的安全,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襄樊直属库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不断完善监管措施,使国家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各类储粮做到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粮情稳定、储存安全。主要做法是:三加强、一严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枣阳国家粮食储备为根据分公司“五化示范库”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性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有机结合,注重细化和量化,在检查兑现上下功夫,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主业管理,狠抓市场机遇,使中储粮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效益稳步增长。2005年被中储粮总公司授予“中储粮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3.
2004年6月8日,国家粮食局在四川绵阳召开了中央储备粮绵阳直属库“CO2气调储粮试验项目”验收会。会议由国家粮食局行政管理司白鸥处长主持并宣读了验收委员会和专家组名单,中储粮管理总公司资产管理部孔涛副处长出席验收会议,中国粮油学会副会长靳祖训教授担任专家组长。  相似文献   

14.
中央储备粮六安直属库按照国资委和中储粮总公司、安徽分公司关于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建设活动的要求,把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素质建设为根本、能力建设为重点、作风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证,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坚强领导集体,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为直属库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5.
枣阳国家粮食储备库作为中央储备粮的承储企业,始终严格按照“两个确保,三个严格”管理要求执行,积极开展分公司创建“五化”(管理规范化、储粮科学化、人员专业化、行动军事化、库区园林化)示范库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性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促进各项管理规定在落实环节上进行细化、量化管理,同时加大科学储粮投入力度,实现科技强储的目标,2005年被湖北分公司授予“五化”管理优秀示范库,并荣获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授予100家优秀代储企业的“中央储备粮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6.
襄樊直属库是一家新上收不久的中央储备粮直属库,经过深刻分析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本着规范管理、创新求实、严格要求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企业改革、粮食轮换、一符四无、三专四落实、安全管理和效益增长”的工作任务,确保了中央储备粮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7.
正多年来,在中储粮总公司、成都分公司和当地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中央储备粮绵阳直属库始终将巩固"两个确保",做好"三个服务"和"三个维护"工作作为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的立库之本,发展之基;坚持以科技储粮为仓储管理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以仓储科技信息化、智能化为方向,以积极推广应用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氮气气调储粮、控温储粮、智能化粮库建设等绿色储粮技术为突破口,将科技储粮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提升了  相似文献   

18.
《粮食储藏》2003,32(1):3-4
总公司成立以来 ,高度重视中央储备粮油的仓储科技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 0 0 1〕2 8号 )和国家粮食局关于“十五”粮食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的有关精神 ,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储备粮油仓储科技工作的通知》(中储粮〔2 0 0 2〕2 5 9号 )。对今后中央储备粮仓储科技工作的发展 ,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1 高度重视并加强中央储备粮仓储科技工作推动仓储科技进步 ,确保中央储备粮品质良好 ,降低储存成本 ,始终是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的中心任务。因此 ,要继续提高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水平 ,必须把加强仓储…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新建一批现代化粮库(如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及与之相配套的“四合一”储粮新技术、自动化设施设备的运用,特别是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现阶段中央储备粮管理从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规范建设、强化监管等方面人手,按照“两个确保”的要求,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代表了国内粮食仓储企业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湖北十堰国家粮食储备库在中央储备粮湖北分公司、中央储备粮襄樊直属库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围绕精细化管理保安全、科技兴库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从抓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入手,结合"五化"创建活动,夯实基础管理,坚定不移地贯彻"两个确保、三个严格"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连续几年实现了安全储粮、"一符四无"、科技储粮、仓库完好率四个百分之百的仓储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