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酶细胞化学技术对7个甘蔗种和品种进行研究。甘蔗茎韧皮部细胞 ATP 酶活性定位于筛管、伴胞质膜、伴胞核、小囊泡、充分发育的液泡膜和 P—蛋白上。野生种和栽培种茎韧皮部细胞 ATP 酶活性较高,而生产品种则较低。认为甘蔗茎韧皮部 ATP 酶活性与糖分的运输和抗性等有关。茎韧皮运输中,可能有 P—蛋白和 ATP 酶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2.
杜仲茎韧皮部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茎韧皮部组成分子的超微结构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的相类似,但其韧皮薄壁组织细胞之间分布着含胶细胞。韧皮薄壁细胞中含有少量橡胶颗粒,伴胞和成熟的筛分子中却未见有分布。橡胶物质在细胞间转移的趋势不明显。因此,我们认为韧皮部含胶细胞内橡胶物质的合成和积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筛分子质体为S—型。此外,在成熟筛板的筛孔周围都衬有很厚的胼胝质,并为一些电子不透明的P—蛋白质所堵塞,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制备样品过程中对韧皮部损伤而引起的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3.
以内含物不同的白木香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微观构造和离析组织结构,研究了白木香抽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探讨了其结香机理。结果表明:白木香的树脂分布在木射线薄壁细胞及内含韧皮部,在内含韧皮部中伴胞为合成树脂的主要细胞,筛管等为辅助细胞;白木香结香是由于木射线、伴胞等薄壁细胞受到胁迫的生理机能作用所形成,与木材心材的形成机制相同;抽出物与木质素含量变化均为白木香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现象,灰分含量与抽出物含量呈负相关,间接说明白木香结香与木质部中的水分含量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川黄柏和凹叶厚朴树皮及韧皮部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黄柏和凹叶厚朴是两种重要的中药材.树皮由外向内为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的纤维束和次生韧皮部.它们的筛管分子具有复筛板或单筛板,P—蛋白质和筛管淀粉.伴胞为与筛管分子等长的一列或单个细胞.筛管寿命在川黄柏中最长为1年,在凹叶厚朴中则不超过8个月.形成层活动时间在川黄柏中是3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在凹叶厚朴中是3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两种树的木质部或韧皮部在3月中旬已开始分化,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化停止时间在川黄柏中分别是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凹叶厚朴中分别是9月下旬和11月下旬.在冬季均有部分分化的筛管分子,凹叶厚朴中部分分化的筛管分子于秋季形成,翌年3月中旬成熟,同年9~10月瓦解,川黄柏枝条冬季平均保留170.2μm的具功能韧皮部区;而凹叶厚朴在径向仅保留数列细胞宽的具功能韧皮部区越冬.  相似文献   

5.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小穗轴的维管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稻小穗轴是由表皮、皮层厚壁细胞和维管束系统组成。来自小枝梗的1条大维管束和数条小维管束合并后进入小穗轴,向四周分散,韧皮部朝外,木质部在内,并分段结合,先后分枝出通外颖5条,通内颖3条,通浆片4条,通花丝6条,通雌蕊3条等维管束。通向内外颖的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中薄壁细胞大量低,而通向浆片和雌雄总的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相互嵌合,继管束中薄壁细胞含量高。(2)通雌雄蕊的维管束的筛管不仅在端壁上有筛扎,而且在侧壁上也有筛孔,筛孔中充满了胼胝质,筛管中富含只有蛋白质结晶体的P-质体,筛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中的线粒体密度很高,并含有许多小液泡。(3)小穗轴中有两类厚壁细胞,一类是皮层厚壁细胞,形似花生状;另一类分布在维管束间和维管束周围,两类厚壁细胞部有较多的纹孔,纹几中充满胞间连丝,厚壁细胞间隙较大,能进行共质体和质外体的运输。厚壁细胞中含有只有片层结构、能进行淀粉代谢的质体。开颖前,质体中通常见不到淀粉粒,闭颖后,质体中大量合成和积累淀粉。(4)开颖后浆片、花丝和柱头细胞发生自溶,分解物通过导管进入小穗轴,在开花后1  相似文献   

6.
杂交中稻汕优63主茎和再生芽顶部三叶片的比较解剖表明:同位叶中,再生稻气孔器面积指数稍高,叶肉细胞和胞壁皱折成瓣较多而增加了内面积和胞间隙。侧脉密度大,与形成籽粒数有关的导管数和横面积及筛管数和韧皮部横面积均比季稻的多,这是再生稻提高光合输导效率、籽粒饱满、结实率高的内部结构基础。再生稻叶片较小,这与其发育过程叶原基细胞分裂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糖载体存在于糖运输途径的关键部位。糖载体不仅介导了蒸糖从叶肉细胞外流、韧皮部装载、韧皮部卸出和进入库细胞贮藏和利用,还可能作为糖传感蛋白在糖运输和代谢调节的信号转导中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同位素双标记技术,通过研究各种处理的棉花果树韧皮部^14C-同化物和^3H-H2O的运输情况,计算并比较二的加权速率平均值,说明了韧皮部同化物和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可能是由于^3H-H2O和筛选外细胞及胞间中的大量存在的非标记水发生侧向交换的结果,并种相对运动可能是由于^3H-H2O和筛选外细胞及胞间隙中的大量存在的非标记水发生侧向交换的结果,并说明这种一定量的相对运动与韧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兴安落叶松红、白材在应用上的优劣。本文对与力学品质因数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木材超微结构与木材分子的研究,其结果:(1)红、白材的生长轮明显,早材管胞至晚材管胞急变。早材管胞腔大而壁薄、晚材管胞腔小而壁厚。红材晚材部分的几排管胞壁层最厚。管泡长度由早材向晚村逐渐增加,白材管胞平均长度大于红材管胞长度;(2)白材年轮较宽,年轮结构均匀,晚材率较低。红材年轮较窄,晚材率较高;(3)轴向管胞之间、轴向管胞与射线薄壁细胞之间、轴向管胞与射线管胞之间,均有不同类型的纹孔对。上述特征,在红、白材之间无明显区别;(4)交叉场纹孔属于云杉型,每一交叉区内有2~6个纹孔,多数呈2列排列,少数为单列;(5)红、白材的木质部均具有裂生树脂道,由泌脂细胞、死细胞、伴生薄壁细胞组成。但红材泌脂细胞数目多,白材少;(6)两种材的木射线均由射线薄壁细胞和射线管胞组成,但红材的射线簿壁细胞腔内树脂与无定形沉积物比白材多;(7)按两种材色,分别测量了早、晚材的管胞长度、径向宽度、胞腔径向直径、长宽比、壁腔比等6项指标,表明,主要差异是白材的管胞长度比红材管胞长。  相似文献   

10.
以Y-1苹果矮化砧木为试材,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通过显微镜观察辨析其1年生枝条各组织的解剖结构,为更加深入精确地研究苹果矮化砧木枝条解剖结构与矮化性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结果表明,苹果矮化砧木Y-1 1年生枝的大体结构包括周皮、皮层、维管系统、髓和髓射线,其中木质部和韧皮部有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部,韧皮射线、木射线、髓射线贯穿其中。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组织界线不明显;在显微结构下,与矮化关系密切的导管容易辨别,管胞难以辨别,筛管、伴胞可以辨别,但具有输导作用的导管、筛管需用更精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分辨研究。今后应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对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枝的各种组织解剖结构与乔化砧木进行更准确精细的比较,以找出更多与矮化有关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11.
白皮松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给白皮松等林木种子的休眠萌发和贮藏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气相色谱、流动注射及分光光度计比色等方法分析了珍贵园林树种——白皮松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其酶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白皮松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利用碳水化合物;(2)种子的贮藏物质的大量降解是在胚根突破种皮之后;(3)种子萌发过程中,水解酶活性的升降并不完全与其底物含量的增减相吻合。每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与其物质的代谢和水解产物的利用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红松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文章考证了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及红松林在世界上的地理分布。红松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东部、俄罗斯远东南部及朝鲜半岛,日本岛的四国及本州也有零散分布。整个分布区的北界在52°N(俄罗斯);南界在33°50′N(日本);东界在140°20′E(俄罗斯);西北界在49°28′N,126°40′E(中国);西南界在41°20′N,124°E(中国)。红松林的分布以中国东北东部为中心,北到51°N(俄罗斯),南至39°N(朝鲜半岛),森林面积约50万km~2。红松林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递增表现出组成的分异;且随着纬度的递增,红松林垂直分布的海拔高度逐渐下降。人为因素的干扰是导致红松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木材力学特性影响较大,探讨温度影响的规律和机理,对合理利用木材尤为重要。本文以红松木材为对象,在-35°—+240℃范围內对其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应变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了经验公式,对温度影响的机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广东高州生长的马尾松由于树皮厚薄,松脂产量高低和枝条伸展情况而被分为三个类型——黑鳞松、黄鳞松和垂枝松。 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材性的研究比较,从中发现它们之间在木材解剖和物理力学性质上的大小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黑鳞松材色较深,晚材率较高,管胞较长,轴向树脂道较多;黄鳞松则管胞壁较厚,各项力学性质较高,垂枝松除年轮较宽外,各项性质均低于前者。但根据方差分析检验,三个变型之间的主要性质均无显著差异,而各单株之间则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作者等认为在选择马尾松优良类型时,不应该依不同变型划分,而应从单株优树进行选择,这样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1990—1992年期间对小兴安岭凉水林场天然红松林土壤中木炭、火烧木疤痕和林分组成进行了调查。探讨火干扰对森林形成和演替的生态作用。在不同火干扰年代的林分中,抽样挖掘木炭,测量木炭块的大小和分布深度,记录各林分结构特征和红松更新状况,并根据树木火疤园盘确定火干扰年代。选择了50 hm~2火干扰林分,对火烧疤痕木进行详细调查,并在其中设置样地,调查各样地林分组成和红松径阶结构。结果表明:Ⅰ.不同火干扰年代的林分。土壤中的木炭平均深度与火干扰发生的时间关系密切。Ⅱ.根据50 hm~2火干扰林分中火烧木疤痕的调查,绘制了火行为动态图。火烧方向和火干扰程度与立地条件关系密切。Ⅲ.火干扰并未完全破坏森林,导致林分中不同地点上林分组成和红松径阶结构的差异明显。在火干扰后,整个林分的水平结构是一个由不同树种组成和不同红松径阶结构的树木群团构成的镶嵌体,各树木群团的演替趋势不同。在火干扰较重的地点,阳性阔叶林占优势,在阔叶树下更新着大量的红松小树。在火干扰较轻的地点,耐阴性阔叶树种占优势,并有少量大径阶红松。火干扰轻微的地点,大径阶的红松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种子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贮藏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随树种不同而变化,并且同一种子的不同部位其含量也有差异;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分别以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含有较高的维生素E(V_E),其次为维生素A(V_A)。总之,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内含物非常丰富,加工后,可做为饲料和工业原料,并对医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对高山松的核型分析,可初步结论如下:高山染色体数目2n=24。着丝点类型为2n=2×12m。染色体长度比为1.49,臂指数为48,核型划分为1A型。  相似文献   

19.
根据子囊盘的形态及其在基物中的位置和松针上线纹的特征,将四川二郎山云南松针上的散斑壳划分为针叶树散斑壳(Lophodermiumconigenumu)、松针散斑壳(L.pinastri)、印度散斑壳(L.indianum)和四川散班壳(L.sichuanense),其中以针叶树散斑壳出现最多。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研究现状及动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对1980—1993年有关云南松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归类和分析研究,揭示出云南松生物学特性、生态特性、森林保护和森林经营以及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