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代料作畦摆袋出耳的操作管理即简称为地栽黑木耳。地栽黑木耳是按野生黑木耳的生活条件进行人工模拟管理,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在15~25℃温度条件下,湿润、凉爽、大雾、微风,很适合黑木耳生长,展耳后产量质量有保证,又不易被杂菌污染。1997年特殊干旱,特别是黄土高原,地栽黑木耳需要多次喷水加湿与降温,1998年雨水多,提高了地栽黑木耳场地与空气相对湿度,但也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了管理好地栽黑木耳,现就有关方面问题进行总结。1 浅畦利于黑木耳摆袋出耳管理作畦深10~15cm、宽100cm,长根据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培养料发酵、发菌管理及出菇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利用黑木耳栽培废料即黑木耳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新技术,以期为黑木耳菌糠的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康勇  韩立红  张宇  王揽月 《蔬菜》2018,(3):65-68
为了充分利用栽培空间,提高生产效益,分析了栗树蘑间作黑木耳的理论依据,从菌棒栽植要点、黑木耳出耳管理及栗树蘑出菇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温室栗树蘑间作黑木耳的管理技术。通过巧妙地利用栗树蘑与黑木耳出菇的时间差,能使农户多种植1茬黑木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设施大棚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生长过程中,如果低温时期管理不当会发生较多生理性病害,直接影响黑木耳的产量与质量。分析总结毕节市春季低温气候下黑木耳出现的生理性病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期为毕节市春季低温气候下黑木耳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种植是广西贺州重要的扶贫产业之一,通过研究黑木耳工厂化生产栽培技术中的菌种制备、菌包生产、出菇管理、菌渣循环利用等关键环节,集成黑木耳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确保黑木耳种植过程中高产高效增收。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属中温型食用菌。我国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产黑木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黑木耳产地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黑龙江、吉林、湖北、云南、四川、浙江等地黑木耳生产规模大,产量高。我国年产量超700万吨(鲜),占世界黑木耳总产量的96豫以上。我国黑木耳产量和质量居世界首位,黑木耳出口泰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地。1黑木耳菌包生产及出耳关键技术1.1选料购种1.1.1选料淤木屑:木屑种类(柞木产量高、小规模栽培、精细管理,杂木屑发菌快、产量一般、大规模栽培、粗放管理),木屑干湿程度(干干木屑、鲜木屑)和颗粒大小规格为0.5~0.8厘米、0.5厘米以下粒径和0.5厘米以上粒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采食利用黑木耳。在唐朝开始人工栽培黑木耳。但长期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所谓黑木耳的段木栽培,就是把人工制备的优良黑木耳菌种,接种在适于黑木耳生长树种的段木上,给予精细的管理,使之生长出黑木耳来。我国黑木耳生产绝大部分采用段木栽培法,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进华 《食用菌》2013,(6):48-49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模式是通过延后秋耳下地时间,成功使黑木耳生产避开炎热多雨的夏季,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从栽培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菌包制作、出耳管理、采收等环节介绍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黑木耳,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我国最主要的食(药)用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誉。黑木耳传统上为段木栽培,1989年代料地栽黑木耳获得成功后,代料栽培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代料地栽黑木耳具有原料来源广泛、资源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管理方便、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等优点。代料地栽黑木耳需要划口才能出耳,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黑木耳代料仿野生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开展了融水黑木耳仿野生栽培集成技术与应用研究,并对黑木耳仿野生栽培的原料准备、菌种选择、接种、灭菌、养棒等菌棒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及菌棒下田后的场地选择、拉线、雾灌设施布局、出耳管理、采收等环节进行了阐述,并建立了不同海拔黑木耳露地栽培示范基地,以期实现黑木耳仿野生栽培,对促进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快速、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