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研究氮、磷、钾等因子肥料元素和马铃薯产量的相关性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表明,在湟中县以青薯2号为材料,通过马铃薯的"3414"试验,在施肥量N40.5~121.5kg/hm~2,P45~135kg/hm~2,K60~80kg/hm~2时,马铃薯产量可达到38121~54485kg/hm~2。  相似文献   

2.
配方施肥对脱毒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世新  王显权 《农技服务》2009,26(6):43-44,116
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方案,探索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建立了施肥的数学模型:y=537.41+129.16 N +174.65 P+5.81 K-4.10 NP+3.46 NK+1.35 PK-8.27 N~2-11.94 P~2-1.15 K~2。得出施用纯氮143.25 kg/hm~2,纯磷95.55 kg/hm~2,纯钾265.35 kg/hm~2,可获马铃薯产量28 106.4 kg/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西吉县氮、钾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用量在0~306、0~92 kg/hm~2时随施肥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增高,氮、钾用量超过306、92kg/hm~2时,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得出西吉县马铃薯氮、钾肥用量与产量效应间的数学模型,经模型解析,建议目标产量30000 kg/hm~2时施肥用量范围为氮286~306 kg/hm~2、钾63~92 kg/hm~2,有机肥30 kg/hm~2;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影响较大,变异系数为42.82%,还原糖、硝酸盐、粗蛋白和淀粉变异系数分别为28.28%、18.36%、13.54%和11.52%。合理的施肥用量和最佳配比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改善其营养品质;试验研究结果对西吉县马铃薯生产和合理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3414"试验,不断优化大中农场小麦生产施肥技术,探索小麦施肥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产量施肥量为氮252 kg/hm~2、磷60 kg/hm~2、钾36 kg/hm~2,产量达6 070.5 kg/hm~2;最大施肥量为氮279 kg/hm~2、磷61.5 kg/hm~2、钾52.5 kg/hm~2,产量达6 324 kg/hm~2。并根据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建立了合理的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阳谷县小麦生产中对氮、磷、钾肥料的需求情况,特开展了"3414"试验,结果表明:在2018年试验的条件下,施肥量为纯氮225. 0kg/hm~2、纯磷135. 0kg/hm~2、纯钾90. 0kg/hm~2的处理下小麦的产量最高,达到6605. 1kg/hm~2,纯收入最高,为10125. 2元/hm~2;纯氮225. 0kg/hm~2、纯磷135. 0kg/hm~2、纯钾0kg/hm~2的处理产投比最高,纯氮0kg/hm~2、纯磷135. 0kg/hm~2、纯钾90. 0kg/hm~2的处理产投比最低;氮素在本试验过程中当年利用率不高,缺氮的相对产量较低,不到20%,缺磷、缺钾的相对产量分别为65. 8%、91. 3%,表明了缺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而缺磷、钾的影响比较小,由此可知生产中要确保氮肥的施入量,适当控制磷肥、钾肥的施入。  相似文献   

6.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微型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为马铃薯生产和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微型马铃薯荷兰7号为材料,于2016年3—6月在江苏省南京地区设计6个施钾处理:不施硫酸钾肥(K0,对照);硫酸钾肥施肥量为300 kg/hm~2(K1)、375 kg/hm~2(K2)、450 kg/hm~2(K3)、525 kg/hm~2(K4)和600 kg/hm~2(K5),统计马铃薯产量并测定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以及种植区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及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K3、K2、K3、K3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K4、K3、K2和K5处理。研究认为适量增施钾肥可使马铃薯产量,块茎中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增加;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施钾过量时呈降低趋势。综合马铃薯产量、品质及肥料成本等因素,硫酸钾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简化高效配方施肥,以芝麻(Sesamum indicum Linn.)品种鄂芝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其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芝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不同氮肥处理的影响最大。14个处理中以施尿素292.5 kg/hm~2、过磷酸钙249.0 kg/hm~2、氯化钾150.0 kg/hm~2的处理(N3P2K2)产量最高,为1 751.0 kg/hm~2;施尿素195.0kg/hm~2、过磷酸钙124.5 kg/hm~2、氯化钾150.0 kg/hm~2的处理(N_2P_1K_2)产量次之,为1 682.0 kg/hm~2;不施氮、磷、钾肥的处理(N_0P_0K_0)产量最低,为1 302.0 kg/hm~2。N、P、K最佳配施比例为10∶2∶7。  相似文献   

8.
施磷对苏打盐碱土区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吉林省中西部水稻主产区水稻合理施用磷肥问题,通过连续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P2O5)量(0,40,80,120,160 kg/hm~2)条件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磷量为40~120 kg/hm~2时,水稻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磷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时水稻产量下降。根据水稻产量(y)和施磷量(x)拟合,得出2014年和2015年最佳施磷量分别为111.3 kg/hm~2和102.3 kg/hm~2,施用磷肥可显著增加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提高水稻抽穗期氮、磷、钾养分向子粒的转运,施磷量为40~120 kg/hm~2时抽穗期各养分积累量与子粒转运量呈正相关,当磷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氮、磷、钾养分向子粒转运出现负效应。相关分析表明,除返青期外,水稻其他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并且氮、磷、钾吸收与产量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其中灌浆期氮、磷、钾的吸收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综合考虑施磷水稻的产量、养分吸收及稻株氮、磷、钾吸收与产量关系间的表现,适宜磷肥用量应控制在102.3~111.3 kg/hm~2范围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显示,太子参对施肥较为敏感,为提高太子参产量及质量,以福建省柘荣县太子参为材料,通多对太子参栽培中设计氮磷钾3种肥料不同的施肥配比,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太子参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多糖、皂苷含量的高低与氮磷钾的施肥量有关,与水分含量无关;氮磷钾在2水平(155 kg/hm~2氮,140 kg/hm~2磷,90 kg/hm~2钾)上产量达到最高值;氮、磷在1水平(0 kg/hm~2)上水分含量最高,钾在3水平(180 kg/hm~2)上水分含量最高;在灰分含量方面,氮在2水平上含量最高,磷、钾在3水平(280 kg/hm~2磷,180 kg/hm~2钾)上含量最高;在多糖含量方面,氮、磷在3水平上含量最高,钾在2水平上含量最高;在皂苷含量方面,各肥料在2水平上含量最高。建议施肥量为尿素668~1 002 kg/hm~2,钙镁磷肥1 167~2 333 kg/hm~2,硫酸钾360 kg/hm~2。  相似文献   

10.
当涂县机插秧水稻"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3414"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机插秧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N)量为346kg/hm~2,施磷(P)量为57kg/hm~(-2),施钾(K)量为72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10.31t/hm~2。  相似文献   

11.
《吉林农业科学》2017,(1):16-19
在滴灌的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施肥量,研究其对大豆干物质积累、株高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三种元素合理搭配施用,大豆的生物量和产量等达到最佳效果,通过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大豆膜下滴灌经济施肥量为氮(N)78 kg/hm~2、磷(P2O5)76 kg/hm~2、钾(K2O)86 kg/hm~2;产量为3 434~3 536 kg/hm~2。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平衡施用对素花党参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党参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配比,建立氮、磷和钾肥肥料效应模型,以素花党参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和钾肥平衡施用对素花党参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党参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增产率达29.7%;缺氮和缺钾处理其产量显著低于缺磷处理,对党参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钾磷;氮、磷及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互相影响肥效的发挥,任一因素过量施用均会导致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一元二次肥效模型得出党参氮(N)、磷(P2O5)和钾(K2O)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97kg/hm~2、140kg/hm~2和298kg/hm~2,适宜的氮∶磷∶钾为10∶7∶15。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吉林省水稻合理施用钾肥问题,通过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K2O)量(0,40,80,120,160 kg/hm~2)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将水稻产量(y)和施钾量(x)拟合,得出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14.5 kg/hm2和108.1 kg/hm~2。施钾可增加水稻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促进抽穗期水稻营养器官氮、磷、钾养分向子粒的转运,其中施钾量为40~120 kg/hm~2时,抽穗期的氮、磷、钾积累量与转运量呈正相关,当钾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时,氮、磷、钾转运量与抽穗期养分积累量呈负相关。水稻钾素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表现为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素当季回收率表现为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其中施钾量为120 kg/hm~2的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除水稻返青期外,其他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间及转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水稻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钾素利用效率对施钾量的响应以及稻株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关系间的表现,在此试验条件下,钾肥用量为108~12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宁夏雨养区施钾对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采用单因素(钾肥)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钾肥对马铃薯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干物质的累积量表现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近似"S"形趋势,经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其干物质累积量为169.72 g/株,鲜薯产量达到26.86 t/hm~2;施钾量在4~16 kg/667 m~2之间时,均可促进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形成块茎所需氮(N)为4.07~7.77 kg/t,磷(P2O5)为0.84~2.09 kg/t,钾(K2O)为7.54~11.99 kg/t,三要素(N∶P2O5∶K2O)平均比例为1∶0.23∶1.58。当施K量增至6.21 kg/667 m~2时,马铃薯产量最大,为1 344.15 kg/667 m~2,之后随着施钾量的增大产量缓慢下降。经济最佳施钾量为3.23 kg/667 m~2时,产量为1 332.49 kg/667 m~2。  相似文献   

15.
德江县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艳 《农技服务》2011,28(10):1435-1436
采用氮、磷、钾肥"3414"田间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德江县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施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最佳施肥量为N 85.2 kg/hm~2、P_2O_5 130.05 kg/hm~2、K_2O 167.7 kg/hm~2,马铃薯的产量可达26 008.5 kg/h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3414"水稻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得出水稻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纯N 172.5 kg/hm~2、P2O590 kg/hm~2、K2O 187.5 kg/hm~2,最佳产量10 006.5 kg/hm~2。综合不同施肥量和产量关系,结合五河县农业生产实际,建议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尿素37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281.25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淮北地区小麦生产中氮、磷、钾不同配比下的产量情况,开展了小麦"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中进行配方施肥可以极显著增加小麦的产量,淮北地区建议小麦生产中的氮、磷、钾配方为纯N 186.0 kg/hm~2、P_2O_566 kg/hm~2、K_2O 135 kg/hm~2。  相似文献   

18.
基于“3414”试验设计的玉米氮、磷、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通化市二道江区鸭园镇四道江村开展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施用能够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增产率顺序为氮钾磷。三种肥料因子间都存在正向交互作用,但其交互作用程度和规律性并不清晰。通过分析氮、磷、钾肥的三元二次肥效方程,确定此地区玉米最高产量为8513.80kg/hm~2,其对应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N:320.94kg/hm~2、P_2O_5:92.46kg/hm~2、K_2O:95.60kg/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密度、氮、磷、钾肥用量等主要栽培因子为决策变量,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通荞2号产量与栽培因素间的数学模型,达5%显著水平,密度对荞麦产量影响最大,氮肥,磷、钾肥互作效应对荞麦产量影响最大。经模拟寻优,优化出平均产量2017.45kg/hm~2以上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种植密为度117.02~123.25万株/hm~2,氮(N)施用量39.18~41.54kg/hm~2,磷(P2O5)施用量42.40~45.32kg/hm~2,钾(K_2O)施用量41.95~44.56kg/hm~2。  相似文献   

20.
玉米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此类中等肥力中位砂底灰正土适宜种植玉米,氮肥对产量影响最大,钾肥次之,磷肥最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能高度拟合成三元二次方程,且氮、磷、钾协同作用效应明显。综合分析可得出,目标产量为11 000~13 000 kg/hm~2,推荐纯N的施肥量240~300 kg/hm~2,P_2O_5的施肥量75~90 kg/hm~2,K2O的施肥量75~9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