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闲暇之余,翻阅有关花卉的书籍,发现文人墨客吟咏花卉时,喜欢用"雪"字来形容白色的花朵,并屡屡见诸于诗句之中,读来意趣横生。雪与梅花常相依为伴,雪压梅枝,使雪更显其白;梅花含雪,使梅更显高洁。诗人卢梅坡有一首咏雪咏梅的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诗充满哲理,雪的长处在于洁白,雪与梅花相比,梅花须逊雪三分白,色泽上,梅花不如雪;梅花的长处在于幽香,雪与梅花相  相似文献   

2.
蜡梅,因香气似梅花,颜色、质感像黄蜡而得名,又因傲霜斗雪绽开于百花凋谢的寒冬腊月,故也作腊梅。此外,它还有黄梅、黄梅花、香梅、腊木、素儿、雪里花、干枝梅等别名。其枝干苍劲,花色金黄灿烂,芳香浓郁,元代文人耶律楚材曾用“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的诗句来描写它。历代咏蜡梅的诗很多,诗人写蜡梅时常在“蜡”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正刘万义1943年8月出生于保康县黄堡镇吴家岭,1963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过渡湾公社党委书记、保康县监察局局长、保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5年至2015年担任保康县花木盆景协会会长,为全国蜡梅、梅花协会常务理事。奇石、根艺、盆景作品多次荣获全国金奖,并有多篇论文在报刊杂志发表。蜡梅是一首诗,虽然无声,但它却是鲜活的生命,会逐日长大;蜡梅是一幅画,却四时不同,春来清丽悦怡,夏至浓翠欲滴,秋时萧疏澄碧,冬日黯淡沉郁。蜡梅虽是寻常花木,然而在他手中,却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放射出艺术的灵光。  相似文献   

4.
诗话梅花     
"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寒冬闲暇之余,品读吟咏梅花的佳诗妙句,但觉诗里句间不时流露出春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在百花中,梅花率先迎春,恰如南朝诗人谢燮在《早梅》中所吟:"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唐代诗僧齐己写有《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送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梅花在白雪映衬下独步早春,显得格外美妙。南宋白玉蟾在《早春》中吟道:"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诗人笔  相似文献   

5.
王祖成 《花卉》2009,(1):42-42
南北朝时期的梁代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作过一首退休诗:“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笑着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这首诗题在一幅画上。画面上有两条牛,一条牛悠闲自在地吃草,一条却被套上笼头,牵着鼻子,受人抽打驱使。两牛形成鲜明对照。陶弘景作这幅画并题上诗,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梅花的故乡,不仅遍植梅花,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梅花有关,在这早春赏梅时节,倘能品味一下与梅花有关的对联,则更添赏梅的情趣。明代才子解缙曾撰有一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上联中的"蒲"、"桃"恰与"葡萄"谐音;下联的"梅"、"桂"又与"玫瑰"谐音。同时,"蒲叶桃叶葡萄叶",归纳于"草本木本","  相似文献   

7.
正梅花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木,色、香、形、姿、韵俱佳,位居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首,其冰中孕蕾,雪里绽放,凌寒不惧,"独先天下春"的特质,更被视为坚强意志和高贵品格的象征,"几生修得到梅花",千百年来梅花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梅花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她自然、清新,且极富诗情画意,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梅以韵胜,以格高,自古深得人们喜爱,已成为中国造园的特色树种之一。再加上其横斜疏瘦、色雅香清、傲霜斗雪的特性,更使其成为园林应用中的佼佼者。1.梅花专类园:梅花专类园一般称为"梅园",她  相似文献   

9.
正蜡梅是一首诗,虽然无声,但她却有鲜活的生命:蜡梅是一幅画,却四时不同,春来清丽悦怡,夏至浓翠欲滴,秋时萧疏澄碧,冬日宁静飘逸。蜡梅虽是寻常花木,然而在一个人的手中,却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放射出艺术的光芒;他以蜡梅为师,以蜡梅为友,用蜡梅盆景诠释被誉为"蜡梅王国"的保康——他就是湖北省保康县花木盆景协会会长刘万义。  相似文献   

10.
正仲冬季节,朔风呼啸,窗外古朴道劲的春梅还在冬眠,那附近一丛丛蜡梅却凌寒怒放。"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取下书柜上的《宋诗别裁》翻阅,又恰巧遇王荆公的《梅花》诗一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荆公王安石从政致仕,寓居钟山,晚年的文学作品凝练浑厚,卓有成就,还写了一些衔华佩实,脍炙人口的诗词,如"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茅屋数  相似文献   

11.
正"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在历代赞美花中皇后——月季,花美气香、四时常开的诗海里,最有名的要数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这首《腊前月季》。我种月季,只缘于两年前,偶然之间加入了当地的月季群,结识了被大家尊称的"先生"。那时候,我还在自己家的露台  相似文献   

12.
岳丹 《花木盆景》2013,(3):28-29
梅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植物,它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又同松、竹一起统称"岁寒三友"。梅花作为重要的观赏类植物,不仅仅是因为其古朴典雅的花形、花色、香气和姿态,更以其不畏严寒、意志坚强、品格高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洪湖市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梅园景观设计,以"梅"为主题,按照场地特征和主题的表达分为"香如故"、"丛中笑"、"红梅赞"和"香雪海"四个景区,并根据梅花的花色、姿态和芳香程度选择合适的品种种植于不同的区域内,以达到与主题相应的景观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石香     
一幅迎春图,满屋生花香。那画上的艳丽牡丹与灿灿月季含笑绽放,流光溢彩,蜂蝶同舞,痴迷画的人能生发“果然飘来无际香“之感。因而,画便有了香。画香如是,石香亦然。对于痴迷雨花石的人,便也随石中的五彩斑斓,艳丽多姿的花卉石引发出石香来。鄙人酷爱雨花石,斋号“水石轩“,藏石不多,但花卉石却不少,思其根由,大概是生性爱石又爱花,感动了花仙子之故吧?赐我许多上好花卉石,使我屋内漫溢  相似文献   

14.
随心所语     
肖文华 《花木盆景》2008,(11):68-68
我每做完一盆盆景,都要请第一个观众——老伴过目,她总是说:“还不错,只是您老人家的盆景怎么看也是盆中栽的一棵树,而贺淦荪大师的贫景是一幅画,是一首诗。”  相似文献   

15.
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林和靖的这句诗是我认为描写梅花风姿中最为传神的。我十分喜爱梅花,爱她的清姿,更爱她的风骨。仅从诗句和图画中欣赏梅花显然不能让我满足,所以我家就栽培了几株梅花。我家的梅花根据栽培方式不同,分为地栽和盆栽两种。  相似文献   

16.
正梅花因其独特生物特性和观赏性,成为中国园林最具有特色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梅花开花早,且花先于叶,花香馥郁,花朵秀美,花色清丽,花期甚长,是少数色、香、姿、韵居上乘的园林花木之一。梅花在园林造景中,最常见的是梅与梅配植。成片种植梅花,形成梅林。如南京梅花山,依山傍水大面积栽植梅花,构成壮丽的花海景观。片植梅花有常绿树木搭配。松类及常绿阔叶树如深山含笑、乐昌含笑  相似文献   

17.
金炎 《花木盆景》2005,(1):36-36
[唐]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此诗构思新颖,别具一格。一树严寒中的梅花,如玉似雪,抓住特征,描写形象生动。诗中前二句,写在远离村路的小溪桥边,满树春梅凌寒盛开,一枝枝早梅犹如一条条白玉,光洁晶莹,将梅花枝条描绘得十分可爱。用“一树寒梅”,可见花之繁茂,形象丰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北方园林绿化的需要,这里介绍几种比较珍贵的,能在北方广泛应用的优良花灌树种。宋代陈亮这样咏梅“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里藏。”我国是梅花的故乡,人们自古爱梅,吟梅。可梅花盛产于长江流域,在我们北方,却有与梅花比美的重瓣榆叶梅。重瓣榆叶梅,蔷薇科,李属。是榆叶梅的变  相似文献   

19.
一、成熟前期的明代山石盆景明代(1368~1644)文人继承了宋代文人的赏石爱石风习,盆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盆景在民间广为流行。该时期为盆景的成熟前期。明代的山石盆景有如下几种:1.盆山《二如亭群芳谱·木谱·柏》中有一首题为《盆山》的诗:盆山盆山高叠小蓬莱,桧柏屏风凤尾开。绿绕金街春水阔,新分一脉御沟来。从诗的内容可知,该盆山为一附石式盆景。2.盆石明代文献中有多处关于“盆石”的记载。(1)文震亨《长物志》中的“盆石”《长物志》卷二《花木·玉簪》中有:“玉簪,洁白如玉,有微香,  相似文献   

20.
高林 《花木盆景》2000,(1):22-23
梅花因其色、香、姿、韵之美,而被广泛地种植于园林中,其造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单独成景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本身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更因具“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及“凌霜雪而独秀,守洁白而不污”的崇高品德,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