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建设“够格”的社会主义的“中心课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推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正;有利于推动制度创新,促进政治民主;有利于构建共同理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新发展阶段农村现代化应以“物”“人”和“治理”现代化为建设目标。针对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基础设施、产业融合、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等方面存在的挑战,提出从健全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发展、塑造文明乡风、构建“四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四条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力夫 《中国农垦》2005,(10):30-32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治国理念又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对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政治和谐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我们在利益结构迅速分化和重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呈现拉大趋势的今天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以塞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既是对自由主义在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实践中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经典总结,也促使我们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现实关系进行审慎反思。扬弃两种自由观,构建“社会-个体互构”的政治和谐观、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慈善公益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信力是慈善公益组织存在的基石。当前慈善公益组织公信力“失信”严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主导的慈善组织,包括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度低、慈善专业人才匮乏、监管机制缺位等。强化公信力建设是推进慈善公益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构建慈善公益组织公信力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是:明晰治理结构的权力制衡;优化慈善信息公开“软实力”建设;完善慈善公益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多元化的慈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6.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是新时代构建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聚焦三者动能,形成善治状态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法治建设作为“三治融合”中的中坚力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都不可或缺。现有乡村法治体系建设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均存在客观局限性,使得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法治”薄弱化、悬浮化、边缘化的困境。因此须将自治、德治的内在需求融入到法治乡村建设中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法律体系,提高乡村治理主体法治能力,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实现“三治融合”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
学习毛泽东思想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提高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8.
核心提示: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需要建立健全“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夯实自治的基础,守好法治的底线,构建德治的支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村干部工作方式;推动农村社区协商,提升村民自治效果;全面推进依法治村、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探索“以德治村”模式,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乡村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使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民的“原子化”和村两委的“泛行政化”导致公共事务治理陷入困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重要的经济组织,具有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明确合作社的参与路径对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农村公共事务的内容,合作社的参与路径分为三个方面:(1)参与经济事务治理,包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规模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支持、优化配置公共资源;(2)参与政治事务治理,包括参与民主选举、影响决策制定、监督公共事务、培养社员民主意识;(3)参与社会事务治理,包括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组织文化教育活动、提供社会保障、调解农村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吴春梅江涌高韧李崇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国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门主课。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学生懂得并坚定地相信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