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齐力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7):178-180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农业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整体需求量很大,扎实肯干、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既懂专业知识又熟悉行业发展状况的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最受农业企业欢迎.分析了农业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的存在问题,探索农业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途径,指出培养目标要突出“应用型+农业+营销”特色,专业定位突出“农”校特色,培养措施突出“农业”、“营销”、“实践”相融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新农科建设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构建高水平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一环。农业高职院校培养“一懂两爱”新型农业人才是推进“新农科”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农业高职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对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一懂两爱”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人才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而作为农业人才储备的农业院校大学生"离农""弃农"现象越发严重。如何引导农林高校学生向农业人力资本转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学生就业涉农意愿以及"一懂两爱"目标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难点和痛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高等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距"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学生对农业领域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农村抱有偏见,就业涉农意愿普遍较低。对此,文章提出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并重点关注实践课程的设计;营造"支农"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农业;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  相似文献   

4.
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和关键举措,也是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针对我国地方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的现状与弊端,提出“三进三出”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新模式,构建学校、科研院所、现代涉农企业的共商、共建、共享新农科协同育人共同体,对整合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提高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示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阳农林学院园艺学院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在面对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四新"的背景下,契合新农科建设的新机遇,以掌握现代园艺生产技能及管理能力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为导向,逐步建立了"四对接、四行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人才质量等行动,信阳农林学院园艺学院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一懂两爱"应用型高素质园艺人才,为服务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6.
结合上饶师范学院植物组织培养人才培养实践,在简要介绍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明确了植物组织培养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农业应用型人才,而实现植物组织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提出了建构主义视野下植物组织培养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立足地方农业发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内容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农业应用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农业创新能力。为植物组织培养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坚定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设计、分析、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等复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省属农业院校传统科研训练计划中存在的培养主体意识错位,知行分离,双师制导师团建薄弱,高效持续机制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例,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导向,构建产教研融合导师指导团队,完善高效持续指导体系等措施,探讨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本科教育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了产教研深度融合的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学教融合为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农事操作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在农科专业好感度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提高农学类专业人才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是集聚技术、制度、文化的创新协作体,是科技与产业资源、创新人才的集聚地.该文以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各产学研融合平台及其协同单位为调查对象,分析了高校和研究机构及企业员工参与产学研合作机会、人尽其才产学研机制、贡献认可度、意见建议反馈渠道4个方面的认知差异,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双向评价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山西农业产学研融合创新人才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新时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方向,为设施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从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过程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分析了设施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深入教师队伍改革、引导学生参生全产业链生产、优化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法和途径,以期提高设施农业实践教学水平,满足全产业链条件下设施农业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1.
浅谈科技期刊编辑对作者的培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开阔作者的科研工作视野、引导作者的科研活动、培养作者严谨治学的精神以及发现和培养优秀作者、提高作者知名度等方面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对作者的培养作用,通过编辑对作者的这一培养作用,可以强化科技期刊的社会功能,从而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绿色证书培训的形成与发展,阐述绿色证书培训的重要性,提出推进绿色证书培训的措施,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国务院领导关于退耕还林地方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的批示精神,国家林业局人事教育司、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分别于2001年7月和12月组成联合调研组,赴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四省12个县(区),采用面谈、座谈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就2000年国家林业局主办的退耕还林工程县级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下简称专题研究班)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所学方针、政策、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当地退耕还林工作开展情况及对今后培训的需求以及对举办县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意见、建议与要求等问题,对学员进行了访谈.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专题研究班的举办是十分必要的,十分及时的,是推动全国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开展的有效举措,深受广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地区地方领导干部的欢迎.同时,专题研究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民培训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培训机制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联动性和层次性.农民培训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和整体布局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原则.农民培训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培训动力机制、农民培训运行机制、农民培训调节机制和农民培训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场教学符合成人学习规律,对于提高培训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林业行业培训现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问题,包括设计上的主观性、实施过程的简单性和教学内容的浅层性。加强基地建设、克服现场教学存在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确定现场事实主体内容,确定现场教学基地分布,签订现场教学基地协议,明确现场教学材料内容,确定现场教学讲解教师,确定和培养现场教学主持教师。  相似文献   

16.
刘玉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66-3768
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模糊性制约了其培训效果。克服模糊性,进行农村劳动力细分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必然要求。对如何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有效细分和培训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MPA是建立在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基础上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本通过国外献资料,重点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研究国外MPA培养模式。以期对我国MPA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民工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的职业教育是农广校今后的主导工作方向.结合教育学、营销学和职业教育理论谈论农广校的农民工培训.初步探讨性定义"农民工"为"工人",是城镇多种经济实体的职工.  相似文献   

19.
生产实习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它不仅能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到更多、更广、更实际的专业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发展理论内容,增加感性认识,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积极思考,参加科研。通过调查、观察、测试等手段,加强生产的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