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探索桑树幼苗对红蓝组合光的响应机制,以LEDs为光源,以桑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红光(0B)、蓝光(100%B)和红蓝组合光(15%B、20%B、30%B、50%B) 6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红蓝光对桑树幼苗生长、光合活性、叶绿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可促进桑树幼苗的茎伸长和叶片展开,但引起桑树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碳代谢能力降低;而补充蓝光虽然抑制桑树幼苗茎伸长和叶片展开,却逆转或削弱了这些红光的负面效应,促进叶片比叶质量、Pn、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升高,叶片Rubisco活性增强。相比于白光、红蓝组合光和蓝光处理,红光下桑树叶片Pn降低可能主要是由于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Rubisco含量和活性降低造成的。总体来看,红蓝组合光下植株的生长状况、生理特征与白光处理相似。由此可知,一定比例的红蓝组合光(15%B和20%B)可减弱单质红光、蓝光对桑树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在红光基础上补充蓝光对保持桑树幼苗叶片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驱动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LED光源在园艺栽培中的应用积累经验,用自制LED光源,研究了不同光质及组合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双色和三色光质处理番茄幼苗,单色光质的蓝光、绿光处理更有利于提高番茄幼苗株高;除红光、黄光处理外均有利于番茄幼苗茎粗、鲜质量、干质量和壮苗指数的提高;处理红蓝光比1∶1、红蓝紫光比5∶3∶2处理壮苗指数最优,可作为番茄培育壮苗的首选光源。所有光质处理均未提高番茄幼苗的CAT活性。黄光、红蓝光比3∶2、红蓝紫光比5∶3∶2和5∶4∶1、红蓝绿光比5∶3∶2和5∶4∶1这6种处理有利于提高番茄幼苗POD活性,并以红蓝绿光比5∶3∶2最优。红蓝光比4∶1、红蓝黄光比5∶3∶2和5∶4∶1、红蓝紫光比5∶3∶2这4种处理有利于提高番茄幼苗SOD活性。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来看,红蓝紫光比5∶3∶2处理位列第一,可作为促进番茄幼苗生长的最优光质组合。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培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菊花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s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658±20) nm]、蓝光[(460±20) nm]、远红光[(730±20) nm]和绿光[(530±20) nm],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荧光灯作为对照,对组培苗形态、生根,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及抗氧化酶系活性进行差异比较。菊花组培苗在红光下徒长,能效最大。蓝光下矮壮,根系活力最大,复合LEDs光质下,组培苗形态正常。RBG处理的菊花组培苗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蓝光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频红光处理的菊花叶片淀粉含量最高,RBG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LEDs光质处理的叶片C/N比高于荧光灯。随着LEDs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LEDs光照系统将会替代荧光灯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4.
以奇楠沉香(Aquilaria crassna Pierre.)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LED光源的不同光质(100%红光,100%蓝光, 100%黄光, 75%红光+25%蓝光, 25%红光+75%蓝光)及普通荧光灯(对照)对奇楠沉香组培苗的增殖效率及光保护生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下组培苗的增殖系数最高,75%红光+25%蓝光处理下增殖母芽的株高最高,25%红光+75%蓝光处理下增殖新芽长得最快,25%红光+75%蓝光最有利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成,普通荧光灯处理下组培苗的丙二醛含量最高且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最高,25%红光+75%蓝光处理的组培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黄光处理的组培苗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不同光质处理下组培苗的各生长和生理指标都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而言,红蓝混合光(75%红光+25%蓝光, 25%红光+75%蓝光)有利于奇楠沉香组培苗的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理解光在夏枯草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中的作用,本研究以LED灯管为光源,分别设置4组不同强度的白光和红光,探究光强和光质对夏枯草幼苗生长指标、光合特性指标、迷迭香酸含量和迷迭香酸生源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两种光质的强度均可促进夏枯草幼苗的生长,且在同等强度条件下,红光较白光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迷迭香酸的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同等强度的两种光质相比,红光在较低强度条件下抑制迷迭香酸的积累,较高强度条件下两种光质的调控作用则无明显差异。迷迭香酸生源途径上8个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结果表明,PAL、C4H、TAT和RAS的表达受两种光质的诱导,与迷迭香酸含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适当强度的红光可以在不影响夏枯草迷迭香酸积累的情况下促进其生长,在高产优质的夏枯草药材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光质对黄瓜幼苗绿色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飞  高志奎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161-167
以北方白黄瓜幼苗为试材,用蓝、绿、红发光二级管(LED)单色光进行单色光和混合光照射诱导处理,分析了光质对Fp685、Fp735、Fp685/ Fp735、F685、F735、 F685/ F735和Y(II)的影响。3种LED单色光源(蓝、绿、红)照射诱导下,随着光强的增加白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曲线OJIP中P点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Fp685主要表现为蓝光>绿光>红光;而Fp735均表现为绿光下高,红蓝光下低;Fp685/ Fp735荧光比值均表现为蓝光最高,绿光和红光下较低。混合光得到的荧光曲线的P点出现早于单色光照射,且P混合>P单色光加和。混合光荧光值计算得到的F685/F735比值始终低于单色光荧光加和值计算得到的F685/F735比值。各个单色光质下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表现为:Y(II)绿光> Y(II)红光> Y(II)蓝光。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人工光源植物工厂中不同光质对油葵芽苗生长和芳香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影响,在光强为200μmol/(m2·s)的条件下,以蓝光LED为对照,在蓝光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光强一致的绿光、红光、远红光和紫外线,研究不同光质组合处理下油葵芽苗的生长以及芳香物质等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相比,蓝光+远红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下胚轴长显著增加,而蓝光+红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的下胚轴直径、根长、全鲜和全干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不同光质处理对油葵芽苗的品质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蓝光+绿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与对照蓝光相比显著上升,分别增加了28.78%,72.25%,163.32%。蓝光+紫外线处理下的总酚、维生素C、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蓝光分别显著上升了25.81%,238.10%,12.50%,150.00%。蓝光+远红光处理有利于提高油葵芽苗特征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含量,如青叶醛、α-蒎烯、对异丙基甲苯等,该处理下芳香物质的含量高于对照蓝光处理,且含量最大,使油葵芽苗菜具有清香。综上所述,蓝光+红光能促进油葵芽苗生长,蓝光+绿光则对油葵品质有较好的提...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不同光质以及转光条件对葡萄CO4基因表达水平及试管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利用RT-PCR技术,从葡萄贝达试管苗中克隆了一个光质响应基因CO4(Gen Bank登录号为KY652090),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以及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CO4基因片段全长663 bp,编码了248个氨基酸,其开放阅读框为747 bp;葡萄CO4有4个跨膜区,预测其为跨膜蛋白;葡萄CO4的分子式为C_(1253)H_(1990)N_(324)O_(340)S_(11),预测是疏水性不稳定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巨桉CO4最为相似。经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在红光转蓝光处理下葡萄CO4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光(对照),是对照的5. 39倍;其次为蓝光处理;在白光转蓝光条件下CO4表达量最低,是对照的54%;红白转光处理下CO4表达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结果显示,红光转蓝光处理后的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o(潜在活性)和q P(光化学猝灭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NPQ在该处理下(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最低;在红光处理下NPQ最高,Fv/Fm、q P最低。葡萄CO4对光质敏感,且在不同光质及转光条件下其响应水平不同,红光转蓝光处理下上调表达显著,且该光照条件下能显著促进葡萄试管苗的光化学能力。为深入研究CO基因在葡萄试管苗感光机理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葡萄光质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展露薇花无菌播种试验,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植物激素种类与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分化影响,并探讨露薇花不同花色品种在不同光质条件下对植株株高的作用。光源采用LED灯管的8种不同光质配比,分别是100%蓝光(B)、100%红光(R)、20%蓝光+80%红光(B:R=2:8)、80%蓝光+20%红光(B:R=8:2)、30%蓝光+70%红光(B:R=3:7)、70%蓝光+30%红光(B:R=7:3)、50%蓝光+50%红光(B:R=5:5)、PGF (植物组培用荧光灯),用以筛选愈伤增殖分化、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适光质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外植体为叶片,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0.2 mg/L+NAA 0.1 mg/L,继代愈伤组织增殖分化最适光质条件为20%蓝光+80%红光(B:R=2:8);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5 mg/L+NAA 0.1 mg/L,诱导胚性愈伤最适光质条件为20%蓝光+80%红光(B:R=2:8)。5个花色品种在100%红光下株高生长效应值最大,并且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株高增长趋势変缓,在100%蓝光时株高生长效应值最小。带边双色对光质敏感性最高。通过本次试验,为露薇花快繁过程中进行合理补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烟苗生长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索湖南冬季烤烟漂浮育苗补光技术,研究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烟苗根系和叶片生长及主要碳氮代谢产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蓝光与红光1:3、1:1、3:1比例组合的 LED灯,并且与日光灯组合成不同照光强度光源对烟苗进行光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光质和照光强度对烟苗的出叶时间影响不大;照光强度达到7200 lx以上且红光︰蓝光比为3:1时,烟苗生长最好。红光︰蓝光为3:1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及生长,而红光︰蓝光为1:3可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提高。组合光源光照下蓝光强度占总照光强度的5%~15%时,对烟苗的茎的作用尤为明显。随着照光强度增加,组合光源中红光︰蓝光为3:1处理的烟苗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显著提高;组合光源中红光︰蓝光为1:3处理烟苗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光质及光照强度对烟苗叶绿素合成、碳氮代谢具有十分灵敏的调节作用。合理光照可促进烤烟幼苗根系与叶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通过研究不同光质(白光、红光、黄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叶绿素含量和Chla/Chlb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CO2羧化效率影响很大,净光合速率以红光处理最强,黄光次之;CO2羧化效率以黄光的最大,红光次之。不同光质处理下叶用莴苣叶片的ΦPSII、ETR、qP、NPQ都以黄光处理最大,红光次之,Fv/Fm以红光下最大,黄光次之,蓝光最小。由此表明,黄光最有利于叶用莴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Barley leaf grown under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light was prepared and investigated for its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LED light such as red, far-red, blue, blue-red, green, yellow, UVA, and white and also fluorescent light and dark conditions were also used in this study. Length and weight of barley leaves were measured and the Hunter color value,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ABT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of barley leaf extracts were estimated. Extraction of barley leaf was performed by using a 70% ethanol solution. Length of barley leaf grown with red and green LED was 9.9 and 12.6 cm, respectively. Hunter L* and a* values of extracts of barley leaf grown under dark condi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LED light-treated samples. The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extracts of barley leaf grown with blue, UVA, and under dark conditions were 41.40, 36.23, and 43.57%, respectively. ABT radical scavenging-activity of extracts of barley leaf grown under LED of red, far-red, blue, blue-red, green, yellow, and white were 5.46, 6.10, 6.00, 5.93, 5.74, 6.32, and 5.94 μmol TE g−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质条件下初烤烟叶物理特性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光质条件对初烤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等不同颜色滤光膜创造不同光质条件,以‘K32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光质条件下初烤烟叶物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覆盖不同颜色滤光膜可明显改变太阳光谱中可见光不同波段的组成比例。(2)同对照相比,覆盖白色薄膜可明显提高烟叶叶面积、单叶重、叶面密度和平衡含水率等,同时降低其含梗率;增加绿光和蓝光比例有利于烟草叶片厚度、拉力、叶面密度和平衡含水率的增加,显著减少叶面积、单叶重、含梗率和填充值等物理特性;增加红光比例则可以降低中上部烟叶的厚度、叶面积、单叶重、含梗率、叶面密度和平衡含水率等。因此,在烟叶生产中可采用覆盖白色透明薄膜来提高优质烟叶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光质对绿色棉纤维生长发育和黄酮合成的影响,以绿色棉品种绿絮棉1号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比较红光、黄光、蓝紫光、白光和暗处理条件下绿色棉胚珠鲜物质质量、纤维长度、纤维素含量、黄酮含量等生理和分子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光处理能够促进胚珠鲜物质质量的增加,但抑制了纤维的伸长。在纤维发育前期,各光处理抑制了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合成酶基因表达;纤维发育后期,白光处理提高了蔗糖合成酶活性,促进了蔗糖合成酶基因表达。红光、黄光和蓝紫光处理显著提高了β-1,3 ̄葡聚糖酶活性(10~20 DAC(Days after culture));红光、黄光和白光均能提高β-1,3 ̄葡聚糖基因表达量,而蓝光则抑制了基因的表达。白光促进了纤维素的合成,而蓝紫光抑制了纤维素的合成。在纤维发育初期(10 DAC),蓝紫光抑制了黄酮合成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而在发育后期(30~40 DAC),白光处理能够促进黄酮的合成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可见,光质对绿色棉纤维发育及黄酮合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番茄为试验材料,在田间大棚设施条件下,选用白、蓝、黑、红、绿5种不同颜色的遮阳网,探讨不同光质对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青熟期,黑色光质促进了总氮、蛋白氮以及非蛋白氮的积累。青熟期到转色期,白色光质的番茄有机酸总量较青熟期增加了4.57倍,蓝色和绿色光质提高了番茄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番茄氨基酸含量大小表现为蓝色>绿色>黑色>红色>白色;黑色光质的番茄有机酸总量较转色期增加了27.8%;红色光质提高了番茄红素含量和Vc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白色、红色和绿色光质增加了番茄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番茄主要风味物质(>30 μg/kg)为水杨酸甲酯、6-甲基-庚烯-2-酮、柠檬烯、反-2-己烯醛。红光使番茄水杨酸甲酯、6-甲基-庚烯-2-酮和己烯醛含量较白光增加了11.6%、20.2%和17.2%。在大田设施条件下,转色期到成熟期可以采用红色光质提高番茄果实营养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16.
通过覆盖5种不同颜色的彩色塑料薄膜获得5种不同光质处理,比较研究了2个年度内不同光质处理对峨眉岩白菜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盖白膜有利于峨眉岩白菜株高、株幅、叶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根状茎直径的增加,覆盖蓝膜最不利于上述形态指标的增加。(2)红膜、白膜和黄膜处理有利于峨眉岩白菜叶片鲜重和干重的增加,而蓝膜处理最不利于峨眉岩白菜叶片增加鲜重和干重,不同光质对株根状茎生物量和株生物量的影响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3)综合12个形态和生物量性状,覆盖白膜最适于峨眉岩白菜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覆盖蓝膜对岩白菜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LED光源下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在形态特征上差异明显,为探索这种差异是否会对其移栽后产生进一步影响,试验研究了100%红光(R)、100%蓝光(B)、100%绿光(G)、75%红光+25%蓝光(RB)、45%红光+35%蓝光+20%绿光(RBG)和100%白光(CK)6种光谱下培养4周的马铃薯组培苗温室移栽后植株的生长和结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的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缓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结薯前期SPAD值及结薯期各器官生物量均始终高于CK和其他处理,且该处理下最大薯的干鲜重和有效微型薯占比分别较CK提高45.66%、45.09%和10.93%。R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结薯期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CK,单株结薯数目提高29.60%,但有效微型薯占比较CK降低63.97%。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生长和结薯指标均表现最差。组合光谱RB和RB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指标和微型薯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因此,单色红、蓝、绿光谱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影响会持续至其移栽后植株幼苗生长,甚至结薯期,组合光谱RB和RBG则不会。在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上,单色蓝光和单色红光作为照明光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组合光谱RB和RBG可作为白色光源的替代光源。  相似文献   

18.
光质对棕色棉棉铃发育及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棕色棉为材料,通过采用红、黄、蓝紫、白(对照)滤光膜对棕色棉棉铃套袋处理,研究光质对棕色棉纤维品质及纤维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红光处理能增加棕色棉的单铃体积、铃重,蓝紫光处理可使纤维绒长缩短,而经黄光处理衣分明显降低。经红、黄、蓝紫光处理,棉纤维中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 SS)活性均有所增加。处理7 d时,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8.41%, 35.83%,19.36%;而21 d时,分别增加了63.32%,38.31%,15.11%。在β-1,3-葡聚糖酶与吲哚乙酸氧化酶(IAA oxidase, IAAO)活性的表现上,红光处理能增加β-1,3-葡聚糖酶活性,降低IAAO活性,蓝紫光处理能增加IAAO活性,降低β-1,3-葡聚糖酶活性;经黄光处理,两种酶活性均下降,这可能是三种光质对棕色棉纤维品质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不同光质对矮生黄瓜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矮生黄瓜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进而对矮生黄瓜的矮化机理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蔓生黄瓜129和矮生黄瓜D0462覆盖白、蓝、红色滤膜获得不同光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光质处理后的叶片和下胚轴中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表明,蓝光处理后,D0462叶片和下胚轴中GA3、IA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白光和红光,而ABA含量极显著增高;D0462的GA3、IAA含量极显著低于129,ABA含量极显著高于129;D0462下胚轴中GA3/ABA、IAA/ABA、(GA3+IAA)/ABA的比值极显著低于白光,同时也极显著低于129。综合结果可知,蓝光可能是导致矮生黄瓜D0462矮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