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绵刺叶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扫描电镜对绵刺叶表面结构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上下表皮都被有表皮毛 ;具有发达的角质层 ,为粗糙角质层 ;叶缘、叶缘与中脉之间、中脉处的表皮细胞的形态构造差异较大 ;在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分布 ,气孔下陷 ,但气孔的保卫细胞相对副卫细胞突出 ,在上表皮的中脉处有气孔分布 ,下表皮的中脉处无气孔分布。  相似文献   

2.
珍稀植物海南粗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粗榧为中国二级濒危物种,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天然抗癌药用植物。为促进海南粗榧的研究和发展,简要介绍海南粗榧,结合其资源分布生境特点,总结和分析海南粗榧苗木繁殖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华粗榧中华粗榧属三尖杉科粗榧属常绿小乔木。树皮红褐色,片状脱落。叶片条状披针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有两条气孔带。花期3~4月,种子卵圆形。耐阴、耐寒冷,喜湿润气候。侧根发达且萌芽力强,多作灌木培养。玫瑰红紫薇玫瑰红紫薇属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乔木。树皮光滑,叶片椭圆形或侧卵形。花玫瑰红色,圆锥花序顶生,花期从6月份可一直开放到国庆节前后。抗污染,耐修剪,花朵艳丽繁茂,可谓“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黄花鸢尾黄花鸢尾属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根状,叶剑形,花黄色,总状花序,花期5~6月。喜生于湿地和浅水中,也耐…  相似文献   

4.
海南粗榧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粗榧(C.mannii或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是粗榧属(即三尖杉属)植物中分布最南的一个种,为常绿乔木。其根、茎、叶和果实都含有生物碱,尤以主干树皮部位含量最高,主要成分为三尖杉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和脱氧三尖杉酯碱。这些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癌功效,其中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己在临床广泛应用,因此,海南粗榧被称为“抗癌奇木”。此外,海南粗榧的木材材质均匀、纹理细密。目前海南粗榧已经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确立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粗榧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属三尖杉科植物,为我国特有树种,因含有具抗癌活性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而备受人们关注。但粗榧生长缓慢,资源有限,且生物碱在天然植物中含量甚微,远不能满足人们需要,加之近年来人们对植物原料需求的增多,已使这类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虽然化学合成及植物组培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仍无法实现对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故希望从粗榧中分离出能产“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菌株,为抗癌药物生产开辟新途径。因此,作者对产于宁陕秦岭山中的中国粗榧的内生真菌,从菌株的分离、分类鉴定、种群分布到活性物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并评价其田间杀虫效果,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国标方法对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进行研制并评价其质量;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试验方法评价该制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研制的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配方为:20%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52%无水乙醇+13%醇类溶剂A+15%吐温-80(制剂中含0.75%的中国粗榧生物碱);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24和48h的LC50分别为55.91和30.12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200倍稀释液(有效成分含量为40mg/L)对白菜上的小菜蛾具有较好防治效果,施药后3和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82%和62.71%。【结论】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对小菜蛾有较好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粗榧生物学特性和育苗试验研究,总结了中国粗榧育苗培育技术,对林业生产和园林绿化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国产萝藦科牛奶菜族11属28种植物叶表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形态特征.该族植物叶片上表皮细胞通常呈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近平直;角质层有条纹状、乳突状、粗条状和脊状皱褶等结构;气孔器有平列型和环列型2种类型:眼树莲属D ischidia、球兰属Hoya和扇叶藤属M icholitzia具有环列型气孔器,其他属均为平列型.结合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提出牛奶菜族的气孔器可能是从平列型向环列型进化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中国粗榧的杀虫活性并初步探索其活性成分分离条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粗榧的杀虫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评价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对小菜蛾、粘虫、玉米象、淡色库蚊、家蝇、烟蚜和酢浆草茹叶螨等7种重要害虫的杀虫活性;并以粘虫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活性追踪初步探索中国粗榧中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条件。【结果】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对供试的7种重要害虫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对小菜蛾和粘虫幼虫的杀虫活性较好,处理48h后,其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为74.94mg/mL,拒食中浓度(AFC50)为45.39mg/mL,对粘虫3龄幼虫的胃毒LC50为562.28mg/mL,AFC50为71.96mg/mL;处理24h后,对粘虫3龄幼虫的触杀致死中量(LD50)为0.22mg/头;初步分离结果表明,中国粗榧杀虫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石油醚萃取物中的Y5和Y6组分中,点滴量为0.05μg/头时,其触杀死亡率均为100%。【结论】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作用方式表现为拒食、胃毒及触杀,活性成分主要是非极性亲脂物质。  相似文献   

10.
<正>粗榧为常绿灌木,树高2~5m,间或长成15m的小乔木,在甘肃省小陇山林区有天然分布。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脱落。阴性树种,较喜温暖,较耐寒,喜温凉、湿润气候,在黄壤、黄棕壤、棕色森林土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良好,抗虫害能力很强。粗榧生长缓慢,有较强的萌芽力,一般每个生长期萌发3~4个枝条,耐修剪,不耐移植,有较强的耐寒力,为著名观赏树种,属国家珍贵树种。粗榧种子可榨油。粗榧种子油可用于外科治疗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疆顶冰花属5种早春短命植物的叶表皮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结合扫描电镜技术,测量并统计了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的一些参数。[结果]新疆顶冰花属植物叶表皮多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乳突和刺毛等结构组成,气孔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虽然属内种间整体系统特征是相近的,但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的微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结论]植物的许多局部细微形态特征对部分种的划分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百合叶表皮微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4种野生百合和14个百合品种叶片上、下表皮进行研究,并测量气孔的大小、密度及表皮细胞大小、侧向垂周壁长及式样等性状。结果表明:百合气孔多为椭圆形,均分布于叶片的下表皮;保卫细胞为肾形,无副卫细胞;叶表皮细胞近似于长方形,垂周壁式样分为平直、浅波状、深波状三种。所得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较好反映出试验材料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鳞毛蕨科6种鳞毛蕨属植物和2种耳蕨属植物叶表皮特征进行比较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8种蕨类植物的叶片表面无附属物;气孔器类型具多型现象,鳞毛蕨属植物气孔器类型主要为不等细胞型和极细胞型,耳蕨属植物气孔器类型多为无规则四细胞型;气孔均为下生型,不下陷,多沿叶脉方向排列,且叶脉间分布较密集;鳞毛蕨属植物气孔器较耳蕨属狭长,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垂周壁呈波状或不规则凹凸状,而耳蕨属植物表皮细胞狭长,垂周壁为浅波状;6种鳞毛蕨气孔器指数总体上较耳蕨属大,而气孔器密度差异不大.由此得出结论,表皮的整体特征可以作为划分鳞毛蕨科植物的特征;可据细胞大小、气孔器大小与气孔器指数来区别鳞毛蕨属和耳蕨属植物,为鳞毛蕨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及叶表皮刮取技术对桂竹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对其表皮及横切面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观察桂竹叶片泡状细胞、长细胞、短细胞、叶肉细胞、梭形细胞、气孔器、维管束、表皮毛、下表皮乳突的形态及排布规律。结果表明,各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为4.9%~37.8%,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指标变异系数普遍大于上表皮细胞,短细胞、梭形细胞、气孔器等的解剖结构具有显著特征。对桂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建立了横切面结构与表皮结构的对应关系。桂竹叶上表皮呈现“维管束-长(短)细胞-泡状细胞-长(短)细胞-维管束”的交替带状结构,下表皮呈现“维管束-长(短)细胞-维管束”的交替带状结构,上下表皮解剖结构差异明显。桂竹叶切面上呈现“泡状细胞簇-维管束-泡状细胞簇”的交替结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桂竹具有分类学意义的解剖学特点,为刚竹属近缘属间、属下的界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种嵩草属(Kobresia)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了上、下表皮细胞的大小、气孔器大小、气孔间距、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结果表明:4种嵩草属植物叶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如表皮细胞具波浪状垂周壁、气孔器均分布在远轴面上,气孔器类型均为平列型等.4种嵩草属植物叶片两侧叶缘上均有刺毛,且线叶嵩草叶缘上的刺毛尖端有倒刺.气孔密度与气孔指数在种间差异显著(除高山嵩草和线叶嵩草之间无差异),可以作为嵩草属植物分类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飘拂草属16个种、2个亚种的叶下表皮微型态。结果显示:飘拂草属植物叶下表皮主要由长细胞和气孔器细胞组成,其中长细胞呈现长筒形、短筒形,少数为多边形;气孔器通常1~3列分布于脉间;保卫细胞哑铃型,两端明显或不明显加厚;副卫细胞圆屋顶形、圆屋顶形至三角形、低圆屋顶形或三角形。这表明不同种间叶下表皮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对种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分类鉴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5种黄精属植物叶表皮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光镜初步比较研究了大别山区八居群5种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显示,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器类型与分布等特征,在黄精属的各种植物之间、同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同一种群的不同生境以及同一株植物的不同着生部位的叶上,具有较高一致性.表皮细胞大小和垂周壁的式样、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特征在各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作为本属种间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何首鸟幼苗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何首鸟幼苗类型为木兰型.根为四原型,通常无髓部.子叶和初生叶的上表皮无气孔器分布,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垂周壁波浪状,有较多的气孔器,气孔器属无规则型.子叶柄中有3个维管束,初生叶的叶柄中有6个维管柬.何首鸟幼苗的过渡区位于下胚轴,根的4个放射维管...  相似文献   

19.
蔡礼顺  李杰  朱自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42+5908
[目的]研究5种蔷薇科植物叶下表皮特征。[方法]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蔷薇科5种植物粉枝梅、棣棠花、日本樱花、蛇莓、中国樱桃进行观察,并对其下表皮细胞、气孔器的长宽比、形状,及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式样进行分析。[结果]蔷薇科5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多为不规则形和多边形,气孔器类型多为无规则型和放射形细胞状。[结论]叶表皮微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不同类群间的关系,为探讨蔷薇科植物的分类学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景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64-21665,21812
[目的]观察连翘花器官和叶表皮的形态特征,为连翘优良品种的引种栽培与分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将连翘的花器官和叶的上下表皮分别粘附在样品杯的双面胶上,然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拍照和测量。[结果]花粉为长球形,具有3孔沟,外壁表面具网状纹饰;柱头2叉分枝,属于干柱头;花柱表皮气孔为无规则型;叶上、下表皮角质层纹饰不同,且均有腺体分布,未见表皮毛,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连翘优良品种的引种栽培、形态分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