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元代书院藏书事业在宋代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 ,并且形成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士人加入 ,藏书楼林立 ,藏书数量巨大 ,藏书建设进入正规化、制度化阶段等时代特点。书院藏书区别于官府、私家、寺观 ,藏书的公共性、公开性特色也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法律多元的视角,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元代以前在王朝国家羁縻统治下形成了以固有纠纷解决机制为主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元代在土官土司制下则发生重大变迁,国家司法制度在西南地区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张,固有纠纷解决机制的地位和效力置于国家法之下;明中后期至清中期西南少数民族固有纠纷解决机制急剧变迁,与国家正式司法制度不断整合,王朝国家司法制度普遍适用,形成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在多元交错中的非均衡变迁。  相似文献   

3.
法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性的宣示,更是一种实践,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 )基所( )的农村农民法律意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农民了解法律的途径、法律与政治、纠纷诉求的矛盾心理3个方面进行解析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农村社区种子纠纷现状进行考量,发现当前农村社区种子纠纷影响面广、纠纷发生季节性强、纠纷涉及专业性较强以及责任主体多元化。对我国种子纠纷解决方式进行分析,发现纠纷解决中存在种子质量田间现场鉴定门槛高、索赔损失范围难确定、农民的证据不易留存等问题。完善农村社区种子纠纷的解决方式要从强化种子纠纷的矛盾化解,发挥种子协会行业自律作用,建立专业化种子鉴定队伍,强化农民的法律维权意识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土地收益明显提高。由于土地承包工作在操作时不够规范,导致土地纠纷时有发生。本文以土地纠纷为研究对象,运用演绎和归纳方法,分析土地纠纷的特点、成因和解决纠纷的建议,提出了应对土地纠纷应以调解仲裁为重点,加强法律宣传为突破点,全面及时地化解处理土地纠纷问题,努力维护农民的核心利益,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各种矛盾纠纷貌似是农民的多元利益诉求难以满足,实际可归结为农民利益诉求缺乏有效的表达和没有得到合理的回应。在村民会议因难以召开而日渐失去影响的背景下,要着力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设,在传统小农意识无法适应现代村级治理需求的背景下,要加强对农民民主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正式的国家法律纠纷解决机制与非正式的传统调解纠纷解决机制在解决农村纠纷时面临的困境以及农民选择纠纷解决机制的影响因素,认为可通过构建ADR纠纷解决机制解决农村纠纷。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因此,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显得至关重要。2010年1月1日,我国致力于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本文从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所面临的问题入手,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开展此项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宁 《农业考古》2023,(1):120-126
西汉时期,张掖郡下辖的居延都尉府,其农业存在军事屯田、官田和民田之别。军事屯田的主要劳作者为田卒,耕种屯田的铁制农具主要来自中央朝廷主导下的内郡转输。部分官田,会出租给普通民众。民田即普通民众拥有的田地,他们耕作田地的铁制农具需要自行购买,官方不会直接发放。无论屯戍机构或者普通民众,他们都可以就地取材制作一些木质简易农具,但是这并非当时当地农具使用的主流。西汉朝廷在西北屯戍地区农具的供应方面也是重军而次民。  相似文献   

10.
纠纷是社会主体间的一种利益对抗状态,农村纠纷的解决既有和一般纠纷解决的相似之处,更多的是与一般纠纷的不同之处,尤其表现在纠纷解决的途径上。不同于以往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依据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以及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村民的纠纷解决行为,即"先求助亲友,再求助乡邻,最后才会诉诸法律"是理性的。是基于村民的脸面以及农村社区的特点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简称《农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为政府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推动了土地纠纷的有效解决,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当前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方面,仍然存在法律不健全、仲裁人员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在仲裁中出现错案在所难免。本文在深入研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实践,深入剖析纠纷仲裁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错案定性,指出了纠正农村土地承包仲裁错案的法律依据、操作程序及实践策略,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的推进,法律在人们解决纠纷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在农村社区,人们"偏好"非法律方式解决纠纷,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笔者认为,农民这种"偏好"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农民法律意识不高和愚昧落后,而应当从行为主体和制度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建立群体性事件的防范机制,首先要协调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二是要改善干群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基层与群众的相互信任;三是要重视建立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长效机制;四是要继续在全社会进行深入持久的法制文化建设,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做到人人知法人人守法,自觉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通过近年来种植甜玉米的实践,总结了水果型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与隔离区设置、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等内容,以供生产过程中参考。一、地块选择与隔离区设置。要选择介于胶泥性土质和沙性土质之间的田地,另外,所选的田地不能是长年使用高毒性杀虫剂的田地。田地周围要保证有方便获取的清洁水源。对于肥力足的田地,每667平方米施用农家肥0.5吨左右;对于肥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体育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具有教育性、经济性、灵活性、权威性、民间性、制度化等特点。要打破我国体育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瓶颈,应借鉴加拿大体育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先进经验,组建专门性体育非诉讼纠纷解决机构,加强体育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监督和支持力度,完善体育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工作,注重运动员体育纠纷相关法律知识的普法宣传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水果型甜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飞 《现代农业》2011,(5):104-105
一、地块选择与隔离区设置要选择介于胶泥性土质和沙性土质之间的田地,这种土质最适合水果型甜玉米的生长。另外,所选的田地不能是长年使用高毒性杀虫剂的田地。在选好的田地周围,要保证有方便获取的清洁水源。前茬作物收获后,将腐熟的农家肥均匀地撒施在所选田地中。对于肥力足的田地,施用农家肥7.5  相似文献   

17.
农村的法治建设离不开乡村法庭的建设,而其中司法调解较之司法判决对于乡村和谐社会关系的维持有不 可磨灭的作用。农村社会的快速变化给司法活动带来了挑战,纠纷双方都具有血缘或者地缘的关系,解决纠纷的目的 与法律上的诉求不一致,而法官在进行调解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技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充分发挥“父母官”的身份是 推动纠纷实际在司法调解阶段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农村对于法律的信仰仍然不足,如何推动在司法调 解中发挥法律的实际功效仍然需要不停努力。  相似文献   

18.
潘泰妙  钱勇  王月瑶  陈波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2):2883-2887
寺观园林往往分布于风景秀丽的名山胜地。温州位于浙江东南部,通江达海,山城相拥,正是营造寺观园林的沃土。特殊的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使得寺观园林成为温州独一无二的园林特色。基于温州寺观园林的生成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脉络、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温州寺观园林具有融于山林、清旷自然,因势就形、布局多样,内外交融、蔚然大观,景借文传、意境清幽等营造特色,体现出温州寺观园林是生态和谐、巧借自然造园的典范,其表现出的思想内涵以及地域文化特色,有助于对现代温州园林资源和历史形成的认识,从而营造出既具有温州特色,又满足本地居民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与不断推进,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并积极的进行相应。"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贸易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因素,并设立"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贸易纠纷解决机构,以此加大对其研究与探索的力度。笔者针对"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贸易纠纷解决机制建立与实施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建立"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贸易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实施,希望有助于该机制的顺利建立。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2006,(6):5-5
以前,征地补偿安置发生纠纷。农民要不只能以信访的方式反映问题.要不就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今后,农民群众解决征地纠纷有望获得新的途径。国土资源部已要求各省、区、市,力争年内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依据土地管理法度其实施条例,凡是对征地补偿标准有争议的,均可申请协调和裁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