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麦583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采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品种(系)为基础,选择优质变异为重点,多世代品质检测和现代生物技术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适应性广的半冬性小麦品种,于201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广泛适宜河南省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目前在河南省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目标和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祥麦1188 是2014 年由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用浚麦118 作母本、泛麦8 号作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2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选育方法与过程祥麦1188 的育种双亲既有高产基因,又有早熟基因, 还有多抗基因和强筋基因,基因类型丰富,互补性强。品种选育过程中采用逆境选择法,即在2 代适度加大种植密度,增加群体效应;3 代采用接种诱发病害鉴定品种对条锈病抗性;4 代采用不同肥力地块种植选择,鉴定品种肥力适应型;5 代采取赤霉病高发地异地鉴定品种对赤霉病抗性;6 代进行生态区域多点产量及抗性适应性比较试验,综合评价品种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3.
广西水稻育种和品种审定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受育种技术和基础材料的限制,近年来水稻育种未取得重大突破,育成的水稻新品种主要在品质及适应性上有所改进。通过分析广西水稻育种目标和品种审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近期水稻育种比较实际的目标:在不降低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优质常规稻的产量和抗性,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改良杂交稻的品质和适应性。在依据区域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应适当放宽水稻品种审定标准,综合表现与对照相当但无明显缺点的品种应予以审定,在试种过程中由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检验其优劣;根据品种的光温特性确定其种植区域时,除感光品种限制在桂南和桂中南部作晚稻种植外,感温品种的种植区域应为建议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农民可以根据品种生育特性自由选择种植和连作的水稻品种,尽可能发挥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范志业  吴春西  宋小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9-10640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省级审定情况。[方法]结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2005年小麦新品种的审定情况,从审定品种数量、育种单位、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浅析。[结果]2001~2005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小麦新品种61个,53个适合水地种植,3个适合旱地种植,2个适合信阳麦区,3个适合南阳地区。科研院所育成品种有48个通过审定,公司、农场、农技站有13个品种通过审定。18个科研院所育成小麦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11个种业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29个半冬性品种和31个弱春性品种通过省级审定。通过省级审定的中筋、强筋、弱筋小麦品种分别为534、、4个。[结论]河南省不同小麦生态区均有审定品种,不同类型育种单位之间审定品种数量差异较大,审定品种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省小麦中间试验参试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小麦选育单位明显增多,参试新品系大量涌现;审定品种数量基本稳定,通过审定的比例明显下降;参试品系良莠不齐,科研部门仍是江苏省小麦育种的主力军。通过审定的品种表现为:产量水平不断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品质明显改善,优质专用比例较高;优质高产协调发展,品质类型出现突破;综合抗性水平有所提高,不同病害抗性极不均衡。在此基础上对江苏小麦育种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几年审定的一批小麦新品种在小麦主产区开展比较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性品种漯麦18产量最高,综合抗性好;半冬性品种以中育12产量最高,焦麦266、豫教5号、周麦27等品种产量也较高,综合抗性较好。上述这些品种都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邓麦996是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一般产量6000~6750kg/hm2,最高产量达8250kg/hm2。适宜河南省中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8.
怀川709是河南怀川种业有限公司以豫麦34号为母本、西农979为父本进行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中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倒、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适宜在河南省冬小麦栽培区种植。该品种于2021年6月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9.
洛麦21号是洛阳市农科院最新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2006年4月顺利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11)。该品种2006年引入偃师市小面积试验示范种植,产量表现突出,如高龙镇大屯村种植50亩实收平均亩产达649kg,刷新了洛阳市小麦单产记录。2007年又经多点试种成功后,2008年作为小麦良种补贴品种在我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偃育898是由河南省天中种子有限责任公司、偃师市小麦育种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育种与系谱法选择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贵农25-8/豫麦18.该品种属弱春性大穗型早熟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良、适宜区域广的优点.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1.
新粳优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不育系新稻97200A和恢复系新恢3号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南省南部及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的生态特点,以内乡237为母本,偃展4110为父本杂交培育成小麦新品种中焦3号,该品种于2012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2年中焦3号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5713.5、6063 kg/hm2,较对照偃展4110分别增产7.5%、6.5%。该品种具有成熟早、落黄好、灌浆速度快、综合抗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的特点,适宜在豫南稻麦两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在2006—2010年间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共计109个,通过对近年审定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分析。从中总结出河南省近年审定玉米品种在抗性水平上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近年审定玉米品种对全部病虫害的抗性鉴定结果大多数表现为综合中抗水平,对河南省普遍发生且危害较大的玉米螟、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茎腐病在抗性审定上进行了高标准严格控制,对河南省局部发生且危害较小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审定标准相对降低。实现抗性育种目标的基础是优良抗性种质材料的筛选结合抗病分子辅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997~2007年通过四川省区试审定的小麦品种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1997-2007年间通过四川省区试审定的72个小麦品种。根据四川省审定公告和四川省小麦区试资料,列出72个品种在省区试中的产量及与产量有关的部分农艺性状数据,以及审定公告的品质性状数据和抗性表现,并分析这些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认为目前四川小麦品种区试平均产量水平介于5—5.5t/hm^2之间;基本产量结构为290~360万穗/hm^2、40~45粒/穗、40-45g/1000粒。今后四川省小麦产量育种应当在保持现有产量结构的基础上,注意增加穗数和增加千粒重两个方向的突破,建立新的平衡,实现四川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4~2005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春水组7个参试品种(系)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和品质方面的分析,为今后我省小麦新品种的审定、各地品种选择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品种来源及审定情况该品种是平顶山市鹰丰种业有限公司以MB532为母本,黄选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玉2011002。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各地夏播种植及黄淮海区域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7.
郑丰5号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2006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15。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倒、千粒重高、抗冻抗病、适应性广、灌浆快、落黄好、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品种。现将其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特征特性郑丰5号属半冬性多穗型品种,幼苗直立,苗势壮,叶细长,抗寒性较好,起身快,抽穗早。植株分蘖力强,成穗率  相似文献   

18.
“连麦1号”(原“连9825”)系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于2000年由“淮麦18”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等特点,属优质面条、馒头小麦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200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19.
济麦 3号系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稳产小麦新品种。在 2 0 0 1~2 0 0 3年河南省水地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中 ,连年增产 ,品质优良 ,综合抗性较好 ,一般产量 75 0 0kg/hm2 左右 ,适宜黄淮麦区种植。 2 0 0 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1品种的选用 1.1品种选用原则。一是选择审定品种:国家或省审定的品种。二是选择抗性好的品种:只有综合抗性好的品种,才能抵御不良气候条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稳产高产。三是选择适宜本地气候特点、水肥地力、茬口安排、自己种植要求的玉米品种,以充分发挥品种潜力。四是选择商品性好的品种:同等产量水平,商品品质好的品种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五是注意品种搭配:不同品种搭配种植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