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春以后,气温回升,小麦开始返青生长,由越冬期的"上闲下忙"进入"上下齐忙"的时期.小麦从返青、拔节到孕穗阶段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其间以拨节期为转折点.返青拨节时期是小麦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决定小麦成穗率高低、粒数及粒重的关键时期.因此,此阶段主攻目标是: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促控结合、提高成穗率、增粒重夺高产.  相似文献   

2.
王华 《河北农业》2007,(5):11-12
小麦返青期间的生长中心主要是生根、长叶和分蘖。从返青到起身阶段中,小麦苗情变化很大,既是小麦增苗,增穗的关键时期,又是弱苗转化升级,旺苗防倒的重要时期,因此,田间管理的中心是促苗早发稳长,提高成穗率并为穗大打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返青"是指麦田1/2以上的麦苗心叶长出,部分达到1~2 cm时称为"返青"。这个阶段小麦的生长主要是生根、长叶和分蘖。抓好小麦春季管理是有利于晚弱苗升级、防止旺苗徒长、调节群体大小和决定成穗率高低的关键。为搞好雄安新区小麦生产,结合雄安新区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提出如下技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探索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科学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大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返青期、拔节期一次追肥和在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叶龄余数1.5期2次追肥4种追肥方式对稻茬晚播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间和次数主要影响小麦的成穗数和粒重,在返青期+拔节期2次追肥的方式小麦群体结构合理,成穗率高,产量结构协调,单产最高达8083.5 kg/hm~2。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越冬后,随着气温的回升,即进入返青期。小麦返青后生长发育加快,是决定成穗和形成籽粒的关键时期,也是春季麦田管理和进行农艺操作最方便时期。此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麦生长后期合理群体的构建,制约着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的实现。因此,务必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对应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近年来笔者在科研生产中探索出一套适合该时期不同类别麦田的促、控、防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春季管理是小麦生根、增蘖、分化、成穗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春季小麦管理要立足于早,做到早准备、早落实。要根据苗情、墒情和天气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采取合理的水肥运筹管理技术措施,实现返青期促根系、增分蘖,起身期壮分蘖、保穗数,拔节期稳穗数、攻粒数,夺取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7.
正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不利气象因素及病虫草害多发、频发的阶段。抓好春季麦田管理,落实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控等技术措施、稳壮控旺、促弱转壮,确保小麦稳健生长发育,是争取小麦多成穗、成大穗、实现小麦增产提质增效的关键。随着春季气温回升,麦苗已开始返青,进入春季生长发育时期,各乡镇(街道)要早组织、早动手、早落实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措施,因地制宜搞好春季麦田管理。一、科学追肥浇水麦苗返青期后,随着气温回升,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要高产,种是基础,管是关键,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是营养生长时期,生育特点主要是出叶、生根、增生分蘖。在这一时期植株制造的营养物质一部分供幼苗生长,一部分贮藏起来供越冬和春季返青生长。冬前壮苗,根系发达,分蘖茁壮,贮藏的养分多,抗逆力强,有利安全越冬,春季返青早,成穗率高。弱苗根稀蘖少,制造和贮藏的营养物质少。旺苗由于大量营养物质消耗于营养体的生长,营养贮量也少。这两种苗都不利于安全越冬,而且成穗率低。1 控旺苗。过旺苗一种是地并不太肥,因播量大,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追肥要因地因苗制宜、科学进行肥水管理。1、对生长正常、肥力水平较高的麦田,应在拔节期结合浇水重施拔节肥。2、对于中等肥力麦田,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并喷施新高脂膜,提高化肥有效成分利用率。3、对于生长较差的三类麦苗,应在早春划锄的基础上,于返青期和拔节期两次进行追肥,并喷施壮穗灵,以促进春生蘖成穗,提高成穗率和促进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县冬小麦已开始逐步进入返青期。冬小麦返青期是调节群体大小决定成穗高低的关键时期,也是促晩弱苗升级,控制旺苗徒长的重要时期。返青期管理中心任务是:促麦苗早发,稳长,巩固冬前分蘖,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为提高成穗打基础。所以,必须从现阶段开始,认真落实各项丰产栽培技术,确保今年我县小麦丰产,现阶段主要以促为主,增加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为返青期管理的主攻方向。1返青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聚谷氨酸叶面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聚谷氨酸叶面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于2017—2018年度在济源市梨林镇闫家庄村开展了聚谷氨酸叶面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及灌浆期施用聚谷氨酸叶面肥,能够有效改善小麦的植物学性状,能增加千粒重、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施用量以900 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我市水资源匮乏,出现了部分旱地麦,如何使旱地麦取得高产,小麦返青管理非常重要。一般年份2月末3月初,气温在3℃以上时,小麦正常返青。这时正是小麦生根、长叶、分蘖阶段。旱地麦田间管理以蓄水、保水、节水为主。主要措施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苗早发快长、转弱为壮、合理调整群体结构、提高成穗率和成大穗为目的,为旱地麦丰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要高产,种是基础,管是关键,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是营养生长时期,生育特点主要是出叶、生根、增蘖。这个时期植株制造的营养物质一部分供幼苗生长,一部分贮藏起来供越冬和春季返青生长。冬前壮苗,根系发达,分蘖茁壮,贮藏的养分多,抗逆性强,利于安全越冬,春季返青早,成穗率高。弱苗根稀蘖少,制造和贮藏的营养物质也少。旺苗由于大量营养物质消耗于营养体的生长,营养贮量也少。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质地土壤对高产小麦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大田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山东东平3种典型质地土壤高产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壤土的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均高于轻壤土和重壤土;中壤土小麦冬前和返青期的分蘖和次生根数较高,成穗率也较高,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一、小麦 1.浇水.春季小麦处在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成熟期,对水分很敏感,缺水时应及时浇水,否则将造成严重减产.及时浇水可使小麦早返青、早拔节、成穗率高,灌浆饱、千粒重大,增产显著,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小麦返青期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早春麦田半数以上的麦苗心叶(春生第一叶)长出部分达到1—2厘米时,称为"返青"。从返青开始到起身之前,历时约一个月,属苗期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称返青期。这个时期的生长主要是生根、长叶和分蘖。这是促使晚弱苗升级、控制旺苗徒长、调节群体大小和决定成穗率高低的关键时期。所以返青期的管理方向是科学分类指导,加强镇压划锄,控旺苗稳长保蘖,促弱苗早发稳长,长根增蘖,巩固冬前分蘖,控制无效分  相似文献   

17.
单位面积的穗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麦要夺得高产,必须适当提高小麦的成穗率。提高成穗率就要选择分蘖力强的小麦品种,同时需要保墒造墒,保持良好的肥水条件,采用适宜的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合适的播期和播深。  相似文献   

18.
小麦返青期是指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0℃以上后,小麦缓慢恢复生长,植株心叶长出。从返青到起身以前叫返青期,历时1个月。自2010年10月份以来唐山市无明显降雨,小麦严重受旱,小麦苗情不容乐观,个体生长较正常年份偏弱。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预测小麦返青期条锈病发病程度,根据2011-2013年田间实测温度,对气象站温度数据进行校准,并对3a间甘肃、青海2省10个监测点的秋苗病株率、日平均温度、田间小麦种植品种抗冻程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小麦返青期条锈病病株率的预测模型,发现日平均温度对小麦返青期条锈病发病程度影响最大,模型预测准确度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20.
立春过后,气温逐步回升,小麦即将进入返青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时期,现将小麦此期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合理浇灌,促苗快发1.群体适宜,大分蘖较多的壮苗麦田,要推广应用氮肥后移技术,使其稳健生长。这类麦田小麦返青后也要进行浇灌,但施肥时间可推迟到起身拔节期,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