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通辽地区,通过使用"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屋式诱捕器与传统测报灯,对亚洲玉米螟发生情况监测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针对玉米螟的监测,与常规性诱芯监测、测报灯诱蛾及田间虫害发生情况略有差别,爆发高峰期基本保持一致,但在诱虫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加强性诱剂诱集量与田间监测对象实际发生情况关系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监测预警指标,进一步推进害虫远程实时监测技术的规范化、简约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在棉铃虫性诱监测上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开展田间棉铃虫成虫监测,结果显示:与普通性诱捕器相比,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诱蛾量大,蛾峰明显,能准确反映棉铃虫田间的消长动态。该系统远程监测实时准确,且将监测数据及时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反馈给用户,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其监测效果优于普通性诱捕器。  相似文献   

3.
使用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开展斜纹夜蛾田间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诱蛾量大,峰期明显,能较准确地反映斜纹夜蛾的田间消长动态,其监测效果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普通性诱捕器。系统远程监测实时准确,监测数据能及时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反馈给用户。该系统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可为今后开展"互联网+病虫监测"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玉米地采用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进行草地贪夜蛾的诱测试验。结果表明,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诱蛾虫峰明显、诱蛾量较高,与普通诱捕器相比,具有人机远程交互、随诱随报、省时、省力等优点。能够定时反馈使用目标害虫性诱芯,同时采集温度适度,虫情预测分类统计更全面,为实现害虫预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华州区植保站开展了"闪讯"和"赛扑星"害虫性诱自动化监测试验示范。经过一年的监测预警,两者都大大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1试验目的筛选适应我区生产实际、性能稳定、监测准确的新型病虫自动化监测设备,改善监测预警,提高监测预警效率和预报准确率,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技术标准化、智能化。2试验材料赛扑星害虫性诱自动化监测系统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设置:佳多虫情测报灯。  相似文献   

6.
通过应用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田间斜纹夜蛾成虫消长动态,探讨该系统自动计数的准确性和远程信息传输等智能化监测水平。监测结果表明: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反映的蛾峰动态与通用诱捕器监测一致,说明该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斜纹夜蛾田间发生情况,满足了预测预报的技术要求,为厦门市夜蛾类害虫的智能测报提供了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监测实蝇类害虫发生动态,是对其有效防控的基本前提。设计出1种可自动诱捕与计数的实蝇类害虫实时监测装置,为提高实蝇类害虫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准确度与时效性提供了1种新装备。该装置由害虫诱杀装置、红外计数传感器、红外计数远程测控仪、实时监测软件等组成,利用特定引诱物、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对实蝇诱集的特性,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实时计数。选取橘小实蝇进行装置测试试验,在实验室环境下测试实时监测系统的检测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实时获取进入红外计数感应区的实蝇数量,当时间间隔≥7 s时,实时监测系统的检测成功率为98%。利用该装置可以实现通过手机查询实蝇类害虫实时虫量、小时虫量和日虫量的统计汇总数据,方便用户及时、准确地得知实蝇类害虫发生的动态变化,掌握实蝇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南县柑橘小实蝇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上升趋势。文章采用闪迅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柑橘小实蝇,由监测设备自动记录数据,在监测期间每7 d对设备所诱虫量进行人工计数复核,比较每周设备自动计数虫量和人工计数诱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7月为广南县柑橘小实蝇发生高峰期,监测系统自动计数准确性好,自动计数与人工计数数据吻合度为74.07%。  相似文献   

9.
大气、水质环境自动监测中的自动化系统通过互联网传输环境质量数据,实现环境质量的实时监督,系统中的数据已成为判断环境好坏的重要依据;网络传输是自动监测信息系统的重要一环,其安全性直接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网络安全风险检测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基础工作,探讨在环境监测系统中如何引入自动化的安全风险分析及验证技术,发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境内36条主要支流历年水质监测结果和"水华"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截至2017年底共发生"水华"100余次,"水华"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3-5月;水质变化情况与营养程度成正相关,营养化呈现库区上游支流高于下游、支流回水区高于非回水区的趋势;"水华"发生受富营养化程度和库区回水顶托影响明显。在三峡库区支流"水华"防控方面,提出加强库区支流现场巡查,发展自动化、科技化的监测手段,提高预警监测能力,并运用物理、生态和营养控制等多种方式,进行监测和防治相结合防控"水华"发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传统害虫监测手段存在时耗长、人工成本高、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将性诱捕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开发基于物联网的害虫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对目标害虫的自动计数。【方法】应用诱芯与高压电网相结合进行害虫诱捕,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害虫计数,通过4G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基于.net平台开发害虫监测Web管理网站、害虫监测APP、数字植保微信公众号等配套软件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APP、微信等多终端远程浏览查询数据。【结果】以蔬菜重要害虫斜纹夜蛾为例,通过在厦门同安、三明尤溪的蔬菜基地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厦门同安试验点的诱捕效果为276.14%,自动计数准确率为93.52%;三明尤溪试验点诱捕效果为162.60%,自动计数准确率为81.59%,表明该自动监测系统的害虫诱捕率和识别准确率均较高。【结论】开发的害虫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害虫测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害虫监测的效率,在害虫预测预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为做好防控工作,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针对保护地蔬菜害虫发生特点,采取"实时监测、提前预防、压前控后、多策并举"策略,以健康栽培、物理隔离和生态控制等减少虫源基数技术为基础,以释放天敌昆虫和应用生物农药为主要手段,制定了2019年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生物防治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温室内蓟马监测中存在的人工计数调查费时费力且蓟马正确识别率低的问题,试验设计了一种基于性诱的害虫诱捕器和自动化计数器,实现了对蓟马的自动识别计数。以蓟马为研究对象,运用蓟马诱芯和蓝色黏虫板对蓟马进行诱捕;图像采集设备定时拍摄蓝色黏虫板图像;基于图像处理方法构建自动化计数软件对蓟马进行识别与计数,并将自动化计数软件对蓟马的计数结果与人工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于蓝色黏虫板上的蓟马计数,人工计数和图像计数的误差在8%左右,自动化计数软件能够实现对蓟马数量的自动统计。该方法不仅是田间害虫远程监测系统的基础,促进了植保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且为运用图像处理识别微小昆虫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小麦赤霉病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提高小麦赤霉病监测预警自动化水平,在富平县流曲镇臧村开展小麦赤霉病远程监测预警与人工自防对比试验,以检验小麦赤霉病远程监测预警仪器防治大田赤霉病的准确性与实际可操作性。通过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准确,适宜在本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新一代害虫自动监测系统,逐日采集害虫诱捕数量,由系统进行数据统计、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析,实现害虫预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测诱捕器的供电设备由锂电池和太阳能充电能保证7~10 d的用电量,因此,在当地连续阴雨天的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正常供电。通过实验分析,整个监测系统达到了测报工作的总体性能要求,总结了该系统在工作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该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农业病虫害预测和防控精确度,研究农业物联网用害虫数量自动统计监测装置将声音用探声器感知变成芯片识别的信号,进而用芯片对其进行处理和传输,从中进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7.
《青海农林科技》2011,(4):F0004-F0004
佳多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网络、视频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的信息转换器专用软件,在国内首次实现对害虫发生实况的远程实时监测,借助互联网可与全国各测报站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食用菌设施栽培自动化控制的需要,研制了"食用菌设施栽培分布式智能测控系统".该系统为中心计算机和单片机智能控制板的主从式结构,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食用菌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因子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化决策调节,为食用菌生长创造最优化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自动化变频微喷育秧项目完成。该中心在黑龙江八五六及庆丰农场建成127栋自动化变频微喷育秧大棚。在每个农场安装一套自动化变频微喷系统,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信息实时监测,数据存储管理等功能,并根据实时环境信息,控制电动卷膜机和电  相似文献   

20.
"三贪"(贪色、贪玩、贪吃)是蔬菜害虫特有的习性,针对害虫的"三贪"习性,可采取"五诱"技术(性激素、色板、灯光、糖醋液、杨树枝把)杀灭害虫,将害虫的雄蛾消灭在交尾之前,使雌蛾失去交尾机会而导致其无法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