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构建合理的跨区域多农机调度服务作业系统可以减少传统农机作业调配方式的成本,避免多区域作业农机的盲目流动,提升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目前,跨区域多农机调度服务作业是我国农业的主要作业方式,智能调度模型和优化算法被广泛应用到农机调度中.针对基于时间窗的农机智能调度技术的特点,综述了农机调度与传统车辆调度的区别,以及国内外学者...  相似文献   

2.
带时间窗的农机调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三农产生的土地流转问题形成了大规模的土地,需要农机跨区域作业服务。而跨区域作业问题中,带时间窗的农机调度问题是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本研究首先构建了农机调度模型,然后设计了初始种群的2级多段编码生成方案,提出了单个染色体指定位置交叉SCCASP(Single Chromosome Crossover At Specific Position)的交叉算法,最后通过大量在一定范围内的随机数据进行的模拟实验比较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农机调度ASBOGA(Agricultural Scheduling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和基于优先级的农机调度ASBONP(Agricultural Scheduling Based On Nearest Priority)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农田数量变化时,ASBOGA比ASBONP的平均费用降低了7.87%;当农机数量变化时,ASBOGA比ASBONP的平均费用降低了11.20%;即ASBOGA优于ASBONP。  相似文献   

3.
针对适度规模的农业收获场景下收割机与运粮车协同调度大多依赖人工经验,运粮车缺乏精确、合理规划的问题,为优化协同响应过程,获得多运粮车多路径的优化调度方案,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农田区域定义为任务单元,探究收割机与运粮车的响应模式,利用动态规划思想划分任务单元的时间状态,建立调度响应模型和设计动态时间槽算法。根据收割机等待时间与运粮车转移距离的先后决策顺序,采用不同策略设计算法A与算法B。利用仿真案例对算法结果进行对比测试,探究数量配比与收割效率对调度方案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收割机等待时间为优先决策的算法A要优于以运粮车转移距离为优先决策的算法B;2)在运粮车资源不足场景下,当任务单元与运粮车数量相近时,提高运粮车数量带来的增益减少;当两者数量相差显著时,会造成运粮车转移距离和收割机等待时间显著增加;3)收、运数量比为3∶2 时,应保持收割效率 0.40 hm2/h,获得该配置下最优作业效率,使等待时间和转移距离最小,非生产性成本最低。因此在缺少运输设备的实际收获环境中,服务组织应合理选择收割效率同时避免收割机与运粮车数量差距过大,更好地解决多机协同响应的调度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区水资源的优化调配对于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灌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对灌区水资源进行优化调配,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方法建立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该模型具有减化系统复杂性,减少计算工作量的特点。模型在彭楼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中进行应用,对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联合调度,制定了区域配水方案,所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5.
卵形鲳鲹鱼种大型网箱阶梯式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新型卵形鲳鲹鱼种中间培育模式,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各级培育主要技术参数。该模式共分3个培育阶段,初始放养鱼种规格为2.9 cm≤体长≤3.2 cm。一级、二级和三级培育密度分别为280~300 ind·m-3水体、150~180 ind·m-3水体和120~150 ind·m-3水体;培育网衣网目分别为2a=1.2,2.0和3.0 cm。各级培育具体苗种筛分细则为:一级培育中,当体长≥4.4 cm鱼种数量占总数的(40±2)%时进行分筛,体长≥4.4 cm的鱼种进入二级培育;二级培育中,当体长≥5.8 cm的鱼种数量占总数的(90±2)%时进行分筛,体长≥5.8 cm的鱼种进入三级培育;三级培育中,当体长≥7.2 cm的鱼种数量占总数的(90±2)%时进行分筛,体长≥7.2 cm的鱼种进入成鱼养殖。通过该模式,鱼种培育成活率及7.2 cm≤体长≤8.2 cm鱼种的集中度超过85%。与传统培育模式相比,成活率可提高10%以上,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可大幅提升商品鱼品质,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应用动物育种规划原理和方法,对优质细毛羊现行育种方案育种效果进行优化分析,提出最优化育种方案。研究认为,当育种群基础母羊数量达到900只左右,育种群规模比例达到30%,测验群比例为25%时,每年选留15只测验公羊,其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最高;育种群公羊使用1年,母羊使用4年,可获得理想的育种效益。通过优化分析,群体达到最佳状态时综合育种进展可达到10.168元,育种效益为102.857元,育种投入产出比为1:7.0435。  相似文献   

7.
以福清市玉融大桥及两侧桥头交叉口为研究对象,以桥面进口道上的95%排队长度和平均区间速度为交通效益的目标评价指标,应用Synchro和Vissim仿真优化软件对无信号控制、单点优化信号控制和协调优化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及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协调优化控制系统和单点优化信号控制系统后,95%排队长度分别比无信号控制减少了52.00%和49.85%,平均区间速度分别提高了30.78%和7.5%.由此可知,信号协调优化控制系统是比较理想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具有学习功能的参数整定算法。当通过一定数量的样本学习得到成功的BP神经网时,调用启发式控制算法闭环控制对象,将获得的响应数据送到BP网,即可得到PID的整定参数。并以二阶、三阶系统为例,经仿真得到了合适的整定参数。整定方法在分散控制系统中,对大量在线参数辨识计算的处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服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重点。随着国家对购机补贴资金的不断增加,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机具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1年底,黑龙江省鹤岗市各单位农机总动力达到14.2万千瓦,各类拖拉机保有量达到了1400余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达到420多台。近两年以来,鹤岗市农机部门按照管局、总局的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和现代化大农机的要求,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降雨量不确定性导致农机合作社配置收割机的数量和类型较为困难的问题,以蚌埠市的一个农机合作社覆盖的稻麦轮作区域为研究对象,拟合降雨量和潮湿耕地(只能由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收割的耕地)比例的函数关系,采用1987—2016年每年10月份研究地区的降雨量数据仿真新的降雨量,并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优化收割机的配置方案,分析降雨不确定情形下农机合作社的收割机类型与数量的最优配置。结果表明:该区域的降雨量与潮湿耕地比例呈现Logistic分布,收割机的最优配置为,履带收割机和轮式收割机的数量均为14辆,最小收割总成本为725.57万元;随着履带收割机价格的降低,农机合作社应对降雨量不确定的能力显著增加。据此认为不同稻麦轮作区域有必要对降雨量和潮湿耕地比例的函数关系进行估算,同时针对该地区水稻收割期降雨量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农机补助策略,从而帮助农机合作社应对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农机调度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服务能力,采用云计算模式,通过研究农机调度管理技术体系特征,构建农机作业管理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包括网站服务主系统、验证系统、网站后台管理、短信和彩信服务、电话语音服务、视频交互服务、云资源管理、云服务计费等应用子系统,实现农机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调度,促进农机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机作业效率的影响,采用DEA方法测算了2004—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机作业效率,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机作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5年我国农机作业效率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较大,但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科技推广培训服务对农机作业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农机维修服务对农机作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因此,可以通过培育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完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加强农机推广培训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途径来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南省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发展策略。明确指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应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经营,并提出了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适度规模的评价思路,探讨了评价方法。认为中原经济区优化农业机械的技术结构,优化作业服务组织,适度调整经营规模是促进区域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平衡发展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高速公路网建设对中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市场形成脉络的影响,从供给端和需求端2个角度探讨了高速公路网建设推动农机跨区服务市场发育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0—2019年17个稻麦主产省份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理论上,高速公路网建设不仅通过交通时间收敛效应这一中间机制提高服务主体跨区服务意愿和能力,且提高服务主体进入某一区域的便捷性和及时性进而刺激当地农户形成农机跨区服务需求。2)2000—2013年的回归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网建设对农机跨区服务供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网密度增加对跨区机收面积占比增长的贡献率为47.78%,而高速公路密度差异对跨区机收服务供给能力区域差异的贡献率为13.8%。3)2014—2019年的回归结果显示,高速公路网建设对农机跨区服务需求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密度每增加1个单位,跨区机收稻麦服务需求强度相应增加8个百分点,且高速公路密度区域差异对跨区机收稻麦服务需求强度区域差异的贡献率为12.1%。  相似文献   

15.
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智能化农业机械是集合计算机技术、电控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在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改善农民劳动环境、提高农业作业效率以及减少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回顾和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智能化农机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了传统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农业机械向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性。此外,从智能化农机的概念和特点入手,介绍了国内外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概况,并列举了一些典型产品。同时,分析了智能化农业机械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和未来趋势,以期为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村互联网使用能否有效推动农户农业机械化发展这一现实问题,基于微观数据,采用OLS模型估计农户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并使用工具变量法和处理效应模型控制内生性,同时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与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为负相关关系,使用2种不同方法控制内生性得出的系数分别为-2.3和-1.8;2)异质性检验显示,互联网信息获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反向关系在老年农户和经营规模极小农户的样本中并不成立;3)机制检验显示,互联网信息获取对农户自购农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使用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在现阶段抑制了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但有助于推动农户自购农机;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到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获取收益之间还有更深层次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农机管理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北京市大型农机机组在农机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信息滞后、时效性差以及缺乏有效的农机调度手段等问题,本文设计了面向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农机手应用的农机管理调度系统。系统可实现信息管理、机具监控、中心导航、移动指挥等主要功能,该系统的实现为远距离快速采集农机信息、农机资源的实时监控和有效调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农机作业服务的作用效果,基于中国15 个小麦主产省(自治区)2007—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估算,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研究农机服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解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7—2017年小麦生产技术效率逐年递增,各省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起点低的省份技术效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领先的省份,区域间不平衡逐步缩小;农机投入对小麦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要通过替代效应、技术效应及分工效应等路径优化小麦生产要素配置,获得小麦技术效率的提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建议如下:规范农机服务市场,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农机补偿机制,提升政策作用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农机作业过程中存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服务工作不完善、数据统计不全面等问题,设计实现了综合管理的农机作业服务短信平台,详细阐述了短信平台的体系架构、特点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