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丘陵山区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稳粮、节本、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转变传统玉米在耕种收环节的生产方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当前制约师宗县丘陵山区玉米全程机械化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农业机械化作业地理条件受限、农作物种植结构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机装备不足、机具适用性差等问题。提出加强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玉米耕种收转型升级、协调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融合发展等对策,从而提高师宗县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玉米全程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是推进大同区大宗农作物玉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加快了农机合作社的有效运营。该技术的实施,降低了玉米种植的生产投入,减轻了农民玉米种植的劳动强度,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同时推进农民对耕地的有效整合,连片经营,统一了整地模式,统一了播种时间,统一了管理模式,使农机与农艺结合更加完美,大大的促进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进程,为其它作物机械化生产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玉米周公之生产的过程中,传统的培育手段与技术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产生制约作用,因此促进玉米种植模式的改变,建立完善的种植体系是刻不容缓的.文章通过对我国玉米种植现状进行分析,从播种对收获的影响、植物特性对收获的影响两个方面对玉米生产中的农机农艺技术相互影响发展进行概述,接着从玉米种植与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调整、收获方式的选择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描述,最后从政府引导、农机农艺统筹、机械化标准生产的研究与指导三个方面对促进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提出使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玉米种植产量水平,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应合理采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该文阐述了农机农艺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了荣成市玉米种植中农机与农艺融合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变耕作制度、推进技术融合、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示范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调整肥料配方和微生物菌肥用量等融合措施,以期提高玉米种植水平,促进荣成市农业向机械化、集约化以及产业化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玉米发展,在论述该地区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玉米种植是增产、增收、轮作、发展畜牧业的需要及玉米种植技术成熟和利于机械化作业等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几方面分析了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发展玉米生产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应做好育种工作、抗旱与排涝工作、发展机械化以及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机与农艺是农业种植的两个重要内容,机械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现代工程技术和先进生产手段的融合,由于不同地区的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机械化生产方式明显受到农艺栽培技术的制约。本文就玉米种植生产中的农机农艺结合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农机农艺相互影响及制约因素,并就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提出建议,以期完善玉米种植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张怀明 《吉林农业》2011,(11):147-147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是指在玉米成熟时,根据其种植方式、枉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的摘穗、剥皮、脱拉、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大、范围广,农民盼望早日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愈来愈迫切。如何结合本地区实际,科学选用收获机械,符合农民要求,全面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已成为当今农民、农机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试验示范和现场演示,推广以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为主要技术核心,机械化秸秆还田、田间管理等技术相配套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让农民亲眼看到了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所起到的增产增收效益,激发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有效实现种植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玉米产量,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粮食绿色增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辽源市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生产总面积的80%以上,每年玉米种植面积都在280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积极踊跃购买玉米收获机械。辽源市农机主管部门结合实际,针对玉米机械收获等农机作业薄弱环节,重点对购置玉米收获机械的农民实行优先补贴的扶持政策,收到了良好成效。据统计,2014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类玉米收获机械718台,其中自走式收获机304台,玉米机械收获面积达到110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40%。广大农民群众认识不断提高,把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械作为解决玉米收获劳动强度大、费用高、期限长、损失多的一项重要措施,破解了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促进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效益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调查了解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概况、生产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成本及价格趋势,并提出了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包括:提高玉米单产、推广农业机械化、改善玉米生产条件、规范整顿农资市场、调整种植模式和改进玉米品质等。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型和经济型农作物,其被广泛应用到化工、畜牧业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最近几年,随着农业现代化理念提出,农民群众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显著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提高玉米生产质量和劳动效率重要措施之一。南乐县是河南省玉米种植大县,其产量和品质对保证河南省粮食安全有着显著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南乐县玉米机械化发展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2.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传统的玉米栽培技术对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为了确保玉米机械化不断向前发展,需要不断对玉米种植模式做出调整,构建完善的种植体系。该文首先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机农艺相互之间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适用性调整方向,最后提出了强化技术融合、改善耕作制度等加强山区玉米种植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适用性的建议,以提高山区玉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玉米收获机械化是我国农机发展的大趋势,但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结合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并且玉米作为北方主要的农作产物,相对应农机与农艺的产生时间较早,因此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现如今的农业发展而言,由于玉米的需求增加以及技术的革新等变化,传统的种植技术满足不了供不应求的现状,玉米栽培机械化已经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机械化种植虽然实现了规模化,但又存在着栽培技术与规模化相关的一些问题。本文论述了农机人员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认真探索出一条农机与农艺结合有效地提高玉米质量与产量的有效途径,使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并改善。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吉林省的玉米种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一直保持着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吉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通过增加政府对于农业机械化扶植力度、改进农机农具、结合农机农艺增加生产效益以及利用农机合作社促进机械化进程等手段,促进玉米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宿州市埇桥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农机农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该地玉米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实行农机农艺结合的玉米机械化生产成为当前的热门方向.目前农机农艺结合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善.本文描述了目前玉米生产现状,强调了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对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意义,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如何加强农机农艺结合以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昆明市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通过对昆明市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用户接受度不高、大豆机械化无机可用现象突出、现有机具适应性差、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低等制约问题,提出加强示范宣传、加快补齐机具研发短板、提升改造机具质量等对策建议,以期能通过该技术的示范应用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在兴庆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精量旱穴播生产技术示范的基础上,对水稻机械化精量旱穴播技术进行绩效评价。分析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水稻机械化精量旱穴播种植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运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解放农民剩余劳动力,提升优质水稻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目标,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新一代农民更加向往有体面的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将实现以人畜力为主到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玉米机收水平还很低,设施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