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旧城镇农业生产实际结合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从以玉米为主的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角度出发,对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的优点和种植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该区域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规程,对区域旱作立体多熟种植具有较好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国骄 《新农业》2014,(8):51-52
<正>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空间和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的立体利用资源进行种植的特点,都构成复合群体。发展立体种植可以在有限的耕地上获得更多的经济产量,同时又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技术综合效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立体种植是否成本高昂呢?其  相似文献   

3.
南通地区棉田立体种植有悠久历史,尤其是东部旱粮棉区有间套作的传统习惯.1995年全市棉田立体种植面积为18.67万亩,占棉田面积12.09%,1998年全市棉田立体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1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1.75%.各地在棉田立体种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高效立体种植棉田,以对广大棉农正确引导,减少种植的盲目性,确保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室平面种植模式和立体阶梯种植模式番茄冠层气候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阶梯种植模式和平面栽培模式,并进行比较.[结果]立体阶梯种植模式作物冠层的平均光照强度、平均气温均比平面种植模式分别高12;、11;,而相对湿度低20;;立体阶梯种植模式相对平面种植模式产量增加了25;,单果重增加了21;,落花率减少了17;,果实含糖量上升了1;.[结论]立体阶梯种植模式改善了番茄冠层气候环境,实现了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黄淮地区普遍种植的夏作物,但产量较低,为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和收℃,采用立体种植模式,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能和热能及土壤的肥力,发挥边际效应。介绍大豆和玉米、大豆和芝麻的立体栽培技术,以指导大豆的立体栽培。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黄淮地区普遍种植的夏作物,但产量较低,为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和收益,采用立体种植模式,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能和热能及土壤的肥力,发挥边际效应。介绍大豆和玉米、大豆和芝麻的立体栽培技术,以指导大豆的立体栽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会东县大力推广优质桑园立体种植模式,以充分利用桑园空行,提高桑园的种植效益。经过农业工作者反复试验、示范,探索出种植效益较好的桑园立体种植模  相似文献   

8.
孝义市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已在孝义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立体种植效益,扩大种植规模,笔者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出了适宜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果树立体生态种植模式是当代农业关注的重点课题。立体生态种植能够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单位地面上的作物产出率。文章首先分析了果树立体生态种植模式的应用前景,然后以礁石镇为例细致讨论了果树、花椒、烤烟3者融合的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林间高效立体种养模式,主要包括林农交错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林下高效立体养殖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立体种植的概念 立体种植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是传统的农作物多熟制、间作套种等耕作制度,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升华。它是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利用其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地间种、混种、套种、复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种层次,多种次序的立体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慈利县谢高村为试点,在1988~1991年进行了以果树行间间作为主的立体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坡地种植的果树行间进行合理的立体间作,比单一平面型种植能显著改善生态条件,促进果树生长结果,增加经济效益.在葡萄、柑桔、板粟几种果树的立体栽培试验中,因葡萄挂果早,故始果期以葡萄立体栽培的效益最佳,其中又以葡萄与多层次间作区年纯收入最高,葡萄与豆类-绿肥区综合效益最好.柑桔和板栗立体栽培储备了增产的潜力,亦将发挥明显的后续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建设和发展我省生态农业的战略高度,概括地阐明了立体种植在建设我省现代化农业中的战略意义。作者针对我省人口、土地、气候等生态资源特点,论证了山西发展立体种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最后强调指出:应该把立体种植放在我省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总体上全面考虑,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并不断使用现代化科技成果武装立体种植,在稳步改造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发展、提高。把我省粮食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垄沟立体种植技术是在旱坡地上根据坡度差异,分别进行塬地起垅套种和坡地等高水平垄沟条田套种,是一项集农业工程、耕地立体利用、作物立体种植和水土保持的高产、高效、集约化的耕作方式。一、垄沟立体种植具体做法1.塬地起垄套种是适应坡度为6度~10度的旱塬地一...  相似文献   

15.
多元多熟立体种植是一种符合生物群体结构的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形式与配套的综合技术体系,发展多元多熟立体种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淮北地区发展棉花多元多熟立体种植的机理1.1因地制宜,讲究效率棉花立体种植涉及多种作物、多种因子、多种学科,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16.
吉玮 《现代农业科技》2011,(10):197-198
介绍山核桃纯林经营特点及立体经营模式和特点,总结山核桃幼林种植前胡技术和林下养鸡技术,以促进山核桃立体经营。  相似文献   

17.
剖析了江苏省高效立体种植现状,分析了棉田立体种植后产生的问题,对江苏省立体种植棉田内无公害配套栽培的单项技术、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茬口布局、抗病虫品种、生物农药、包裹配方肥施用等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完善了棉田无公害立体种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鄂东北棉田立体种植的主要模式有豌豆 西瓜 棉、小麦 花生 棉、蒜 -椒 棉等 3种。棉田立体种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制杂草危害 ,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棉田立体种植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才能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发展立体种植,可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空间、资源和技术作用,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杂粮作物种类繁多,实行立体种植具有很大的潜力,下面介绍几种立体种植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验探讨栝楼与生姜立体种植模式的效益。从栝楼和生姜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栝楼与生姜的多个产量、品质指标,并对栝楼园立体种植模式种植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该区域栝楼园立体种植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