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是助力农业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现代青年农场主集"现代"、"青年"、"农场主"三大特征于一身,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者、清洁生产与生态宜居的践行者、乡风文明与和谐农村的倡导者、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目标的助力者、农民生活富裕的实现者。可通过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的社会责任感、完善现代青年农场主的认证管理体系、推动基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多种培育主体,优化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青年农场主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助推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如何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成为做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的关键.本文以自治区本级在巴彦淖尔市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为例,对青年农场主培训路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些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为总结和推广我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功经验,展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创新模式及培养成果,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创业兴业能力,为广西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人才保障,7月17日,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暨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成果汇报会在南宁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刘俊、自  相似文献   

4.
农业高校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是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形式。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国内外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情境设置了“技术为基,强化经营,全产业链融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整合资源创建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农业产业化“任务驱动”,实施基于学分银行的弹性学制,构建了现代青年农场主“人才导向”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我省决定利用三年的时间,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以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为重点,分产业、分类型培育400名现代青年农场主,从而激活农村青年自身创造活力,提高创业兴业能力,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原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财政厅《关于下发2018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11月25日,全省2018级现代青年农场主第一阶段集中培训在长春市开班,参加培训的是全省各地的家庭农场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2018年是实施乡村战略的开局之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产业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重在教育,培养和锻造一支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7.
围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农民队伍的问题,文章采用抽样统计的方法对青年农场主的基本情况及其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研,分析了青年农场主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费用以及培训内容的需求,总结了当前培育中存在的需求分析不清、过程管理不科学、方式单一、后续跟踪服务不够等问题,进而提出基于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从分析需求、整合内容、评估效果、建立反馈体系等方面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工程,培养扎根农村、服务农业、创业兴业的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白城市本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数为625人,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220人(含现代青年农场主10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55人,新型职业农民150人。重点围绕结构调整、棚膜经济和庭院经济、产业扶贫需求等来安排部署。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体做到"严把四关",确保培训质量。一、严把培训对象关,重点培养带头人。为充分发  相似文献   

9.
数字     
<正>20亿元据从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了解,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0亿元,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分层分类实施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等培育计划,全年培育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10.
培育家庭农场主,可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充足人力资源支撑。因此,该文以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为研究要点,阐述了以学校有效需求为导向,提高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的目标及应用方式,以期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2014年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目前已经是第六个年头,重点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积极引导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加入到职业农民队伍中来,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构建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为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海东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人才振兴"目标,大力培养乡土专业技术人才,突出培育方式创新化、人才特色化、扶持优先化,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在培训方面,海东市各县区以培养高素质农民为抓手,因地制宜培养特色化乡土人才。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遴选文化程度较高、产业规  相似文献   

13.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江苏《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有关部署,坚持系统化思维和问题导向,在政校企三方联动的机制下,以江苏省句容市为调查样本开展电商运营情况调研,注重实地走访、案例剖析、统计分析等方法运用,通过电商孵化载体建设和运作,开展"三农"创新服务、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贫困主体的精准培育和典型示范,切实提高小农户电商运营的技能,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总结并形成有利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互联网+农产品"服务的新模式,为推进地方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从化区作为全市的农业大区、农村大区,其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优化。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培育和带动,原来从化区农业发展中基层组织涣散、农业发展落后等问题,亟需农村青年产业致富带头人的引领和带动。该文从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发展趋势入手,结合从化区乡村振兴的情况,分析从化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农村致富带头人""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青年创业""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等关键词,对CNKI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队伍组成表现为多元化、男性多于女性、文化程度较高等特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存在融资难、培育体系不完善、缺乏内生动力等问题。对此,共青团的引领作用、政府强化正面宣传、激励政策的落实、培育体系的构建、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都有助于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服务乡村振兴,有效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十三五"期间,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这条主线,大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有效提升农民职业化素质能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保障能力、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8~29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在上海举行,启动职业农民培育三年提质增效行动。据了解,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0亿元,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分层分类实施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等培育计划,全年培育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会议指出,启动职业农民培育三年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安徽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项目执行现状综合分析,提出了规范遴选培育对象、科学制定培育方案、精心组织教育培训、搭建服务交流平台、精细培育管理服务和强化培育指导宣传等6个培育关键措施,为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近日,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以培育本土人才兴乡、服务在外人才返乡、动员社会人才下乡作为重要着力点,大力培养、凝聚、举荐一批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的青年人才,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接续奋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指出,围绕本土人才培育,重点是培养农村青年实用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治理人才;围绕返乡人才服务,重点是组织高校学子制度性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服务外出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围绕社会人才下乡,重点是动员青年下乡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协同创新等活动。  相似文献   

20.
农业职业院校具有培育"三农"人才的重要使命与优势。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和宏大工程,农业职业院校要立足产业特色,发挥平台优势,深入调研农业农村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三农"人才培育模式,探索完善培育、培训、服务的有机结合,培育壮大以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五支力量",即新生力量、有生力量、创新力量、治理力量和永久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