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农药介绍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26(11):46-46
中文通用名称:烯啶虫胺(暂定)。英文通用名称:nitenpyram。农药登记名称: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理化性质:烯啶虫胺是一种新烟碱类化合物。原药(含量≥95%)外观为黄色粉状固体;熔点83 ̄84℃;蒸汽压(20℃)1.1×10-6m Pa;溶解度(g/L,20℃):水(pH 7)840、氯仿700、丙酮290、二甲苯4.5、乙烷0.0047,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外观为黄色至红棕色匀相液体,无可见悬浮物和沉淀物。原药和10%可溶液剂在正常条件下稳定。质量保证期为2年。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基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烯基二胺。结构式:毒性:烯啶…  相似文献   

2.
苯肽胺酸对辣椒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欧  马强  刘娜  马志卿  张兴 《农药学学报》2017,19(4):449-456
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苯肽胺酸对作物的生物学效应,以辣椒为供试植物,芸苔素内酯为对照药剂,研究了苯肽胺酸不同浓度处理对辣椒植株抗逆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 mg/L质量浓度的苯肽胺酸可显著提高辣椒植株的抗逆性,与空白对照相比,辣椒叶片中类黄酮、总酚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06%~21.19%、7.42%~16.95%以及8.46%~241.26%;丙二醛含量下降了28.58%~52.7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2.31%~9.00%、4.20%~471.72%和34.98%~121.19%。200.0 mg/L的苯肽胺酸处理具有明显增产效果,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了13.91%。研究表明,苯肽胺酸的生物学效应与芸苔素内酯类似,可诱导辣椒抗逆性增强,且具有一定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次灌胃染毒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研究了苯肽胺酸(N-phenylphthalamicacid,PP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组织分布及排泄情况,以及其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过程和毒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苯肽胺酸经消化道吸收速率较快,其半吸收期t1/2ka仅为(0.15±0.11) h,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tmax)为(0.68±0.37) h,血药峰浓度(Cmax)值为(141.48±27.87) mg/L;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分布快且分布范围广,半分布期(t1/2α)为(0.22±0.18) h,表观分布容积(Vz/F)为(17.54±7.71) L/kg;苯肽胺酸从大鼠体内消除较快,其清除率(CLz/F)为(1.32±0.51) (L/h)/kg,在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0-∞))为(25.69±2.93) h,消除半减期(t1/2z)为(7.77±1.44) h,约35 h后95%以上的苯肽胺酸可从大鼠体内消除。研究发现:苯肽胺酸的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现象,提示其在大鼠体内可能存在肠-肝循环。从大鼠灌胃染毒后至24 h内,被测各组织、脏器中均可检出苯肽胺酸,其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 肺> 肝脏> 心脏> 脾脏> 肌肉> 睾丸> 脂肪> 大脑,肾脏中药物含量达192.7 μg/g,同时仅肾脏组织的靶向分布系数(te)值大于1(4.77),提示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分布时对肾脏具有相对较高的选择性。排泄物研究结果显示,苯肽胺酸随粪便排出的总量仅占给药量的1.45%,而尿液中未检出苯肽胺酸。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苯肽胺酸的测定及淋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反相条件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土壤中苯肽胺酸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土壤薄层层析试验研究了苯肽胺酸在3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和红土)中的淋溶特性。结果表明:添加水平为0.1、1和10 mg/kg时,苯肽胺酸在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7.3%~99.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11.4%;其在3种土壤中的检出限(LOD)均低于1.0μg/kg。苯肽胺酸在吉林黑土中的比移值(Rf)为0.83,其移动性为可移动;在江苏水稻土中的Rf值为0.61,在湖南红土中的Rf值为0.62,移动性均为中等。  相似文献   

5.
苯肽胺酸对辣椒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苯肽胺酸对作物内源激素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对其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辣椒为供试作物,芸苔素内酯为对照药剂,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等生理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苯肽胺酸处理 (133.3、200.0、266.7 mg/L) 对辣椒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于辣椒蕾期、花期和果期喷施苯肽胺酸后,其叶片中生长素 (IAA) 和玉米素 (ZT) 含量分别提高了4.15%~28.54%和23.41%~163.10%,脱落酸 (ABA) 含量降低了5.47%~28.97%,而对赤霉素 (GA3) 含量无明显影响;苯肽胺酸处理的辣椒叶片中IAA/ZT比值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IAA/ABA、ZT/ABA、GA3/ABA的比值在各测定期均升高;对照药剂芸苔素内酯处理对辣椒叶片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例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但与苯肽胺酸处理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苯肽胺酸处理能明显改善辣椒果实品质,与空白对照相比,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干重 (每100 g鲜果) 最高可分别增加14.75%、49.67%和26.09%,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分别提高69.75%~99.62%、29.17%~94.32%、15.86%~55.35%和1.82%~31.69%;苯肽胺酸处理具有明显增产效果,总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了20.66%~37.19%;芸苔素内酯处理也能改善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尤其是增产效果明显,较空白对照增加了38.02%,但改善果实品质的整体效果弱于苯肽胺酸。研究表明,苯肽胺酸能够影响辣椒叶片的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并可提高辣椒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但与芸苔素内酯对辣椒的作用机理和效果不同,其田间推荐剂量为有效成分质量浓度133.3~200.0 mg/L。  相似文献   

6.
苯嗪草酮     
理化性质:苯嗪草酮属三嗪酮类化合物.原药质量分数≥98%;外现为淡黄色至白色晶状固体;熔点为166℃;蒸气压(20℃):86nPa;  相似文献   

7.
炔苯酰草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化性质:炔苯酰草胺属酰胺类除草剂。炔苯酰草胺原药(质量分数≥98.0%)外观为无色结晶粉末;熔点:155~156℃;蒸气压(25℃):0.058mPa;溶解度(g/L,25℃):甲醇、异丙醇中150,环己烷中200,丁酮中300,二甲基亚砜中330,水中为15mg/L,微溶于石油醚。正辛醇冰分配系数为3.1~3.2。  相似文献   

8.
供求信息     
农药的供求信息一直是厂家、商家都十分关心并急于要了解的。下面我们将从有关方面获取的一些农药售出的信息提供给大家 ,供参考。黑龙江省鹤岗市禾友农药有限公司为您提供 :敌草隆、禾草灵、苯噻草胺、敌稗 ;联系电话 :(0468)1390488 -1887。佳木斯黑龙农药化工有限股份公司为您提供 :2,4-D酸 (98 %原药 )、2 ,4-D钠盐 (85%原药 )、氟磺胺草醚 (95%原药 ) ;联系电话 :(0454)8332225。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您提供 :乙烯利(40%水剂)、乙膦铝(90%原粉)、敌百虫(90%原粉)、敌敌畏(9…  相似文献   

9.
甲磺隆、氯磺隆等除草剂由于除草活性高,用药量小,常常被人们称之为“超高效除草剂”。同时,它们在土壤中残效期较长,分解慢,而在旱田中分解更慢,残效期可达6个月左右,因此使用不当,极易对农作物引起药害。1甲磺隆、氯磺隆等除草剂的登记应用情况目前取得甲磺隆原药登记的农药企业共有11家,登记氯磺隆原药和胺苯磺隆原药的企业各有6家。甲磺隆制剂共有36个产品,主要为甲磺隆单剂以及与苄嘧磺隆或与乙草胺等的混剂;氯磺隆制剂共有18个产品,主要为氯磺隆单剂以及与苯磺隆、甲磺隆或与异丙隆等除草剂的混剂;胺苯磺隆制剂有16个产品,主要为胺苯…  相似文献   

10.
新农药介绍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1):45-46
中文通用名称:灭锈胺英文通用名称:mepronil农药登记名称和商品名称:20%灭锈胺乳油(纹锈灵)理化性质:灭锈胺原药(含量≥95%)外观为浅棕色粉末状结晶。熔点:92℃~93℃;蒸气压(20℃):5.59×10-5Pa;水中溶解度为1.27×10-2g/L(20℃);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对弱酸性、弱碱性(pH5~9)、热及紫外线均较稳定。毒性:灭锈胺原药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急性经毒性:灭锈胺原药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急性皮LD50>2000mg/kg,对皮肤无刺激性,对眼睛轻度刺激性;皮肤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至敏性,属弱致敏物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  相似文献   

11.
苯嘧磺草胺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70nm波长下对苯嘧磺草胺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0;标准偏差为0.21;变异系数为0.22%;平均回收率为99.4%。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藜芦胺)对防治茶绿盲蝽的效果,进行了不同浓度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各处理防效和对照药剂防效均达最高值,0.5%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6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为80.43%,各处理与0.3%苦参碱水剂无显著差异。本试验结果总体来看,0.5%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防治茶绿盲蝽速效性、持效性相对较好,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也有较好的兼治作用;同时,对茶园主要益虫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外源调节剂组合喷施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于2019―2020年分别在新疆昌吉、库尔勒以‘闫棉67’为材料,设置复硝酚钠15 g·hm~(-2)(AU1),复硝酚钠15 g·hm~(-2 )+苯肽胺酸75 g·hm~(-2)(AU2),复硝酚钠15 g·hm~(-2 )+苯肽胺酸75 g·hm~(-2)+调环酸钙30 g·hm~(-2)(AU3)3种外源调节剂组合,以清水为对照(CK),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打顶前后各喷施一次外源调节剂后棉花株高、果枝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累积及分配、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外源调节剂组合均可有效调节棉花株高,提高棉花果枝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其中AU3、AU2、AU1处理的2 a平均果枝数较CK分别增加了4.48%、7.68%、8.51%;外源调节剂对棉花生殖生长的调节作用大于营养生长,AU3、AU2、AU1处理的2 a平均生殖器官质量(蕾、花、铃)较CK分别增加23.58%、19.38%、13.46%。棉花产量随外源调节剂组合种类增加而增加,其中处理AU3较CK处理增产率最高,增产率2 a平均为15.84%,仅在2019年显著提高棉花衣分,较CK增加2.30%,但对纤维品质无影响。因此复硝酚钠15 g·hm~(-2 )+苯肽胺酸75 g·hm~(-2)+调环酸钙30 g·hm~(-2)组合的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新农药介绍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24(12):44-45
农药中文通用名称:胺鲜酯(暂定名)英文通用名称:尚未定农药登记名称和商品名称:1.6%胺鲜酯水剂(植物龙)理化性质:胺鲜酯纯品外观为无色液体,原药(含量≥90%)为浅黄色至棕色油状液体。沸点:138℃~139℃(0.01mPa);溶解度:易溶于乙醇、丙酮、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对稀酸稳定,在碱中易水解。化学名称为:己酸β-二乙氨基乙酯。毒性:胺鲜酯原药对雄性和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3690mg/kg和3160mg/kg,急性经皮LD50>2150mg/kg;对眼睛为轻度刺激性,对皮肤为强度刺激性;对皮肤属弱致敏物;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细…  相似文献   

15.
生物测定中30种杀虫剂母液的配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德  刘峰  慕卫  马超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7(2):23-26,30
介绍了浸渍法生物测定中30种常用杀虫剂母液的配制方法。对于杀虫剂原油以及在环己酮中溶解度高的固体原药可配制成1%的水乳或微乳剂母液,表面活性剂选用1%的1602#,溶剂用量为0 ̄2.5%。易溶于水的原药可配制成1%可溶液剂,加入102#,以增加湿润展布性能。对于选择溶剂困难的固体原药可配制成1%水悬浮剂母液,其中润湿分散剂为2.502#和1.0%农乳500#,黏度调节剂为0.2%黄原胶。上述母液体系组成简单,减少了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对毒力测定结果的干扰,便于提高生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室内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苯噻酰草胺和苄嘧磺隆复配可用作水稻田除草剂,通过室内测试对水稻田主要杂草千金子、稗草、鳢肠等的防除效果和对水稻的安全性完成苯·苄的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苯噻酰草胺和苄嘧磺隆的复配剂对千金子、鳢肠、稗草的联合毒力系数均高于100,为明显增效,尤以配方B(53%苯·苄,即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50%3%)联合毒力系数最高,确定为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水=40∶40∶20为提取液,以甲醇∶水∶冰乙酸=60∶40∶0.1为流动相,使用Hypersil BDS C18、5μm为填充物的不锈钢柱和二级管阵列检测器,在254 nm检测波长下同柱分离测定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0.42%颗粒剂(药肥混合制剂)中的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结果表明,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0036、0.002 39;变异系数分别为1.38%、0.5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8%;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9 9。  相似文献   

18.
啶磺草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2):60-60
理化性质:啶磺草胺是磺酰胺类除草剂。啶磺草胺原药质量分数≥96.5%;外观为棕褐色粉末;熔点:208.3℃,分解温度:213℃;蒸气压(20℃):〈1×10^-7Pa;溶解度(g/L,20℃):纯净水中0.0626,pH7缓冲液中3.20,甲醇中1.01,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和酸性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42nm波长下对胺苯吡菌酮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该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99 6,标准偏差为0.27,变异系数为0.28%,回收率为99.2%。本方法简便、快捷、分离效果好,可以满足定量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5%桉叶油素可溶液剂的急性毒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毒性试验》(GB15670-1995)等试验方法,对5%桉叶油素可溶液剂急性经口、急性经皮、急性吸入毒性、眼睛刺激试验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等进行研究,并进行了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5%桉叶油素可溶液剂对雄性和雌性大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为2000 mg/kg·BW,属于低毒性;5%桉叶油素可溶液剂对雄性和雌性大鼠的急性经皮LD50均大于2000 mg/kg·BW,属于低毒性;雄性和雌性大鼠的急性吸入LD50均大于2156 mg/m3,属于低毒性;5%桉叶油素可溶液剂对大耳兔的眼睛刺激性试验表明,给药后不洗眼,眼睛刺激积分指数(I.A.O.I.)为7,眼刺激平均指数(M.I.O.I.)48 h后小于5,呈现轻度刺激性;5%桉叶油素可溶液剂对豚鼠的皮肤刺激试验表明,皮肤刺激积分均为0,呈现无刺激性。本研究测定结果表明,5%桉叶油素可溶液剂在推荐剂量条件下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