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优化张掖市马铃薯施肥技术,提高栽培效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张掖市耕地质量建设管理站在2019—2020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组合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及耕地质量的影响,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绿肥还田、化肥以及不同组合模式和不同组合变化因子对土壤养分、土壤质量、马铃薯经济性状、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绿肥还田+常规施肥组合下马铃薯增产最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容重、孔隙度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经济效益明显,土壤改良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栋钢架大棚利用率,提升“金张掖夏菜”栽培效益,近年来,张掖市科研人员探索了“连栋钢架大棚娃娃菜复种番茄高效栽培模式”,前茬种植娃娃菜亩均收入0.7万元,后茬种植番茄亩均收入3万元,该模式一年两茬亩均收益可达3.7万元,经济效益较为可观。笔者总结了娃娃菜复种番茄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连栋钢架大棚娃娃菜复种番茄模式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台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尾菜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台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67万hm~2。但是,随着蔬菜产业的不断扩大,大量尾菜对农业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凸显。为了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探索尾菜处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全县开展试验、示范,引导企业和农民采取深耕直接还田、畜禽过腹还田、田间高温堆沤等各种技术措施和行政保障措施,促进尾菜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冬季广泛种植的红菜薹为研究对象,在湘潭县杨嘉桥镇金福村开展了秸秆不同还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红菜薹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基肥的空白对照相比,秸秆“野外露天式”堆沤还田、秸秆“池窖式”堆沤还田和秸秆粉碎直接覆盖还田3种技术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土壤酸碱环境,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提升耕地肥力水平,促进红菜薹的生长,3种秸秆还田方式分别比对照显著增产7.48%、10.35%和6.19%。综合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方面分析,秸秆还田技术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结构并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秸秆“池窖式”堆沤还田处理效果最佳,优于秸秆“野外露天式”堆沤还田和秸秆粉碎直接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抑制病虫草害。为了探索有效、简便、适宜平塘县的最佳秸秆还田模式,将秸秆堆沤还田、粉碎直接还田两种模式在不同肥力条件下进行对比。有机质提升效果为:秸秆粉碎堆沤还田模式优于秸秆直接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众望”土壤调理剂在湘中地区早稻上的施用效果,在湘潭和株洲分别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生石灰(T2)、常规施肥+“众望”土壤调理剂(T3)3个处理,研究土壤调理剂对湘中地区早稻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众望”土壤调理剂可有效促进湘中地区早稻生长,提高产量的效果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缓解土壤酸化,显著降低土壤和稻米的重金属镉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生石灰降低土壤总镉15.74%~20.64%,施用“众望”土壤调理剂降低土壤总镉18.45%~23.25%。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张掖市制种玉米生产过程中施肥不合理、耕地质量下降、连作障碍等问题,通过与农民常规施肥进行对比试验,探究"绿肥还田+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施肥模式对制种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养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较农民常规施肥制种玉米增产702 kg/hm~2,增产率9.09%,增产值3 510元/hm~2,增效益1 765元/hm~2;土壤pH下降0.22,降幅2.63%;有机质增加2.60 g/kg,增幅15.1%;全氮增加0.05 g/kg,增幅4.17%;碱解氮增加4 mg/kg,增幅2.34%;有效磷增加1.5 mg/kg,增幅10.27%;速效钾增加8 mg/kg,增幅4.85%。  相似文献   

8.
4 种肥料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 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种肥料施用后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设施菜地土壤的科学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羊粪、生物有机肥、矿源腐植酸钾和酸化土壤调理剂为供试肥料,研究其对设施菜地退化土壤pH值、EC值、碱解氮含量,以及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羊粪5 000、10 000 kg/hm~2,土壤pH值比常规施肥(CK)分别提高0.58和0.81,土壤速效钾含量比CK分别提高43.0%和78.2%,羊粪施用量增加1倍可显著提升土壤EC值和碱解氮含量;施用生物有机肥3 000、6 000 kg/hm~2,土壤pH值比CK分别提高0.71和0.81;施用矿源腐植酸钾300 kg/hm~2+酸化土壤调理剂1 200 kg/hm~2、矿源腐植酸钾600 kg/hm~2+酸化土壤调理剂2 400 kg/hm~2,土壤pH值比CK分别提高0.99和1.00,土壤EC值、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矿源腐植酸钾+酸化土壤调理剂”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仅施用矿源腐植酸钾对土壤基本性质无显著影响。施用羊粪的第1茬小白菜产量提高33.7%和11.6%,硝酸盐含量降低23.4%和8.3%;施用“矿源腐植酸钾+酸化土壤调理剂”使小白菜Vc含量提高66.6%和105.1%,但施用量增加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无明显提升效果。在种植第2茬小白菜时,4种肥料对其影响不显著。【结论】设施菜地底肥施用羊粪或“矿源腐植酸钾+酸化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性质改善和蔬菜产量、品质提升效果显著,用量以羊粪5 000 kg/hm~2或矿源腐植酸钾600 kg/hm~2+酸化土壤调理剂2 400 kg/hm~2的组合为宜。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连作调理剂对贵阳植烟土壤和烤烟品质的影响, 探明基于连作调理剂的贵阳植烟土壤保育技术措施。结果表明, 当地常规施肥+连作调理剂3号(每667 m2施1 kg)和当地常规施肥+连作调理剂4号(每667 m2施5 kg)有利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提升;当地常规施肥+连作调理剂3号(每667 m2施1 kg)对烟草植株的生长促进效果最好, 可显著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梅县区金柚优质高效生产施肥提供依据,采用同园对比法探讨了壮果期株施腐植酸螯合肥4kg+动力土壤调理剂2kg(处理1)与株施芭田复合肥4.5kg(处理2,习惯施肥)金柚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纯收入的差异。结果表明:金柚处理1产量较处理2增加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6百分点,收入增加426.0元/667m2。腐植酸螯合肥+动力土壤调理剂可在金柚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古浪县蒜苗—娃娃菜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海拔1 550~3 469 m,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气候凉爽、病虫为害轻,是发展高原夏菜的理想区域。近年来,本县大力发展以娃娃菜、蒜苗为主的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笔者等和当地农民一起进行了高效栽培模式试验研究,总结出了蒜苗—娃娃菜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每亩产蒜苗9 000 kg,娃娃菜8 600株,亩  相似文献   

12.
<正>一、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秸秆还田从还田方式上可分为沤制粗肥还田、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3种。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粉碎还田包括各类作物的秸秆粉碎和根茬粉碎(主要是玉米根茬)机械化技术;整秆还田主要指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的整秆还田机械化技术。1.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去。具有作  相似文献   

13.
施肥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旱地红壤的修复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连续4年盆栽试验,研究了无机和有机肥及土壤调理剂对强侵蚀红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施氮磷钾化肥(NPK)、NPK+有机肥(NPKM)、NPK+土壤调理剂1(NPKR1)和NPK+土壤调理剂2(NPKR2)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CK)比较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NPKM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NPKR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各施肥处理均可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CEC),以NPKR2和NPKM处理提高土壤ECEC效果最显著。各施肥处理均明显提高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以NPKR1和NPKR2处理效果最佳。各施肥处理的大豆和油菜生物产量均明显高于CK处理,且NPKM处理的作物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对照(CK)和其他3种施肥处理,但不同季别的作物产量不稳定。说明施肥与土壤调理剂在短期内难以使退化红壤达到作物高产的理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丰富甘州区娃娃菜栽培品种,提升该区娃娃菜栽培品质及栽培效益,本研究引进20个娃娃菜品种,以‘耐寒金皇后’为对照,在露地条件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21娃娃菜’‘萌娃3号’净菜率高、抗病性强、品质佳,符合目标市场需求,‘3-21娃娃菜’产量为6 536.6 kg/亩,较对照增产1 867.6 kg/亩,增产率40.0%;‘萌娃3号’产量为6 003.0 kg/亩,较对照增产1 334.0 kg/亩,增产率28.6%。这2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张掖市甘州区夏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及技术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娟 《现代农业》2011,(5):165-165
秸秆还田一般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等方式。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过腹还田是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以畜粪尿施入土壤;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还田数量较多,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6年《贵州省粮油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小麦实施指导意见》工作要求,义龙新区在木咱镇和德卧镇实施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万亩,项目涉及2个镇7个村,共1680户,其中贫困户118户,开展水稻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旨在摸清水稻不同还田方式与小麦产量关系,探索小麦绿色攻关模式。进一步合理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本试验表明:在木咱中等肥力土壤情况下,使用秸秆还田均比对照(不还田)均存在增产现象,最为明显秸秆粉粹堆沤还田,亩增产46.46公斤,增幅47.2%。增加101元,各不同还田方式对产量影响排序为:粉粹堆沤还田、粉粹直接还田、直接还田、不使用桔秆。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减少因大量的秸秆堆压而占用耕地,减少化肥用量,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的矛盾。通过对堆腐还田、高留茬还田、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等3种秸秆还田技术的介绍,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麦收后不同耕作制度和田间管理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运用比较法,研究了麦收后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3种处理对小麦秋播墒情的影响。通过烘干法,测定3种模式下农田土壤含水量、储水量、耗水量。[结果]3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的土壤含水量高于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略高于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1 m深土壤储水量大于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而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的土壤储水量大于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3个模式的耗水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土壤深度为1 m的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蔬菜施肥应注意的问题 1、有机肥问题。家畜圈肥应堆沤后施用猪、牛的饲料多选用作物秸秆和杂草,而秸秆和杂草中混有不少杂草种子,畜粪厩肥中的杂草种子,生命力极强,随粪便圈肥带进菜田中而仍能发芽繁殖,对蔬菜危害很大。应把厩肥起出圈外,经过高温堆沤,杀灭家畜圈肥中杂草种子和寄生虫卵、病源菌。一般自然堆沤两个月左右即可施用,若采用生物发酵剂处理堆沤10天即可充分腐熟。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优化土壤调理剂品种,以不施调理剂为对照(CK),开展3种土壤调理剂(处理1粤田万山土壤调理剂、处理2牡钙酸清土壤调理剂、处理3格林豪斯土壤调理剂)对耕地土壤酸碱度和花椰菜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3个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土壤pH平均值分别为5.8、5.6、5.7,较对照(CK)分别增加了18.4%、14.3%、16.3%;3个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对花椰菜的农艺性状具有改善作用,叶片长宽、球径、单球重、商品性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花椰菜根肿病发病率(3.3%)明显低于对照(CK)(23.3%);处理1和处理3花椰菜折每667m2产量分别为1 834.4、1 884.4kg,分别较对照(CK)增产2.8%和5.6%,但增产效果不显著。试验结果说明不同土壤调理剂能提高土壤pH值、改善花椰菜农艺性状、提高花椰菜对根肿病的抗性,土壤调理剂对提高花椰菜的产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