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郭雯雯  王婕 《农业工程》2020,10(1):82-85
农业工程学科作为农业学科3大支柱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应用型学科。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当前农业工程的教学现状,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核心,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优化,搭建“课堂试验-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农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舒磊教授科研团队于2017年11月加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团队期望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和英国林肯大学共同筹建“南农—林肯智能工程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农业信息化、农业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团队结合南京农业大学的农业科学和英国林肯大学的机械故障诊断、农业机器人等优势学科,以农业工程学科为依托,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智能工程研究团队为目标,针对农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重点围绕“茶用菊花采摘机器人”“植物表型信息采集与存储”“农业物联网故障诊断与农业装备故障诊断”“太阳能杀虫灯物联网应用与研究”“光伏农场物联网应用与研究”和“基于群智感知的农业大数据应用与研究”六个科研方向,开展农业物联网基础理论和人工智能在农业工程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工作。 团队致力于锻炼和培养一批能为我国现代农业乃至智慧农业等行业提供技术支撑的复合型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长远和强大的技术支持与智力支持。欢迎广大海内外优秀青年才俊加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机化》2004,(2):68-68
为进一步提高我所整体科技创新实力,逐步把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建成国家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际农业工程技术合作与交流中心、南方农业工程技术产业孵化中心和国家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培训中心。我所根据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工程”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现将本年度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重点杰出人才岗位设置和有关要求公告如下:一、重点招聘的学科领域与岗位、人数1.重点招聘的学科领域为农业机械工程、农业环境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和土木工程,涉及的学科专业为植保机械工程、设施农…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是顺应人才强国战略加速实施和大学制度创新深化发展战略。其意义在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面对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学培养工作模式变革创新改革的发展潮流,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也需要进行改革的创新。农业工程研究生是充分利用学科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培养体现出的理论知识掌握与专业实践工作能力运用兼具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朱慧 《农业工程》2018,8(5):125-127
农业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设立的学科,核心教学目标为推动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也有利于贯彻中国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来,农业工程专业英语学科在政策的推动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于各大院校都得到了初步落实,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依然存在一些弊端,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科的良性发展。为了解决所述问题,从国内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提出了在农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改善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的途径,以期为培养专业化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面向全国,立足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以研究解决我国农业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主要目标,是一个以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宗旨,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依托,以高新技术开发为重点,主要承担全国性农业工程领域创新工作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也是中国农科院九大学科群建设中农业工程学科的主要学科单位。经过近50年的建设,南京农机化所现已形成耕作、种植与收获机械工程、节水农业与保护性耕作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农业资源开发及设施农业工程、植保机械和环境工程、宏观信息工程等主要优势学科。近十年来,该所兴取得科研和技术成果6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顼,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6项,成果转化率达90%。为使南京所多年来获得的技术成果或即将获得的技术成果让广大读者更多地进行了解,本刊从2005年第8期开始,将陆续刊载该所现有成果和在研项目,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信息沟通。  相似文献   

7.
宋毅 《农业工程》2017,7(1):1-6
农业工程学科发轫于欧美,迄今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多种原因,农业工程学科于50年代初期被取缔,以农业机械化所代替,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被国家列为急需加强和振兴的25门重点学科之一得到重新构建。30多年过去,农业工程作为“建设农业的工程”的学科,为我国“四化”同步发展宏伟战略做出巨大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业工程早期发展状况一直模糊不清,近年来才开始以口述历史为抓手,收集、整理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结合为农业工程学科做口述历史的实践,介绍了农业工程学科的特点,已做口述史研究的基本情况,目前在实践中面临的困惑,提出了做好农业工程口述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新农科”的发展要点,以及“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内容及要求。以佳木斯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为例,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农业工程专业建设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指出“新农科”背景下高校农业工程学科教学探索的意义。结合现实情况,分析目前农业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改进空间,为后续的创新提供方向。为探索农业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提出了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魏秀菊  朱明  廖艳 《农业工程》2022,12(8):5-14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之教育改革提出新工科、新农科建设理念,农业工程学科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和挑战。为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该文探索农业工程学科的拓展方向,寻求中国特色的学科内容创新。基于对世界农业工程学科前沿进展,以及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阶段、特色和乡村振兴重大需求的分析,认为世界农业工程研究前沿为生物系统工程,但我国不能照搬国外农业工程学科的进阶模式,需在原有二级学科基础上拓展农业工程方向,包括生态农业工程、物理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等。该文提出生态农业工程概念与内涵,认为生态农业工程是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是农业工程与生态工程交叉学科,可作为农业工程的分支学科,符合新工科、新农科关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理念。在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拓展生态农业工程方向的必要性包括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亟待发展生态农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是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以及乡村振兴呼唤生态农业工程几个方面。提出生态农业工程发展建议:发挥农业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的系统作用,突出乡村振兴中农村建设工程领域,发挥农业工程学科对生态农业工程支撑作用,加强生态农业工程学科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农业工程的生态农业工程创新拓展符合中国当代乡村振兴的时代需求,将对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农业生产实践、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知识经济将向我们走来,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在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等主要领域将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机械化工程服务领域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即在生物 (植物、动物 )生产、加工、保鲜、运输,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农村和乡镇建设等各领域的机械化将得到全面发展,延长农机化服务链及农业生产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领域也将得到相应拓展。农业机械的研究手段和设计方法将不断改进,大量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缩短研制周期,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生产出为农业、农村和…  相似文献   

11.
涉农工程类专业是依托农业工程和机械工程两大学科,服务于农业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专门的工程类人才的工程技术学科专业。本文简要介绍了英国工程类人才培养标准,深度关联分析了英国教育学位体系与工程类人才、教育课程体系与工程专业能力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农业大学和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为例,系统对比研究了中英农业工程和机械工程专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研究结论对于高等教育革命性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国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与机制,助力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今后国家研究生教育的重点。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机械”类(原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总结了该学位点培养平台的现状,分析了目前该学位点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地方农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曹成茂  孙福  秦宽  孙燕  吴敏 《农业工程》2020,10(4):88-91
针对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多元协同培养方式实践等方面,阐述了以实践能力为抓手的农业工程类双创人才培养方法。该方法取得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相长等的成效,对农业工程双创人才培养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把握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工程内涵,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是农业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农业产业需求、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下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科交叉、工农融合的发展内涵,顺应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工农融合校本特色与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开展教学规模与质量平衡途径、虚实并存育人条件、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专产协作培育机制、交叉耦合培养范式、全人教育创新文化等探索与实践,总结分析华中农业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农业工程类专业教育的改革成效,提出了革新质量育人理念、创新多维育人模式、优化完善育人体制等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农业工程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需求,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改革效果,重点分析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编撰和实践基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三平台”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充分调动一切资源为培养复合应用型的高素质学生服务,培养出更多的适于农业机械行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