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法门寺唐代茶文化的理论思考中国农科院农业遗产研究室朱自振杭州宝成寺文管所陆钧杭州虎跑龙泉管理处张子华杭州市广告装潢研究所徐征野法门寺博物馆办公室梁子一、茶事溯源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采集、农牧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茶之食用性和药用性。春秋...  相似文献   

2.
勉卫忠 《农业考古》2005,(4):201-204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回族的先民一进入中国,就接触到茶这种独特的饮料,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吸收自身的风俗文化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茶文化,是祖国茶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茶与回族社会所凝结成的历史,叹赞岁月悠悠,回回民族形成的过程也是其茶文化相伴的过程。不仅形成了一系列本民族的茶文化,而且对回族的社会生活、文化、经济,乃至于民间文学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茶联趣谈     
茶联趣谈江西武宁正国我国的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在茶文化的百花园中,茶联更是其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从某种意义上说,茶联是茶艺的升华,是茶文化的瑰宝,是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大凡茶场、茶园、茶馆、茶庄,大凡楼台、庭...  相似文献   

4.
现代广州茶文化的繁荣众所周知,而古代广州茶文化的面貌却鲜有人知。本文根据19世纪上半叶广州方言文献中与"茶"相关的记载,展示170多年前广州茶文化的基本面貌和特点:茶用语多样,茶叶品种丰富,茶器具繁多且讲究,其中锡质茶器具价值高可当嫁妆用;饮茶已成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人们以茶当水时时喝,富裕人家出门都带上茶,穷人则用其他植物叶子替代茶叶饮用;茶贸易已相当成熟,各环节有专人负责,既有专门存放茶叶的地方,也有专门提供茶饮的正规茶馆,这比学界公认的广州最早茶馆出现的时间至少早了50余年;当时茶贸易过程中已有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5.
茶,味苦寒,性平和,益身心。在我国,由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茶风始起,就被注入强烈的文化意蕴。继而,亦在茶的种植、采摘、加工、冲泡、品饮的过程中,凝聚起道德和美学意识,并予以程式化,形成一种具有独特的民俗礼仪特征的象征艺术。作为茶饮形式的载体——茶器具,也理所当然地在茶文化的发展中,派生成对茶文化系统本身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影响与推动作用的次生文化。没有茶器具,就不会有茶饮的文化品位;没有茶器具的发展,就不会有茶文化的丰富提高。作为中国茶器具精华的紫砂器,更在茶文化的发展中,受到人们的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唐宋一直是中国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时期,相对而言,明清之际则有所忽视。实际上,明末清初也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明代中后期以降,茶馆在城市中大量涌现,茶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广大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之艺术;另一方面,文人茶事这一脉在明清之际也同样得到提升,日益走向精美与精致,这一点在明末清初名士张岱身上可以得到绝佳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万物都是某种方式的符号。茶符号作为符号的一种,是携带着茶文化而被接收的感知。茶符号是茶文化的典型体现,是茶文化的焦点。同时,茶符号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促进茶人理性活动的发展和情感寄托的实现,使茶人的文化生活得以连续积淀,有助于茶人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有机结合。茶文化精髓在于“和”,它是建立在个体感性生命的土壤上,在儒释道文化灌溉下形成的。另外,符号具有时空性,可以“透射”一种超越体验,茶事参与者借助超越的时空体验,可以进入茶汤背后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博物馆(以下简称"茶博")位于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茶乡腹地——双峰。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公园般的博物馆,也是一个茶文化浓郁的休闲景区,处处都彰显着茶文化的韵味,以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专题展览和静雅别致的江南园林艺术吸引着广大茶文化爱好者。  相似文献   

9.
邹勇  何舒婷 《农业考古》2015,(2):210-213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茶诗数量多,内容广泛,而茶诗中对于茶艺、茶道的描写,又有助于我们了解、研究中国古代茶文化,因此,在现代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可以将茶诗及其文化蕴涵运用进来,在营销宣传、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发挥茶诗的作用,使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从而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往中 ,茶文化的交流是最为密切 ,也最为人们关注的。今天 ,面对海峡两岸拥流而起的茶文化热潮 ,用“三春花满香如海”的诗句来形容 ,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我是从茶书的搜集收藏中 ,不经意地走入茶文化领域 ,在对茶史和陆羽的专题研究中 ,海峡两岸的许多学者与同仁 ,给了我指导与帮助。我感到 ,中国茶文化的兴起 ,是海峡两岸同胞相互交流、共同推动的结果 ,而我自己也正是在这种交流推动下 ,跨入中国茶文化的殿堂。这次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展出的“纪念海峡两岸茶文化再度交流 1 5周年茶书藏书展” ,是我多年收藏茶书的一部…  相似文献   

11.
自从香与茶进入中国古人生活,茶事、香事开始成为古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香的养生保健功效是人们嗜好茶与香的基础,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则使茶事、香事有了形而上的意义。茶与香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茶浸润口舌与鼻观,香则付诸鼻观。这也使得茶事、香事既可各自造化,又可相辅相成,在相互交会时相得益彰。明代之前,人们制作茶叶,将茶叶制作成龙团凤饼,并在其中掺杂香料。茶事、香事都是文人生活雅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僧人有日常茶事香事与茶会香事,仪式中香、茶不可或缺,日常生活中更是助其禅思。茶事与香事的交会在古代文学经典和日本茶道、香道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西北地区众多的民间艺术中,传统木艺制品以高度的实用性和装饰性曾经成为人们应用广泛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器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从造型设计的角度介绍我国西北部具有代表性传统木艺—木器、旋木制品的内容形制、艺术内涵、造型特征,为更好的吸收和学习民间优秀传统和现代木艺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代茶馆业发展十分迅速,茶馆逐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馆与赌博结缘于宋朝,直至晚清,全国各地茶馆内开场聚赌已是社会上普遍的现象。茶馆内赌博皆属小赌、私赌一类,其流行于全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赌博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固有陋习的延续;第二,茶馆可以作为赌场的替代场所;第三,茶馆社会功能完备,兼营性强;第四,茶馆自身具有一定隐蔽性,可以掩人耳目。政府认为茶馆内聚赌对社会经济、地方秩序以及社会风气产生恶劣影响,故而各省政府均对其采取严厉禁止的措施,以正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4.
以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整治规划为例,认为村落的公共空间与村民平时的生活有着最接近的联系,是传承乡村朴素的自然美、朴素的民风民俗以及悠久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场所。设计强调地方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充分体现当地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分析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景观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当地地方文化和朴素的民风民俗,对已遭到破坏的空间景观进行保护和整治。旨在梳理和改善鼎湖长利古村落的公共空间,使村中传统历史文化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周永健 《农业考古》2012,(1):45-50,70
考察三峡地区的稻作文化,不乏从农业发展史角度进行研究的论述。其实,传统时代的稻作生活已经深刻地融入该地的民俗文化事象之中,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拓展三峡稻作文化研究的视角,揭示三峡文化的丰富内涵。一.因地制宜,推广水稻种植在三峡地区流行着如下农谚:"五谷杂粮,水稻为王";"水田多种稻,养儿多读书"。  相似文献   

16.
湖湘民间信仰是一个历史的建构过程。本文通过历史分析,考察湖湘民间信仰建构中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渗透与互动,进而完成民间信仰的多元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传承、民风民俗等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文献在社会信息资源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而,搞好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任务。由于多方因素,目前的地方文献建设还不尽如人意,重藏轻用等问题依旧根深蒂固,笔者试从知识转移的视角出发,以知识的提出、共享、评价、传播和采纳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和研究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月琴 《农业考古》2021,(2):162-166
山西的采茶歌是江西、湖北一带的采茶歌随着万里茶道的延展而播撒、沿途开辟,经由晋商学习、传唱并对之进行改编而成的民歌,在内容上反映晋商采茶、贩茶和运茶的生活,更加贴近山西民风民俗。山西采茶歌充分展现了晋商在万里茶道上的生活场景,更能从中窥见晋商的开拓进取的乐观精神。从另一侧面讲,山西采茶歌的演变和流传,反映了晋商通过万里茶道拓宽了茶文化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9.
左莹 《古今农业》2013,(1):61-66
“牛王节”是西南地区传统的祭神爱牛节日,在明清时期的西南地区的方志中已有记载,在这些记载中,“牛王节”既是一个汉族的民间节日,也是少数民族的民间节日,另外,西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某些地区,也过“牛王节”。作为一种民间风俗,牛王节必有其民间信仰的特点,本文拟就牛王节的具体内容浅论其所反映的民间信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徽州民歌是在徽州文化土壤里萌生和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音乐,是徽州人民根据当地生活实际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集中展现了徽州人民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徽州方言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方言声韵、词汇、语法以及方言民俗文化对徽州民歌韵律、歌词、音腔、题材和思想主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徽州方言对徽州民歌的影响,有利于徽州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