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众文化的意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前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应当辩证地看待大众文化意义的二重性及其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大众文化及中国当代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要抬杠     
王若谷 《百姓》2006,(9):40-41
文化大师和大众文化并不矛盾,水涨船高,大众文化是基础,文化大师是标志。这种把文化大师和大众文化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水火不相容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的功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文化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其强烈的娱乐功能满足着市场经济社会人们不断上升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大众文化的功能研究有益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引导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是一种伴随着 2 0世纪城市工业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文化形态 ,具体地说 ,就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 ,以文化商品生产为特征 ,以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标准化、类型化、平面化和强制化的流通文化 ,诸如电影、电视连续剧、商业广告、流行歌曲、畅销书等。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主流 ,深深影响着现代人的文化生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 ,大众文化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大众文化发源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评理论 ,从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 ,大致经历了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阶段 ,反对主流文化阶段和英国文化研究等三个阶段 ,在 2 0世纪的文化转型期间 ,有关大众文化理论始终与青年思潮和青年教育密切相关。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以阿多诺、霍克海默为代表 ,他们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对社会大众实施有组织的文化标准化和思想控制 ,揭示资本主义文化工业体系下大众文化的弊端和缺陷。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与这种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相伴而产生的 ,就是在 2 0世纪 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在法国产生的“失掉的一代”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二战后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移居美国 ,大众文化批判理...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是大众文化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更是当今大众文化研究需要汲取的重要话语资源。法兰克福学派成员针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发展所导致的异化社会下人们的焦虑与虚无进行了文化层面上的剖析,从政治经济学、美学、意识形态学的维度展开了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体现出一种浓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提供了一种有典型意义的大众文化批判模式。这种模式把文化工业所操纵的文化活动的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单面性、操纵性、强制性看作是当代工业社会文化艺术的根本性特征。法兰克福学派详尽揭露了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 ,对大众文化的平民化趋向采取激烈的拒斥态度 ,表现出一种誓死捍卫所谓精英文化的愚顽气 ,骨子里充满一种守旧意识和贵族式傲慢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校园中出现了一股大众文化热.分析了大众文化对我国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它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态。作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要成分,大众文化承载着大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经验。特别是对人们的审美观的形成与蜕变具有重大的影响,其中对学生审美观的消极影响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9.
结合法学、文化学、发展传播学等理论与中国语境,考察了中国农民传统法律意识与现代化、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与法治文化、大众文化的关系,围绕现代性问题,对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中的大众文化与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电视法治文化建设与电视法治信息传播的双重属性、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中大众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矛盾与平衡、电视媒介有效推进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法学、文化学、发展传播学等理论与中国语境,考察了中国农民传统法律意识与现代化、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与法治文化、大众文化的关系,围绕现代性问题,对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中的大众文化与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电视法治文化建设与电视法治信息传播的双重属性、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中大众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矛盾与平衡、电视媒介有效推进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大众文化表达了美国大众包括精英阶层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文化生活方式,它的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霸权意识和种族主义倾向。华裔作家赵健秀在他的两部长篇小说《唐老亚》和《甘加丁之路》中,通过互文、戏仿、反讽等手段消解、颠覆了大众文化中的种族刻板印象,不仅如此,他还挪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以重塑属于华裔男性的文化偶像,希望华裔能主动积极地介入大众文化,操演自己的华裔美国人特色。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是现代商业和信息业的产物,它以大众作为主体参与和构建文化为特征。审美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经过的多次嬗变都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现代审美观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不再是象牙塔内学术精英们孜孜以求的问题,而是走下神坛,成为大众的创作和消费品,因此,大众文化下的审美观形成了独特的特征,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商业性、大众性、非理性和叛逆性。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环境和文艺政策的日益宽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居民文化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和大众传媒媒介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大众文化悄然萌芽并迅速壮大,成为我国多元文化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元.  相似文献   

14.
短信写作产生于科技化的时代中。一定程度上它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某种观念形态, 建构起一种大众文化形态。文章从短信写作对言语形态、传统礼仪文化、传统文学观念等三个方面的文化冲击论述其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大众文化以一个具有欺骗性的文化模式出现,它主要迎合在机械劳动中疲惫的人们的需求,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不切实际的承诺和越来越好的娱乐消遣来消解人们内在的超越维度和反抗维度,使人们失去思想和深度,从而在简单化、平面化、娱乐化的文化模式中逃避现实,沉溺于无思想的享乐,并且作为现实生活的一个补充,弥补个人在现实中的缺失,完整个人的人生版图,塑造虚妄的精神满足感.  相似文献   

16.
1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教育观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教育观是要尽可能地体现社会各阶层的文化消费品位,同时又形成社会的主流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培养造就新型的具有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7.
博客文化的发展和引导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的发展不仅是一种网络技术,更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作为一种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博客文化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价值,也会有一些消极影响。加强对博客文化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其科学发展,对于促进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理论话语都是特定语境的产物。现代传媒的广泛应用与市民文化的形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背景与学理背景为法兰克福学派所提供的特有认知模式、深植于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中的欧洲古典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他们特有的精英主义思维模式,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形成的文化话语语境。正是在这股合力之下,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呈现出强烈的批判色彩。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首次提出了"文化产业"理论。学院派理论侧重于对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研究。文化产业应用理论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球化经济语境,对动画艺术的文化选择,做了简单的论述。在全球经济文化交融的现状下,动画艺术的文化个性以及全球大众文化性体现,显得尤为重要。动画已经成为国际化语言,其发展需要不断交流与磨合,中国动画若想在国际动画市场立足,则要合理选择动画文化,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展现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