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郭建男 《新农业》2013,(4):33-35
冬季棚室内低温高湿,易滋生灰霉病。灰霉病是农作物常见且较难防治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害是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在防治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切断传染源;在病原菌已经侵入的情况下,也难以彻底消灭病原菌。对症下药,科学选用药剂防治灰霉病尤为重要。灰霉病症状及发病原因症状: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该病危害果实,病菌侵染后,花和幼瓜蒂部呈水浸状,褪色、变软、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灰褐色霉层。其发生适宜温度是16~23℃,相对湿度持续在90%以上时极易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病条件草莓灰霉病是低温高湿病害,最适宜发病的月平均温度为18~25℃,最高温度为32℃,最低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92%~95%或植株表面有积水。二、防治措施根据草莓灰霉病的发生特点,在防治措施上做好以下几  相似文献   

3.
<正>茄子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借空气流动、水滴和农事操作传播,从植株的伤口、气孔或直接侵入。该病菌喜低温、高湿,最适发病期为开花和坐果期,当相对湿度在80%以上开始发病,高于90%则进入发病高峰期。一般连茬地、种植密度大,管理不好,氮肥施入偏多和放风不及时,都容易造成病害的发生、蔓延和流行。防治方法1.栽培管理措施。采用高畦地膜栽培和暗灌浇水,做好通风换气排湿,以降低棚室湿度;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带出田外妥善处理;茄子拉秧后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  相似文献   

4.
“烂茄”是菜农对灰霉病、绵疫病、菌核病的俗称。大棚茄子烂茄以灰霉病为主,菌核病为辅,两者常交叉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小果和青果,也可危害叶片。果实受害一般先侵染残留的花丝花托,然后向果实和果柄发展,从而使果皮变成灰白色软腐,发病后期在果柄处长出大量灰白色霉层,以后果实失水僵化。但发病条件多以低温多湿为适宜,最适温度为23℃,最适湿度为95%。冬春大棚、温室,低温、光照不足或1周以上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生态防治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条件下,灰葡萄孢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 ̄24℃,31℃以上高温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据此,采用生态防治,变温管理,在关键时期辅以高效烟剂为主的化学防治,可取得良了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温室番茄栽培过程中,低温、高湿、弱光的环境条件,加上多年的重茬连作病菌大量积累,使灰霉病已成为温室和大棚番茄的重要病害。当温室内温度达到15℃,相对湿度80%以上时开始发病;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95%以上病害大流行。因此,温室、大棚栽培番茄遇低温高湿,通风不良,栽培  相似文献   

7.
灰霉病是茄果类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其多发生在中温高湿的秋冬和早春季节。此时天气光照较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极易造成灰霉病爆发流行。灰霉病爆发流行的适宜条件是气温为18 ̄23℃,湿度为90%以上,秋冬和早春季节茄果类栽培棚内恰好满足了灰霉病的发生流行条件。在生产上,每  相似文献   

8.
灰霉病是蔬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特别是冬春季保护地内低温、弱光、高湿,内外气候条件变化较大,往往发病较严重,常造成减产20%~40%。今年建平县冬季气温较低,保护地放风少,棚内湿度大,万寿、富山、深井等部分棚区蔬菜已发生灰霉病,并有逐渐加重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导致大量减产。  相似文献   

9.
棚室黄瓜灰霉病是继霜霉病之后的重要病害,低温、高湿会加重病害,一旦发生后迅速蔓延,短期内就暴发流行。因此,做好预防和发病初期施药防治,是控制病害发生与蔓延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发病特点:病源属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最适宜的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先从花序发病,后危害果实、茎秆、灰色毛层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植株种植过密、通风不畅、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1.
仙客来灰霉病是棚室仙客来的重要病害,危害突出。病害的发生与棚室内湿度关系密切,相对湿度大于80%以上则发病严重;病害的发生与棚室内侵染来源的数量也有很大关系,不能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及仙客来连年栽植,使病原积累,病害发生严重。仙客来灰霉病的防治应该采取控制湿度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经过连续几年的防治实践,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1)发病特点:病源属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最适宜的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先从花序发病,后危害果实、茎秆、灰色毛层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植株种植过密、通风不畅、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3.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其发病适温20~25℃,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14.
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其发病适温20~25℃,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15.
1辣椒发生烂果僵果的原因1.1病害引起的烂果僵果1.1.1灰霉病主要发生于辣椒幼果期,发病初期,幼果顶部或蒂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凹陷腐烂,呈暗褐色或灰白色,果实上密生灰色霉层,该病在大棚持续较高相对湿度是造成灰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尤其在春季连阴雨天气多的年份气温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致灰霉病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1发生症状灰霉病在保护地和露地均有发生,但以保护地严重,主要危害花和幼果,其次危害叶片和茎杆,引起花、幼果、叶片和茎杆软腐,并在软腐部位形成大量灰色霉状物。2发病条件灰霉病属气流传播病害,潜育期短,极易扩散蔓延,再浸染能力很强,在低温(20℃左右)和高湿环境条件下极易发  相似文献   

17.
番茄灰霉病在遇到连阴雨天气或持续低温高湿时发生重,导致番茄减产,品质下降。叶片发病时自叶尖向内呈"V"字形扩展,茎染病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果实发病以青果受害较重,先从残花开始发病,然后向果发展,导致幼果软腐,成熟前的青果上病斑水渍状,灰白色,后在果面上密布灰色霉状物。防治番茄灰霉病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晴天及时做好保护地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应节制浇水。(2)摘除病叶、病果、病枝,带出田外集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徐州保护地番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和灰霉病,其发生规律如下:晚疫病在中温高湿时发生较重,温度低于14℃,显著减轻。早疫病、灰霉病都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早疫病在15℃以上利于病害的流行,低于10℃时,病害显著减轻,灰霉病在相对湿度85%,温度15~25℃利于病害的发生,气温31℃以上,病害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19.
棚室番茄灰霉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  赵满 《河北农业》2010,(1):20-20
<正> 灰霉病是冬春季棚室番茄栽培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花、幼果及叶片,具有传播快、危害重等特点,常造成大量果实腐烂,给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棚室番茄生产中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一、发病特点:灰霉病发病适温20-23℃,相对湿度在90%以上,低温、高湿、  相似文献   

20.
一、灰霉病.仙客来发病初期,叶缘呈水渍状斑纹,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最后造成全叶变褐干枯或腐烂.叶柄和花梗受害后发生水渍状腐烂,并产生灰霉.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有灰霉.防治方法:上午大棚或温室内温度要提高到31℃,如超过33℃开始放风排湿.下午温度维持在20~ 25℃,降至20℃时必须闭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定植时施足底肥.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结束时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实行根茎周围淋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