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索生计风险对农户风险应对策略的作用关系,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以帮助农户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更有效地应对生计风险。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半结构式农户调查,在分别确定农户生计风险评估体系及典型风险应对策略的基础上,采取熵权法定量评估石羊河流域不同区域农户所面临的生计风险,并通过建立多元Probit回归模型,定量测度生计风险对农户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健康风险、环境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和信息风险已成为石羊河流域农户所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但不同区域农户面临的生计风险存在差异;2)"贷款"、"外出务工"和"减少消费"是石羊河流域农户选择较多且首选的主要风险应对策略;3)健康风险、环境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和信息风险对农户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是显著的。当地政府与管理部门为了更好地控制生计风险,保障农户的可持续生计,需要引导农户扩大生计途径、提高农户自身应对生计风险的能力,并构建生计风险预警体系与防范机制促使农户在面临不同生计风险时做出合理并有效地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向旅游方向转变的影响,在"可持续生计框架"评价基础上,以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例,纯农型、兼旅型、工农混合型为生计策略细分类型,使用Logistic模型探究不同生计资本对向旅游相关生计策略转变的影响.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调查数据基础上,得出自然资本是促使农户倾向专农型生计策略的基石,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是农户加快向兼旅型、工农混合型生计策略的重要推动力.为推动乡村经济复兴,提高农户综合生活质量,紧抓国家乡村振兴策略,必须适度加大对农户各类生计资本的资金投入,潜在推动农户从纯农型向旅游型方面转换,加快脱贫步伐,实现真正意义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户生计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探究贫困地区农户脱贫后的生计可持续发展水平,引导贫困地区农户完善生计结构,提高生计可持续性,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熵值法评估农户生计资本状况,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贫困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影响生计策略和贫困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农户的生计资本总值为0.2421,生计可持续性较低;农户的金融和社会资本值相对较高,物质和自然资本值较低,生计资本整体不平衡;海拔和距中心点距离对农户贫困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影响;生计策略对农户脱贫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家庭贫困的主要因素,亲友中的能人数量是影响家庭生计策略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贫困程度越低,亲友提供帮助对生计策略的转变效果显著。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贫困地区生计资本提升、生计策略调整和稳定脱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伽师县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生计资本、生计风险和可持续生计能力3个方面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可持续生计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在生计资本中,农业为主型农户的自然资本值和社会资本值高于兼业为主型农户,人力资本值、物质资本值和金融资本值低于兼业为主型农户。在生计风险中,教育风险>自然风险>就业风险>健康风险。在可持续生计能力中,兼业为主型的可持续生计能力的综合得分高于农业为主型且差异较小。根据以上结果提出增加生计资本存量、加强生计风险管理、提升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172-175
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是其各种生计资本的组合与生计策略的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村组座谈和实地考察的方法,从微观层面对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部分村镇农户的生计资本拥有情况进行调查,对其生计资本组合进行实证分析,讨论了南部县现存的生计资本问题,结合前人经验及研究方法分析了南部县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并因地制宜提出了促进当地生计策略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南部县的稳定脱贫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生态耦合分析视角,将乡村旅游目的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旅游活动"视为对系统的扰动,"参与旅游"视为农户生存理性下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5个案例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综合运用主客观权重法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与分类对比分析,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在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的同时也对当地社会—生态系统形成全面扰动和冲击,农户生计脆弱度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不同案例村、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生计情况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了生计策略,农户生计资本还受到旅游公司合作、村干部能力和农户互助交流的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子系统遭受的不利扰动是农户"降低脆弱性"的最大障碍,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本身的高度不稳定性是驱动生计脆弱度上升的关键因素。因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确保农户土地增值收益,引导农户自组织建设,以制度供给保证农户对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导权,改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建立更高覆盖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抵御生计风险的能力,降低生计脆弱性。  相似文献   

7.
增强脱贫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求,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出发,以山西省J乡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09户抽样脱贫农户的自然、人力、物质、金融、社会五大生计资本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有利于改善脱贫农户生计资本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户稳定脱贫的基础.结果表明,①J乡脱贫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家庭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人均纯收入、社交关系等情况均较好,生计资本总体上处于较好的水平.②J乡抽样脱贫农户接受技能培训,参与经济组织及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均较低,对生计资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③改善J乡脱贫农户生计资本情况的对策建议包括:开展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提升脱贫农户职业素质;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组织,提高脱贫农户参与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以恩施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湖北省恩施州18个乡村旅游村为案例地,识别农户面临的各类潜在返贫风险,构建返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评估农户的总体及不同维度返贫风险,并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农户的内部差异。结果表明,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农户面临的潜在返贫风险包括自然、消费、教育、收入和健康5个维度;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指数为16.737,处于较低水平。不同风险的威胁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收入风险相对较高,为4.682,教育和自然风险次之,消费和健康风险相对较低,分别为2.614和2.230。不同类型农户返贫风险也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非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更高,而务农主导型农户的自然风险、补贴依赖型农户的健康风险更高。因此,为“后精准扶贫”时期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阻断农户返贫风险,提出设立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资金,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农户非农就业能力;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树立理性消费理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区大部分的住户都是农户,他们依赖农业来获得赖以生存的经济和生存的基础。而在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定的农户,经常会面临一定的生计风险,针对于不同的生计风险农户要有相对应的应对策略,如此一来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将经济效益提升到最高。本文将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探讨的是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个部分阐述的是农户生计风险的主要类型,第三个部分阐述的是新疆地区生计风险对农户应对策略的影响第四,第四个部分阐述的是加强新疆地区农户生计风险应对策略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世界银行提出,风险与脆弱性是贫困的核心根源。生计风险是持续性贫困人口形成以及脱贫人口返贫的重要原因。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现有生计风险研究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根据发文量变化特点分别对2007-2019年中文文献和2001—2019年英文文献划分为不同阶段,构建了关键词表和知识图谱,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规律。结果表明,国内外涉及生计风险的研究存在研究起点、研究共同体的成熟度、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以及不同阶段研究视角几个方面的差异,主要结论有:①国外研究起步早且更深入,研究机构合作关系更紧密。国内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研究机构和作者之间的合作很少。②国外研究热点更多集中在各类风险及应对策略上,而国内集中在农户的生计及贫困问题上。③国外研究着重从气候变化和农户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两个维度研究生计风险——二者间的关系本质上是生计风险和农户生计恢复力的关系。国内相关研究从可持续生计起步,探索阶段主要围绕生计风险、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展开,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研究方法上更多借鉴国外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牧户生计资本对其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的响应及作用机制,以牧户为基准视角,使用2020年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草原644份牧户调研数据,并通过构建“生计资本—风险感知—生计风险”理论分析框架,运用Tobit模型、工具变量、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风险感知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牧户生计资本对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户生计资本能够有效缓解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冲击,具体表现为牧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对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牧户风险感知对降低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具有显著积极作用。3)牧户风险感知在生计资本对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13.82%。鉴于此,要减少牧户的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应从完善牧户生计资本结构、提高牧户风险感知水平两方面入手,增强牧户生计韧性,推动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农户生计资本结构对解决和缓解贫困问题,帮助农户抵御各类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回顾并梳理国内外有关农户生计资本的研究重点及领域,总结了各研究阶段常用的方法,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民生档案与民生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指出档案馆民生信息服务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完善档案馆民生信息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能力的影响,采用陕南安康项目区657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选择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生计能力的方法,考虑易地扶贫搬迁的内生性和选择偏差问题,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作用,以考察和理解农户生计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物质资本和生计资本总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不同搬迁类型对农户五大资本的影响表现各异。结合计量估计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移民所面临的生计重建困难中叠加了少数民族的生计转换问题。本文分析了移民户搬迁阶段"搬得出",重建阶段才"稳得住",进而依据生计的概念将生计重建划分为经济重建、社区重建、文化重建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搬迁与生计重建"两阶段模型。研究发现民族文化体现在两阶段模型中生计重建的三个维度上,其特征分别是:回族信仰伊斯兰文化,"围寺而居",生计方式多样化;蒙古族以游牧文化为主,"逐水草而居",依赖天然草场打猎放牧;汉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主要表现为定居农耕文明。除民族文化因素外,移民户的资本禀赋、搬迁政策的实施状况和移民户的态度对生计重建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搬迁政策应关注那些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群体生计特征,提高搬迁补偿标准以提高移民的搬迁自愿性,把帮扶措施同移民户家庭经营的活力结合起来,提高移民户应对贫困风险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灾害使得受灾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受到巨大破坏,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灾害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更加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安定.可持续生计问题成为舟曲受灾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地调研了受灾后农民现有的资本存量和生计模式的转化趋势,分析农民在丧失了大量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后现存的资本主要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资金资本.提出要立足于现有条件下,建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资金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模式,以实现“可持续生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生计资本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引入心理资本这一维度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扩展,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熵值法对生计资本进行测度,并从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生计资本对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家庭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呈现不均衡现象。其中,农村居民家庭心理资本最丰裕,其次是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最缺乏。生计结构方面以心理资本占优型的农村居民家庭居多,金融资本占优型、物质资本占优型和社会资本占优型的农村居民家庭数量较少。2)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水平越高,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越小,相对贫困强度越弱。3)与社会资本占优型相比,人力资本占优型、自然资本占优型、物质资本占优型、金融资本占优型和心理资本占优型对相对贫困的抑制效应更强。因此,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均有负向影响,是防止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重要依赖。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进而优化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牧民生计,本研究基于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分析框架、影响过程和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的生计资本、转化结构与过程、生计策略及生计结果,特别是草原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制度架构等制度因素会对牧民的可持续生计产生广泛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构建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分析指标体系,并指出理论界应更多聚焦于关于草原生态补偿后牧民生计转型模式、生计研究范围以及牧民生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