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5种杀菌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种杀菌剂进行辣椒疫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精甲霜灵·代森锰锌68%可湿性粉剂、霜霉威盐酸盐72%水剂、氟吗啉·代森锰锌50%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86.70%、83.51%、81.56%,其次为霜脲氰·代森锰锌72%可湿性粉剂防效为72.72%、烯酰吗啉50%可湿性粉剂防效为60.42%。提出几种药剂喷药量为100L/667m^2作全株喷淋施药,在感病期内间隔10Od连续施药4次以上能有效控制辣椒疫病。  相似文献   

2.
冬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药剂以68.75%氟菌.霜霉威悬乳剂(银法利)防治效果最好,药后3次调查,平均防效为64.05%;70%丙森锌(安泰生)次之,平均防效为63.16%;第三是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抑快净),平均防效为53.44%;第四是72%霜脲氰.代森锰锌(g露),平均防效为49.13%;第五是25%双炔酰菌胺,平均防效为36.60%;58%甲霜灵锰锌效果最差,平均防效只有27.46%。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动态及相应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监测了2011—2015年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含甲霜灵或精甲霜灵的混剂及嘧菌酯单剂等7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38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抗性频率为100.00%,抗性倍数为482.99和354.97,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随着监测地区和监测年限而波动,唐山、沧州、石家庄、衡水、廊坊和保定市的菌株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高于其它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在不同年度间高位波动。按照田间推荐剂量喷施,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2.15%~74.13%;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和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分别为65.30%~70.19%和63.26%~68.35%,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 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和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的防效达82.00%以上,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在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可作为替代或混配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4.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使用1500~2500倍,对疮痂病防效89.66%~86.89%;对砂皮病防效83.95%~80.72%.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WP对疮痂病防效79.10%、对砂皮病防效73.29%.10%苯醚甲环唑WG在设置的使用浓度下对柑橘疮痂病、砂皮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花生根腐病为害日趋严重,实际生产中发现常规药剂防效不佳。为了明确替代药剂3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根腐病的效果,于2018年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了精甲·咯菌腈与常规药剂咯菌腈、精甲霜灵防治花生根腐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以500 g/100kg处理种子的防效最高,齐苗后10 d防效为74.81%,60 d防效为83.43%。该处理的花生产量和增产率也为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4483.96 kg/hm~2和13.58%,明显高于同药剂其他用量处理和常规药剂处理;纯收入较对照增加3 138.93元/hm~2。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贵州省不同烟区烟草黑胫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在德江烟区开展田间试验,调查了包括噁唑菌酮·霜脲氰在内的5种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来自德江烟区的烟草黑胫病病菌对噁唑菌酮·霜脲氰的敏感性最强,EC_(50)为1.344 1 mg/kg;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的田间防效最佳,达91.52%,显著高于其他对照药剂。另外,该药剂还有促进烟株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使用4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莴苣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4种杀菌剂对莴苣霜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每种杀菌剂的防效随用药量增大而提高。试验药剂1%申嗪霉素SC 18 g/ha、80%代森锰锌WP 3 000 g/ha防效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 300 g/ha防效相当;试验药剂30%吡唑醚菌酯EW 99 g/ha的防效略低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的防效,但无显著差异;试验药剂20%霜脲氰SC 3个处理的防效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的防效。根据试验结果,试验药剂20%霜脲氰SC在试验中防效偏低,不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药剂,另外3种试验药剂1%申嗪霉素SC、80%代森锰锌WP、30%吡唑醚菌酯EW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药剂轮换使用。推荐使用有效成分用量为1%申嗪霉素SC 15~18 g/ha、80%代森锰锌WP 2 400~3 000 g/ha、30%吡唑醚菌酯EW 99 g/ha。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雾,7~10 d后进行下一次施药,连续防治2~3次。用药液量750 L/ha,均匀喷雾于莴苣叶片正反面。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对小麦茎基腐病有较好防效的种衣剂及方法,本试验分析了3种种衣剂拌种及返青期喷雾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500 mL拌种和27%苯醚·咯·噻虫300 mL拌种+返青期25%氰烯菌酯喷雾2个处理控制小麦茎基腐病效果较好,灌浆期防效均在59%以上,乳熟期对白穗的控制效果达79.53%~89.57%。测产发现27%苯醚·咯·噻虫500 mL拌种的保产效果最高,较对照增产23.08%。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有效防控小麦茎基腐病的种衣剂,调查了5个药剂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结果 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综合应用效果最好,对小麦发芽势和幼苗生长无影响,越冬前和拔节期防病效果可达84.91%和81.10%,其他3种小麦专用种衣剂戊唑醇·吡虫啉、吡唑醚菌酯·灭菌唑+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吡虫啉对小...  相似文献   

10.
44%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防治辣椒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了44%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500~666倍稀释液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发病初期时喷施2次,间隔7d,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防效接近或优于对照药剂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且对辣椒生长安全,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1.
铁皮石斛黑斑病菌室内药效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供试的18种药剂对铁皮石斛黑斑病菌体外抑制作用测试结果表明,除克菌特外,所有药剂对其孢子萌发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易保、代森锌和炭疽福美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霉克特、扑海英、使百克、新太生、甲基托布津和世高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烈的抑制作用。与对照比较,克菌特促进孢子萌发率高于对照23.34%,克菌特和庄园乐都能促进芽管生长。18种药剂对石斛黑斑病菌菌丝体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药剂对菌丝生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使百克和世高对菌丝体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都达91.28%,其次是施佳乐、福星和扑海英。  相似文献   

12.
黄瓜褐斑病防治药剂的离体活性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离体条件下针对黄瓜褐斑病菌对19种杀菌剂进行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不同。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及嘧霉胺,其EC50分别4.21、4.67、5.59 μg/mL及4.11 μg/mL。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及防治卵菌病害的药剂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几乎没有影响。烯肟菌酯、福美双、代森锰锌、烯酰吗啉、百菌清和多菌灵对褐斑病菌孢子萌发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3.34、6.62、0.28、3.54、0.53 μg/mL及0.26 μg/mL。50 μg/mL的嘧霉胺虽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小,但10 μg/mL时即可导致萌发的芽管出现明显卷曲、畸形。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烟草叶斑病菌Didymella segeticola在菌丝生长阶段对8种杀菌剂 (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多菌灵、咪鲜胺、菌核净和代森锰锌) 的敏感性,同时通过离体叶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烟草叶斑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供试8种杀菌剂对D. segeticola菌丝生长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同时对其引起的病害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抑菌活性最强的是啶酰菌胺,其平均EC50值为 (0.0470 ± 0.0120) mg/L;其次依次为苯醚甲环唑[ (0.0790 ± 0.0050) mg/L]、咪鲜胺[ (0.29 ± 0.08) mg/L]、丙环唑[ (0.69 ± 0.12) mg/L]、菌核净[ (1.08 ± 0.33) mg/L]、多菌灵[ (1.22 ± 0.29) mg/L]、氟硅唑[ (1.38 ± 0.07) mg/L];代森锰锌的抑菌活性最弱[ (22.80 ± 10.51) mg/L]。进一步研究表明,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啶酰菌胺、菌核净和多菌灵对烟草叶斑病保护作用较强,25 mg/L药剂质量浓度处理下防效均 >82%;100 mg/L代森锰锌处理下防效为70.51%。啶酰菌胺和氟硅唑对叶斑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活性,25 mg/L下防效均 >80%;其次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菌核净;代森锰锌的治疗作用较差,100 mg/L下的防效仅为63.31%。研究结果可为烟草叶斑病防治药剂筛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乙酸铜、噁霉灵、霜霉威、代森锰锌4种杀菌剂对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aphanidermatum)的毒力,各药剂的EC50值依次为:30.292 3、5.891 7、34.331 9、65.982 6μg/mL。可见噁霉灵30%水剂对瓜果腐霉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毒力。对4种杀菌剂还进行了田间黄瓜猝倒病的防治试验,其防效依次为83.65%、80.14%、80.91%、42.48%。根据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乙酸铜20%可湿性粉剂、噁霉灵30%水剂、霜霉威盐酸盐722克/升水剂对黄瓜猝倒病均具有较高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育阶段黄瓜菌核病菌对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三唑类杀菌剂和4种其他杀菌剂抑制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菌丝生长的毒力,同时测定了其对菌核形成及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抑制菌丝生长的毒力最低,EC50值为65.75 μg/mL;己唑醇和戊唑醇的抑制活性较高, EC50值分别为0.09和0.16 μg/mL,毒力分别是甲基硫菌灵的763.7和423.4倍;其次是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毒力是甲基硫菌灵的137.3~286.6倍;再次为三唑酮,毒力仅为甲 基硫菌灵的20.6倍;腐霉利、菌毒清抑制菌丝生长的毒力较低,EC50值均大于10 μg/mL。在EC50值 浓度下,所有供试药剂对菌核形成及其数量均没有影响,但三唑类杀菌剂对菌核单重影响较大,各处理所形成的菌核单重降低率均在70%以上;而当药剂浓度在10 μg/mL以下时,己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对菌核萌发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筛选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芽管伸长法测定了19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毒力,探究了4种毒力较高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对黄瓜靶斑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各生长发育阶段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4种药剂抑制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516 3、1.538、1.605和0.648 2 mg/L,抑制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64 4、1.359、1.127和0.002 5 mg/L,抑制芽管伸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89 6、0.144 7、0.060 4和0.001 5 mg/L;啶酰菌胺、百菌清和肟菌酯3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活性较强,3种药剂抑制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564、0.373 0和0.021 3 mg/L,抑制芽管伸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629 5、0.233 4和0.405 0 mg/L,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平均EC50大于16 mg/L;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可引起黄瓜靶斑病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主要表现为菌丝隔膜间距变小、菌丝节间肿大、主菌丝上二次分枝发生频繁、菌丝变形黏连、菌丝新分枝处生长受抑制或分生孢子生长变形。研究表明,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对黄瓜靶斑病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通过离体抑菌试验,温室盆钵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离体抑菌试验表明,丙环唑能够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生长,EC50为0.045 μg/mL,并能够强烈抑制菌核产生,但不能抑制菌核萌发.温室试验表明,纹枯病菌经丙环唑处理后,致病力随药剂浓度提高而显著减弱;丙环唑可以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和叶鞘;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400 μg/mL丙环唑处理水稻,抑制病斑长度分别达到82.16%和76.61%,并随药剂处理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丙环唑对立枯丝核菌有较长的持效期,800 μg/mL处理水稻11 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0.1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的丙环唑乳油在有效剂量150 g/hm2下3次喷药后14 d的防效达到89.15%,丙环唑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表明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为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柿树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几种杀菌剂对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了柿树炭疽病菌Collel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菌的抑制作用;选择5种市售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 ℃,最适产孢温度为25~30 ℃,最适生长的pH值为5~6;在7种常用杀菌剂中,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对柿树炭疽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118 8、0.138 0、0.159 9和1.297 2 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5%咪鲜胺乳油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和25%戊唑醇水乳剂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0%、88.56%、87.82%。  相似文献   

19.
6种杀菌剂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药剂浸种、发病前药剂灌根、发病初期药剂灌根3种处理评价了6种杀菌剂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药剂中,以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6%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浸种处理对姜青枯病的预防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到了86.61%和84.86%,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7.36%和31.35%。发病前药剂灌根处理中,以40%噻唑锌悬浮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5×10~8个/mL荧光假单胞菌水剂的预防效果较好,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7.55%、83.30%和80.78%,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5.03%、38.63%和29.92%。发病初期药剂灌根处理中,6种药剂防效均在45%以下,且产量显著低于发病前药剂灌根处理,表明姜青枯病发病后施药防治效果较差,根据姜青枯病发病规律提前用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甘肃清水半夏疫病的病原及其防治药剂,对该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筛选防治该病的药剂。结果表明:半夏疫病的病原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寄生疫霉菌丝生长最适pH、温度分别为6.8与27.3℃;室内药效比较表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药效最好,1 200倍抑菌率均为10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药效最好,施药2次防效为97.4%,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施药2次后防效仅达7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