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况 鱼类养殖是继海带、扇贝、对虾以后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四次发展浪潮,特别是大菱鲆的引进,及半滑舌鳎、漠斑牙鲆、塞内加尔鳎等新品种的相继开发,和“深井海水+温室大棚”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确立,使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工厂化养殖水体己达500万米^2,年产值超过40亿元。在巨大的成绩面前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国的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主要以农户为主体,规模小、设施简陋,是建立在对地下海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和对沿岸生态环境的破坏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海水养殖正处于由传统养殖向工业化养殖方向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4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我国已经扭转了海水鱼类养殖长期滞后(与藻、贝、虾类相比)的局面,形成了北方以工厂化为主、南方以沿海池塘和网箱为主的养殖热潮,成功开辟了海水鱼类养殖主流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使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据各沿海海区的特点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发展环境友好型海水养殖系统,构筑符合国情的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环境友好型循环海水养殖精养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西部的渤海湾,有258km的海岸线,地下海水丰富,资源沿海岸线长达.50km。从2000年开始我市打井取地下海水(称为“井盐水”)进行工厂化养殖鲆鲽鱼类。本地区的地下“井盐水”温度常年在14℃=-20℃,盐度在25‰左右,适宜海水低温鱼类的养殖。“井盐水”的各种理化指标均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目前我市的井盐水工厂化养殖鲆鲽鱼类的面积已达到3万m2。工厂化养殖管理比较复杂,投资较大,生产成本高,因此,必须考虑技术配套和经济效益问题。我们在实施应用技术方面,在山东省一些专家的指导下,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技术要点,逐步完善其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4.
天津是国内工厂化海水养殖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近几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地下水的限采以及环保部门对养殖尾水排放的严格控制,海水工厂化养殖面临新的挑战。天津海水养殖发展一直受到土地和海水资源短缺因素的制约,天津海岸线为浅滩泥底潮汐带,海水比较浑浊,且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排放以及渤海和黄海较低的海水交换率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天津的气温变化大,适合室外露天养殖的时间短,但天津周边鲜活海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其丰富的地热资源及盐田卤水条件,促进了天津集约化的工厂化海水养殖的发展。回顾了天津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工厂化养殖设施装备的主要特点,分析、提出了海水工厂化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刺参地下井水工厂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参地下井水工厂化健康养殖,是利用工厂化养殖大棚和地下深井海水养殖刺参的新模式。养殖过程中以使用地下深井海水为主,无任何污染,真正实现了无公害健康养殖。地下深井海水夏季水温18~20℃,冬季水温维持在12℃以上,正在刺参生长适宜温度范围内,可以解除或缩短刺参的夏眠,加快冬季生长速度,缩短刺参的养殖周期,拓展了刺参养殖的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海水工厂化养殖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2004年全省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50万m^2,目前海水工厂化养殖发展态势仍呈方兴未艾之势。海水工厂化养殖迅速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新问题。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殷禄阁先生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针对我国近年出现的工厂化养鱼热潮,探讨今后发展工厂化养殖的技术和思路,特于今年7月份在山东省荣成举办了首期“全国海水工厂化养殖与管理专题研修培训班”,内容包括海水鱼、鲍和海参和工厂化养殖。本文综合报告了我国工厂化养殖概况、研修成果和今后的对策与建议,对我国今后工厂化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我国在经历了以海带、对虾、扇贝、海洋鱼类为代表的四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后,海水养殖业迎来了以海参为代表的第五次浪潮。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正朝着多品种、多元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海参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海参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多种海参养殖方式:围堰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室内工厂化养  相似文献   

9.
大菱鲆是我国北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河北及天津等地,不同地区的大菱鲆养殖模式不尽相同,养殖过程中的技术环节也有区别,而采用不同养殖技术路线对大菱鲆的生产成本产生明显影响。大菱鲆养殖在我国主要有开放式工厂化流水养殖、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及网箱养殖三种模式。大菱鲆属冷温型鱼类,其养殖水温通常在8~20℃,而循环水生物处理设施中硝化菌需要在15℃以上时  相似文献   

10.
生产能力反映出海水工厂化养殖企业的可蓄养生物资源量,是评估海水工厂化养殖企业生物资源资产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海水工厂化养殖的特点,提出了评估海水工厂化养殖企业生产能力的技术思路与原则,并在详细论述影响生产能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方法,同时阐述了此方法的实用性和对完善海域评估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菱鲆"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22  
大菱鲆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的引进一方面为我国北方沿海工厂化养鱼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另一方面又创立了“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新模式,大大丰富了工厂化养鱼的内容,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第四次浪潮”的形成与发展。本文综述了大菱鲆温室大棚式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养殖技术,以促进大菱鲆养殖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海水鱼类养殖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我国海水养殖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由藻贝虾养殖过渡到鱼类的养殖,而其代表性的养殖方式-浅海网箱养殖又标志着我国海水养殖业向养殖技术的先进性、养殖设施的完整性和养殖方式的集约性方向发展。因此,发展海水网箱将是我国扩大养殖区域,增加养殖面积的主要作业方式,也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新的潮流和新的增长点。本文就象山县如何开拓利用象山港浅海资源、发展海水网箱养殖,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烟台青鳞铺区域海水养殖入海排污口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建设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池塘梯度利用工程、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工程、池塘进排水控制工程、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工程、池塘岸堤绿化工程,打造海水养殖尾水梯度利用和现代生态渔业示范项目,提升了渔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了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能力,降低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障水产养殖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水网箱养殖鲈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正荣 《科学养鱼》1995,(11):17-17
海水网箱养殖鲈鱼技术鲈鱼属于浅海内湾性鱼类,喜栖息于河口或淡水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它生长快,肉细、味美,营养价值高,是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1994年,我在乐清湾海区进行了网箱养殖鲈鱼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简介如下:一、场...  相似文献   

15.
工厂化养殖是海水养殖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渔业的发展方向,其中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是目前工厂化养殖的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方向。山东省烟台市自2012年起就已确定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等7项技术为渔业主推技术。笔者针对烟台市工厂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大菱鲆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约占鲆鱼产量的80%。据2013中国渔业年鉴,2012年我国鲆鱼产量约为11.36万吨,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及天津、山东、江苏北部等沿海地区。在国家鲆鲽类技术体系技术推广和广大养殖者技术提升的作用下,大菱鲆养殖模式由单一的工厂化流水养殖转向工厂化流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在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下,生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水养殖鱼类引进的现状及其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我国海水养殖鱼类引进的现状,针对海水养殖鱼类引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海水养殖及其病害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海水养殖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近50年来,走过了藻类养殖、双壳贝类养殖、甲壳类养殖、鱼类养殖的发展过程,目前,海水养殖已成为我国渔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称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以鱿类养殖为发展重点的海水养殖业,然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逐步发展,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否有效地控制病害是关系到海水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就此提出了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9.
海水网箱混养黑鲷技术随着海水网箱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网箱群体密度的增大,养殖海区因残饵引起的海水富营养化加剧,鱼类病害频繁,生长速度明显减缓,直接影响养殖效益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施“海水鱼网箱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星火项目过程中连续两年在数百...  相似文献   

20.
海水养殖业合理的结构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福建省1983—2012年的海产品产量与海水养殖产量数据,研究了福建省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等海产品和海水养殖产品的产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水养殖主要以贝类、藻类为主,海洋捕捞主要以鱼类、虾蟹类为主;分析了福建省海水养殖的养殖比、面积、单产等的发展趋势,得出鱼类、虾蟹类增加趋势较大,增产潜力大;针对福建省海水养殖产量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结果可以为渔业部门指导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