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竹节参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之间的竹节参种苗鲜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存苗数和其他经济性状则有较大变化。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竹节参播种密度以播种量为300粒/m2,播种规格4cm×5cm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种子种苗出苗情况及蒙古黄芪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山西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及种苗移栽密度。[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分3种方式(60、75、90 kg/hm2),蒙古黄芪一年生种苗移栽密度分3种方式(8 cm×25 cm、12 cm×25 cm、15 cm×25 cm),研究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得出山西蒙古黄芪种子最适宜育苗密度和种苗最佳移栽密度。[结果]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试验得出,60 kg/hm2密度最好,其种苗株高为16.10 cm,茎粗1.50 mm,功能叶片数16.93个,主根长27.34 cm,根粗为4.35 cm;蒙古黄芪种苗移栽密度试验得出,12 cm×25 cm移栽密度最佳,其出苗率为90.67%,与8 cm×25 cm和15 cm×25 cm移栽密度相比,其一年生和二年生蒙古黄芪根系生长指标及种子药材产量相比均有所提高。[结论]山西蒙古黄芪种子的最佳育苗密度为60 kg/hm2,山西蒙古黄芪种苗的最佳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对比实验研究适宜本地区的黄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从种苗移栽时间、密度、种植方式、种苗大小四个方面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互助县黄芪最佳移栽时间为4月中旬,密度为300000 株/hm2,种植方式采用黑地膜全覆膜,选择直径大于0.5 cm、长度大于30cm的无分叉、根条均匀光滑的优质种苗。运用该技术栽培的黄芪出苗率高、产量高、品质佳、经济收益好,为互助县大面积推广黄芪种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找到黄精移栽的最佳时期,分清种苗优劣,保证种苗移栽质量,对贵州省凤冈县西山黄精GAP试验示范基地栽培黄精1年生种苗进行分级,将其分成4个等级,规定1、2、3级可以栽种,第4级不能用作种苗。对移栽期研究表明,黄精1年生种苗最佳移栽时间应选择在育苗第2年的12月,即大田成熟黄精采收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5.
进行白芨种茎、种苗采收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白芨种苗采收的适宜时间是4月30日前,采收的最佳时间是3月30日至4月20日。白芨种苗移栽的适宜时间是4月30日前,最佳时间是3月20日至4月20日。采收白芨种茎的适宜时间是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佳时间是9月底至10月底。  相似文献   

6.
以红颊草莓原原种苗、原种苗为试材,进行不同移栽时期高架基质育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南京地区,红颊草莓原原种苗适宜的移栽时期为3月31日(气温:6~27℃),原种苗适宜移栽时期为3月21日(气温:2~21℃),移栽越晚,匍匐茎、子苗数越少。  相似文献   

7.
湟源县高寒地区野生羌活的人工驯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活作为一种野生医药资源,人工种植尚在尝试阶段,湟源县经过多年的研究探讨,在提高其种子发芽率和种苗移栽成活率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能够指导生产实践的成功做法。包括温棚沙藏、防寒沟储苗、药剂浸种、药剂浸根、种苗移栽时期的确定、药用移栽苗的密度确定、田间管理中的打薹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汉中地区马铃薯试管苗不同移栽时间和密度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适于汉中市春季大棚移栽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0cm×5cm。  相似文献   

9.
以黄芪新品种陇芪4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春播育苗的黄芪种苗在当年秋季和来年春季不同期采挖,对黄芪的种苗质量、产量以及移栽后的返青率进行对比。揭示出不同采挖季节对蒙古黄芪种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探寻黄芪种苗最佳采挖季节。结果表明:来年春季采挖的黄芪种苗产量下降,根长、侧根、病斑数都有所增加,且侧根数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黄芪种苗的外观品相有所下降。移栽后返青起提前5 d,且返青率比秋季采挖黄芪种苗提高20%,且省去了冬季层级埋苗的人力成本和中间损耗,建议生产中采取来年春季采挖黄芪种苗。  相似文献   

10.
以湛江南方种苗中心生产的网袋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桉树网袋组培苗移栽技术,主要探讨不同移栽场地、不同移栽月份对网袋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大棚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6.5%,最差的是露天场地移栽,为92.03%;9~10月份移栽成活率最高,为95.43%,次年1~2月份最差,为92.43%,移栽最佳组合是9~10月份在温室大棚移栽,成活率达到96.9%。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Science (New York, N.Y.)》1942,95(2466):356-357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