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4年5月和龙某麝鼠养殖户送检2只死亡的成年麝鼠,结合流行情况及剖检变化,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菌型及毒素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与肠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同时进行了药敏试验,两种菌均对头孢他啶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5麝鼠疾病的防治 麝鼠疾病防治是进行人工养殖麝鼠的关键环节.应提倡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传播.麝鼠的传染病主要有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克雷伯氏菌病;普通病主要有门齿过长、感冒、中暑和胃肠炎等.  相似文献   

3.
疾病防治是进行人工养殖麝鼠的关键环节.麝鼠的疾病主要有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克雷伯氏菌病以及门齿过长、感冒、中暑和胃肠炎等.  相似文献   

4.
麝鼠(Onda tra Zibe Zhica)克雷伯氏菌病又称麝鼠多发性脓肿,是由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 lla Pneumoniae)引起的一种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的慢性传染病。该病幼鼠易发,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5.
麝鼠因其分泌的麝鼠香具有与林麝麝香类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麝鼠的人工养殖,但关于麝鼠泌香机制的研究却进展缓慢。通过对麝鼠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麝鼠香腺的组织解剖结构、激素与麝鼠泌香的关系以及麝鼠香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综述,剖析了当前麝鼠泌香机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入研究麝鼠的泌香机制和提高麝鼠香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麝鼠的饲养模式□林晓华麝鼠皮在国际裘皮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素有“软黄金”之美誉。在我国,麝鼠已被国家列为外贸重点发展的毛皮动物,麝鼠皮是国家指定收购的裘皮。近年来,天然麝香货缺价高,而人造麝香又有致癌物质,故麝鼠香是天然麝香最理想的新药源。公麝鼠两侧腹...  相似文献   

7.
麝鼠香是成年雄性麝鼠香腺囊中的分泌物.有人称为美国麝香.麝鼠香的抗炎、耐缺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及负性肌力等药理作用与天然麝香相似,还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及促进动物生长等活性.在医药及日化工业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992年我所已完成了麝鼠人工活体取香及产品利用研究项目,通过了成果鉴定.获吉林省科学进步三等奖.麝鼠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现将麝鼠人工活体取香的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体外细胞分泌与自然分泌的麝鼠香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方法薄层层析和GC-MS联用技术。结果体外细胞分泌的麝鼠香与自然分泌的麝鼠香均含有环酮类、烷类、酯类、醛类和有机酸类成分。结论体外细胞分泌的麝鼠香其化学成分与自然分泌的麝鼠香相近,均含有动物香料成分化学基础,呈现出了天然动物香料的主要特征,为麝鼠香新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天然动物香料麝鼠香体外细胞分泌研究”于2005年列为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050552),经过3年来的研究,体外细胞分泌麝鼠香获得成功。本项实验通过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终于在传代细胞第3代细胞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出天然动物香料麝鼠香。经过化学分析,体外细胞分泌的麝鼠香与自然分泌的麝鼠香均含有环十七烷酮、麝香酮以及环烷类、酯类、醇类和醛类等成分。这些成分构成了天然动物香料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0.
麝鼠,体重 1. 25公斤~ 1.5公斤,原产北美洲,故所产的香又称“美国麝香”,含有与天然麝香相同的麝香酮,十五、十七环 (烷 )酮等主要成分。麝鼠香能降低血压及血管外周阻力,有效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流量,并有兴奋神经、抗疲劳、消炎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特殊作用,故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麝鼠毛皮的绒毛密度和细度分别占所有毛动物的第三、四位;毛皮沥水性和不湿性仅次于水獭皮,色彩绚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保暖性。国际裘皮市场素有“软黄金”之称。因麝鼠以食草为主,饲养成本低,繁殖率和成活率比香灵猫高得多。现将麝鼠的几种…  相似文献   

11.
两种物理方法破碎大肠杆菌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超声波和反复冻融两种物理方法,对一定浓度的标准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破碎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超声波破碎法达到97%以上的破碎率所需时间为30~50min,尤其是菌液浓度为每毫升50亿,用Ф10变幅杆破碎,30min破碎率可达99.9%。而反复冻融破碎,无论液氮的低温冷冻人为速溶或自溶,还是采取冷冻箱的冻融,达到50%以上的破碎,要耗时数小时,且要经过预冷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广西区内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南宁市和贺州市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叶(编号:WM0922)和病果(编号:XD0611)样品,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观察菌落形态和培养性状、测定其生理生化性状及比对分析16S rDNA序列,对供试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编号WM0922的病叶上分离得到5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3株菌株(WM0922-2、WM0922-3和WM0922-4)具有致病性;从编号XD0611的病果上分离得到8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4株菌株(XD0611-5、XD0611-6、XD0611-7和XD0611-8)具有致病性;择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WM0922-3和XD0611-7进行后续试验,发现二者均可侵染葫芦子叶,革兰氏反应均为阴性,培养性状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一致,对比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与Acidororaxcitrulli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结论】引起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avenae subsp.citrulli)。  相似文献   

13.
采用PDA平板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牛心朴子提取液对稻瘟病、灰霉病的抑制作用和毒力。结果表明:提取液对两种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并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升高,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添加附着剂的牛心朴子提取液无明显增强其抑制稻瘟病菌生长的作用;附着剂对低浓度牛心朴子提取液有增强其抑制灰霉菌生长的作用,对高浓度牛心朴子提取液则无明显增强其抑制灰霉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决明子对两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枯萎病茵(Fusarium oxysp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两种病原茵为供试菌种,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决明子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决明子对两种病原茵茵丝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时辣椒枯萎病菌抑制率较强,EC_(50)为0.57 mg·mL~1。本结果也表明决明子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亚华15品种甜椒为试材,对甜椒贮藏过程中病原菌的种类、存在部位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椒贮藏前的主要潜伏侵染菌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辣椒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果蒂带菌率最高;贮藏期引起果蒂和果柄腐烂的主要致腐菌为镰刀菌(Fusarium sp.)和辣椒软腐病菌,主要引起果肉和果蒂发病,同时盘长孢状刺盘孢也能够引起果蒂和果肉腐烂;贮藏前的表面消毒处理可以降低贮藏期的病害发生率和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在含有丙烯酰胺单体的培养基中进行菌种驯化试验,测定降解效率,从中筛选出了3株丙烯酰胺优势降解菌;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两两组合,研究复合菌的降解性能,初步鉴定其中1株为假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另2株为奈瑟氏秋菌科不动杆菌属。通过对正交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和从工业应用角度考虑,最终确定2株奈瑟氏秋菌科不动杆菌属菌种为降解丙烯酰胺的最佳复合菌。  相似文献   

17.
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4个抗原结构域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进行原核表达,以期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为检测猪瘟抗体的ELISA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技术扩增了重组S21质粒载体上的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域ABCD,A1A2,B和C。分别将4个片段克隆于pMAL-p2X载体中,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域片段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将4个片段分别转化到表达菌TB1、BL21、BL21-CodonPlus(DE3)-RP和BL21(DE3)中,共得到16株重组表达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域均可在这4种表达菌中表达,但以BL21-CodonPlus(DE3)-RP的表达效果最好,可表达出可溶性并且产量较高的目的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可以被猪瘟阳性血清和针对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结论】只表达目的基因的抗原结构域,可以缩短表达片段的长度,有利于获得可溶性目的蛋白,并且具有良好的血清学反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炭疽病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进境船舶上携带的带病马铃薯薯块进行了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明确其检疫重要性,并对病菌的快速鉴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已有的巢式PCR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病原菌为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巢式PCR中用特异性引物Cc1NF1/Cc2NR1扩增C.coccodes得到了349bp特异性条带。[结论]巢式PCR方法可以用来对C.coccodes进行快速鉴定,该病原菌是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原真菌,在国内口岸属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19.
猪源转移因子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鼻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取正常猪脾脏用冻融—透析法制备转移因子(TF)的操作方法。通过系列试验TF含有15种氨基酸,蛋白反应阴性,无热源无抗原性,可通过半透膜,是一种多肽和单核苷酸物质。TF能激发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自制了数批TF,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鼻炎进行了治疗试验,1988~1989年在河南省五个鸡场共治疗12,720只病鸡,治愈率为85%以上。在常发此病的疫场预防了2,900只鸡,结果表明肌内注射较饮水预防效果好。TF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制备简单,安全有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20.
影响棉花烂铃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改英  许永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898-1898,190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黄河流域棉区直播棉烂铃流行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烂铃流行期间,雨日、雨量和菌源基数是影响烂铃流行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