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茶叶》2011,(3):62
武夷山市天邑茶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注册资金1 000万元人民币。公司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武夷山(武夷山市旗山工业园区),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拥有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和现代岩茶生产加工工厂,是国内专业从事武夷岩茶种植、生产、销售、研究及中国茶文化推  相似文献   

2.
岩上茶     
武夷山市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是集科研、生产和营销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坐落于武夷山市旗山工业园区,拥有的茶园基地全部在景区内。本所自创办以来,即开展岩茶加工工艺改进和提高品质实验、有机茶栽培管理模式实验、武夷名枞选育新品种引进区域实验、岩茶加工设备改进实验、燃改实验等是福建省科技  相似文献   

3.
《福建茶叶》2006,(2):F0004-F0004
武夷山龙禹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武夷山市天游茶厂.属国有企业.座落于武夷山风景区内,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越。该公司远离生活区和日工业区.无生活污染及工业的“三废”污染。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肥沃.为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拥有茶叶专业科研人员10余人.3000余亩茶园,年产乌龙茶1500担.和各类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4.
《福建茶叶》2006,(4):F0004-F0004
武夷山龙禹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武夷山市天游茶厂,属国有企业,座落于武夷山风景区内,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越。该公司远离生活区和工业区,无生活污染及工业的“三废”污染。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肥沃,为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拥有茶叶专业科研人员10余人,3000余亩茶园,年产乌龙茶1500担,和各类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5.
《福建茶叶》2009,32(1):54-55
为提升福建省武夷岩茶的质量水平,推动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日前,武夷山市依据GB/T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文本启动了全国首创的武夷岩茶国家实物标准样品第四次复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发扬悠久茶文化,树立武夷岩茶中华名茶形象、适应世界双遗产的更高要求,"2000年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节暨‘凯捷杯'茶王赛"于7月底在武夷山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7.
采集武夷山市岩茶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内10个茶园的土壤、温度、湿度数据,并对这10个茶园内的肉桂茶树鲜叶及其加工制作的武夷岩茶成品茶进行理化成分检测,探讨武夷岩茶的品质与土壤等微域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名岩区的微域环境优于丹岩区,名岩区所制茶叶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8.
保持武夷大红袍茶树无性系后代成茶品质优异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乃我国著名茶区,也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之一,历史悠久,唐代武夷岩茶已是上层社会馈赠之珍品,宋代列为贡品,元代于武夷山之九曲溪之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专事贡茶采制,明末清初开始研制乌龙茶。  相似文献   

9.
肉桂是武夷岩茶的后起之秀。改革开放以来,武夷山市的肉桂品种发展迅速,茶园从1984年的66公顷发展到1997年的2133公顷,十三年增长323倍;产量从1984年的2吨多提高到1997年的257.64吨,增长126.8倍。但由于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生产者对发展肉桂存在着盲目性,产销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致使1997年肉桂芝茶滞销较严重,给武夷山市茶农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就肉桂岩茶为何会出现滞销和怎样促销进行探讨。一、肉桂滞销原因分析(一)盲目发展,肥培管理跟不上,鲜叶内含物发生变化,影响成茶品质的提高。肉桂品种原产地在武夷山和星村沿着…  相似文献   

10.
正武夷山市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该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以来,随着武夷山双世遗产品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武夷岩茶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喜爱。武夷岩茶通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至2018年底全市武夷岩茶种植面积达14.8万亩,分布在全市15  相似文献   

11.
武夷岩茶生产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夷岩茶主要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目前有茶园面积13万亩左右,茶叶产量约7000吨,茶叶总产值10多亿元,茶叶企业(包括小作坊)有2000多家,茶叶是武夷山人民致富的第一产业。武夷岩茶产区除水仙、肉桂主栽品种外,现有名枞、单枞众多,如茶王大红袍就有拼配大红袍和纯种大红袍之分,拼配大红袍由水仙、肉桂及其他品种、甚至陈茶拼配而成,而纯种大红袍也有奇丹、北斗1号等不同观点。名枞如水金龟、铁罗汉、半天妖、白鸡冠,还有向天梅、胭脂柳、留兰香、玉麒麟、  相似文献   

12.
浅谈武夷山市茶叶的产地与品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夷山市茶叶生长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下 ,加上武夷山茶农精湛的制茶工艺 ,使其品质特征形成特有的色、形、香、味 韵。但是 ,在武夷山市境内 ,各生产茶叶的地点不同 ,其茶园土质 ,海拔高度 ,周围小气候等自然环境不同 ,生产的茶叶品质存在较大差异。1 武夷山景区内茶叶及品质武夷山悬崖绵亘 ,岩头兀突 ,烂石沃土 ,气候温和 ,且泉质清冽、云气绝佳 ;从山顶到山脚 ,山坑、岩壑间到处都有种茶 ,其主产地有马头岩 ,天心岩 ,慧苑 ,竹窠 ,碧石 ,九龙窠 ,燕子窠 ,御茶园 ,水帘洞 ,玉花洞 ,桃花洞 ,佛国 ,桂林 ,三仰峰等等。武夷山茶叶花色品种很多 …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市属中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8℃左右,年降雨量2000mm,大部分茶区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土壤,PH值为4.5~6.0,是理想的乌龙茶生产地。目前武夷山拥有茶园9.6万亩,年产毛茶500多t,产值1亿多元,其中相当部分茶叶的初制是由农家茶厂加工完成,这一结果造成武夷山市精品茶少,大宗茶多,茶叶商品经济综合指数相对偏低,针对这一现象,本人花了近三个月时间,对武夷山市农家茶厂进行系统调研,现就武夷山市农家茶厂的现状及发展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市现有茶园9.6万亩,年产毛茶5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目前尚有许多茶山被不断开垦出来,然就产品而言,精品茶少、大宗茶多,茶叶商品经济综合指数偏低,严重地制约了该市茶叶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茶叶作为三类产品,贸易异常活跃,但交易的条款也日异苛刻,有机生态化经营模式是茶业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现就武夷山市茶业的发展谈几点建议:1. 巩固岩茶 培育天心品牌1.1 完善茶园管理,力争提高茶园单产目前全市岩茶面积近万亩,平均亩单产不足40kg,产品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该项措施主要是立足在无公害管…  相似文献   

15.
<正>武夷山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名山名茶交相辉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可复制的。武夷岩茶品质卓越,风格独特,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的因素很多,从茶树品种、茶园栽培管理、鲜叶采摘、加工工艺、制茶器具、设备到拼配包装和贮运,贯穿整个茶叶生产和流通全过程。但是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更是影响岩茶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泰宁县地处闽西北武夷山脉南麓,县域面积1540平方公里,总人口14.1万。茶产业是泰宁县传统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扶政策,促进了茶产业健康发展。全县现有茶园约2万亩,其中开采茶园约1.35万亩,茶业年产值约6000万元。一、泰宁茶产业优势1.独特地理造就了"韵"味明显的岩茶目前,岩茶主要产于闽北武夷山一带。泰宁县提倡发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市示范茶场邀请对岩茶制造具有经验的专家,于五月一日至十日先后在武夷山示范场与武夷山茶科所进行不同品种(水仙、肉桂、梅占)和不同工艺(武夷、闽北、闽南与革新)的对比试 验。目的在于重振溪边奇茗的盛誉,探索克服采摘期集中,高峰突出造成的技术难题的途径。 经过20余批的测试结果,现行的乌龙茶综合做青机加以改进后,可以适用于岩茶做青工艺。同时,在高峰期中采用热风萎凋以及缩短做青时间等技术处理,能够避免鲜叶积压,达到稳定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我国名茶之一,产于福建崇安武夷山。山多岩石,茶树长于岩峰,可谓无岩无茶,非茶不岩。岩茶习惯上分为名枞、单枞奇种、奇种等。奇种,是采制正岩的菜茶制成;单枞奇种,是在正岩茶园中选拔较优良的单株单独采制;名枞是从优秀茶树中再选育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武夷岩茶随着武夷山双世遗的申报成功,武夷山旅游的升温,武夷山茶文化的大力推广,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股武夷岩茶热迅速在全同各地兴起。武夷岩茶成为武夷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人们对旅游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养身、度假、休闲、生态体验等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本文立足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的地理优势,结合武夷山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品牌,提出建设休闲观光茶园规划设计思路和建设模式,对武夷山市茶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和旅游开发方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