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昌立  李树川 《中国麻作》1996,18(1):1-6,36
通过对苎麻不同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的再生植株进行观察与鉴定,分析了经过组织培养循环所创造的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频率高、类型多的特点,而其中超亲变异的出现,证明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苎麻品种改良是可行的,并据此提出建立苎麻生物技术育种新途径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特点,获得体细胞无性系的关键技术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棉花品种改良上的应用三个方面评述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棉花优异新种质的研究现状和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粱体细胞无性变异系田间选育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粱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多品种、多代数、大群体的种植观察和鉴定分析,初步明确了高粱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变异特点,建立了高粱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田间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份无性系变异体后代的性状相关和广义遗传力分析以及68份体细胞无性系R_1、R_2、R_3的株高、抽穗期变异分析表明:R_2、R_3代的性状变异水平明显低于R_1;R_2和R_3代保持R_1变异水平的无性系比例很低。通过体细胞培养容易获得微效变异,而获得大变异的频率很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R_3的多数性状遗传力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对优良无性系变异体的选择R_2代便可开始,R_3代便已趋稳定。相对于其它手段创造的变异,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有一定的优越性,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陈举林 《玉米科学》1994,2(1):018-020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变异范围较广泛,单基因或少数基因变异的情况较多,因此适合于用来对现有品种进行有限的修饰与改良,这种变异是作物改良又一新的变异来源.自60年代以来,由于细胞组织培养的迅速发展,已可获得多种植物的再生植株,其后又不断发现再生植株广泛地存在着遗传变异,即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现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已被确认为一种新的遗传变异来源,可作为植物品种改良的有效手段.我国自70年代末开始对细胞组织培养中的变异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品种改良,其后又进行了抗性突变体的筛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刘惠芬 《杂粮作物》2000,20(2):18-20
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由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的许多植物并不是纯系 ,其变化范围很大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不同品系杂交所产生的变异 ,实验室技术有时能把这些变异引向选育的方向 ,如增加抗病性 ,这种新特性不仅能保持在成年植株中 ,而且能遗传给后代 ,即所谓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Burk等首先在烟草的二倍体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中发现遗传变异 ,之后 ,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其它作物上均发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能为育种者提供新的材料来源 ,对由于近亲繁殖而遗传基础狭窄的作物来说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提供重要的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9 个苎麻杂交组合及亲本纤维支数的分离变异,分析了叶柄色,雌蕾色等主要形态特征变异与纤维支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苎麻杂交组合纤维支数的变异幅度、分布频率一般要比亲本无性系宽广,变异系数要比亲本大,组合变异系数为14.99% ~18.71% ,而双亲无性系的变异系数为11.27% ~15.87% ,前者平均比后者大3 个百分点,但也有一些组合变异系数与亲本无性系相当或接近。组合群体中叶柄色、雌蕾色等变异类型与主类型的纤维支数几乎无差异,它们之间无明显的连锁关系。因此,所选组合只要平均纤维支数及其变异系数与对照相近,产量优势又十分突出的话,生产上完全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施继卫  杨燕 《中国麻作》1999,21(4):7-11
研究了9个苎麻杂效组织及亲本纤维支数的分离变异,分析了叶本届柄色,雌蕾色等主要形态特征变惜民纤维支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苎麻杂效组合纤维支数的是幅度、分布频率一般要比亲本无性系宽广,变异系数要比亲本大,组合变异系数为14.99%~18.71%,而双亲无性系的变异系数为11.27%~15.87%,前者平均比后者大3个百分点,但也有一些组合变异系数与亲本无性系相当或接近。组合群体中叶柄色、雌蕾色等变异类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后代材料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HMW-GS及SSR位点变异情况,对宁春4号、陇春21号和花培9355三个小麦品种的无性系R4和R5代材料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HMWGS组成及SSR位点进行检测和鉴定,并分析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三个小麦品种无性系后代中,编码HMW-GS的三个位点均可发生变异,不同基因型材料的无性系后代的变异频率和位点并不相同,同一基因型无性系后代的不同编码位点的变异频率也不相同;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出现超亲变异,其中大部分材料在R4代中表现出的变异性状能够稳定传递到R5代中。小麦体细胞无性系SSR位点的变异具有基因型依赖性,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变异频率与SSR位点变异频率无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突变体的RAPD鉴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综述了无性系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变异的原因、在育种上的应用、发展前景及其突变体的RAPD鉴定分析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小麦株高、熟性、产量、育性、品质、抗性等育种方面的应用及应用中存在的愈伤组织再生能力下降、变异类型复杂、表型变异能否稳定遗传、遗传分析相对缺乏等问题作了全面的综述,并对其在小麦育种中应用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耐光氧化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已知耐光氧化的中粳02428与中国91,不耐光氧化的中籼842、酶选明恢63-38、酶选明恢63-53、桂朝2号为供体亲本进行体细胞无性系的培养。从不耐光氧化亲本中可以产生耐与较耐光氧化的无性系变异体,并且突变频率较高,耐光氧化亲本的无性系后代仍然是耐光氧化的,初步观察到耐光氧化变异体具有遗传稳定性。源于中国91的变异体CX1的R5代与R6代孕穗期倒2叶光氧化级数均为Ⅰ级,源于842的变异体842后实的R2代与R3代孕穗期倒2叶光氧化级数均为Ⅱ级。  相似文献   

13.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其应用于棉花育种的前提是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诱导再生植株体系.本文简要综述了棉花离体诱导植株再生研究的现状,重点讨论了棉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表现、利用方法及机理,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产生大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在二个连续有性世代中的遗传。初步探索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大麦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成的杂交稻汕优37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variation,SV)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在恢复系改良中,我们利用该技术育成了371等突变恢复系,用珍汕97A和恢复系371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371于1998年5月通过了浙江...  相似文献   

16.
1983~1985年以“黄壳早”、“芦竹青”、“古巴苎麻”和“武冈红皮种”为材料进行自交,并观测了自交一代的分离和变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自交一代的形态分类,可将“芦竹青”繁殖后代分为40个类型,“芦竹青”自交一代的麻骨颜色分离为四种,其分离比例为9.3:4.2:3:0.7,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②个体间产量性状差异很大,株高变异为0.23~1.68m,茎粗变异为0.48~1.14cm,有效株变异为1~23株;③40个类型的纤维细度的变异呈正态分布,变异为1168~1905公支,最细的类型和最粗的类型相差747支上述结果表明:苎麻自交后代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细度均产生显著的分离和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粱体细胞优良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中存在着广泛自发的和诱发的变异现象。1981年Larkin等系统地论述了在植物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的无性系变异以来,利用无性系进行突变体筛选来改良农作物品种越来越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对体细胞无性系的大量研究在于探讨其培养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小麦体细胞无性系抗条锈病的生化机制,测定了接种条中32号条锈菌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叶片中的3种酶活性.结果表明,接种条锈菌后,4-8组织中的PAL、PPO、POD活性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供体亲本永良4号的这三种酶活性也升高,但变化平缓,酶活性高峰值低.说明组织培养产生了酶活性变异,这种变异有利于抗病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是体细胞元性系4-8抗条锈病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符家平  汪波  洪果  彭定祥 《中国麻业科学》2009,31(4):225-227,241
以转PSAG12-IPT基因苎麻T0代的株系及对照为材料,在每季麻收获前后,分别对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株系P502的主要性状指标优于受体品系5041:大部分株系部分性状指标优于对照,部分性状指标劣于对照:少数株系的某些性状甚至发生了特殊变异.可见,转PSAG12-IPT基因苎麻T0代株系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异,这些变异为苎麻育种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更好地应用于作物品种改良,以小麦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后代为材料,研究了其染色体和DNA的变异.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后代与未经培养的亲本相比,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发生异常,终变期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而且早期世代变异幅度大.但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渐趋稳定,至第五代基本稳定.对农艺性状已稳定的再生植株第九代不同株系总DNA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表明,不同株系与未经培养的亲本相比在DNA水平上存在变异,出现亲本特异性谱带缺失,该类株系表现为矮秆、早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