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卵形鲳鲹仔稚鱼异速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统的理论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孵化后卵形鲳鲹1~36日龄仔、稚鱼各器官测量和分析,研究其在早期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其生态学含义,以期为卵形鲳鲹的人工繁殖、育苗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卵形鲳鲹仔、稚鱼的感觉、呼吸、摄食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在头部器官中,吻长、口宽、眼径和头高在仔鱼期均为正异速生长,稚鱼期头高为等速生长,吻长、眼径和口宽为负异速生长。在身体各部位中,仔鱼期头长、体高和尾长为正异速生长,躯干长为负异速生长;稚鱼期各部分皆为等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仔鱼期卵形鲳鲹胸鳍长、尾鳍高和臀鳍长为正异速生长,尾鳍长为等速生长,背鳍长为负异速生长;稚鱼期背鳍长和臀鳍长为正异速生长,胸鳍长、尾鳍长和尾鳍高为等速生长。卵形鲳鲹这些关键部位的快速发育,使外源性营养开始后以最小的代谢损耗获得了生存能力的显著提升,对适应复杂的生存压力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球等鞭金藻培养液中卵形小球藻的繁殖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利 《水产科学》1995,14(1):21-23
不同藻类生长、繁殖的生态条件是不尽相同的利用球等鞭金藻(Isochysisgalbana)与其污染藻-卵形小球藻(C.ovalis)生态习性的差异,在培养过程中对藻液PH值进行人工控制,使其保持在球等鞭金藻生长的适宜范围之内,从而达到促进球等鞭金藻生长,控制卵形小球藻繁殖之目的。本文通过对3组污染程序不同的藻液的对比培养实验发现,在温度范围17-18.4℃,照度范围3000-8000Lux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河蟹学名中华绒螫蟹,隶属甲壳纲,方蟹科,绒螯蟹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是一种在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著名大型食用蟹。它的“老家”在海洋,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淡水生活,完成了海洋向陆地的迁移,但其繁殖生理仍未“忘祖”,依然需要在海淡水交汇处的河口区域繁殖,其生活史从亲蟹产卵孵化始,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发育至成蟹。  相似文献   

4.
黄腹彩龟别名彩龟、黄肚红耳龟、黄耳龟,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性成体龟背甲可长达29厘米,背壳盾上有黄色条纹,头部眼后具有形如耳状的黄色斑块。雌龟及幼龟背甲下缘和腹甲呈菊黄色,腹部各盾上有1~6对浅棕灰色斑,每片下缘盾的后部有暗灰色环形斑块。雄性成体龟多呈灰黑色,眼后黄斑明显缩小。前肢具黄色细条纹。1.2习性黄腹彩龟以水栖为主,有晾晒背甲习性,喜温暖畏寒冷;幼体偏肉食性,很易驯食浮性配合颗粒饲料,成体龟食性杂。1.3生长与繁殖该龟生长较快,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快于红耳龟,每平方…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养殖经济品种。河蟹通过海水繁殖,第Ⅴ期溞状幼体经3~5 d发育蜕皮后即变态为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大眼幼体呈龙虾型,既可游泳、又可爬行,体形扁平,胸足5对,具有大螯和口器,杂食偏肉食性,可主动捕食大型浮游动物。大眼幼体已具备较强的渗透压调节能力,经过几天的逐步淡化  相似文献   

6.
细鳞斜颌鲴的生物学特性与资源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细鳞斜颌鲴是一种优良养殖品种,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腐屑和状生藻类。群体生殖力强,在水体中能自然产卵繁殖,生长快、疾病少、易捕捞、适应性强、易形成种群。总结报道了其生活习性、生长特性、繁殖生物学、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驯化及引种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隶属甲壳纲,方蟹科,绒鳌蟹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是一种在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著名大型食用蟹.它的"老家"在海洋,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逐渐适应了淡水生活,完成了海洋向陆地的迁移,但其繁殖生理仍未"忘祖",依然需要在海淡水交汇处的河口区域繁殖,其生活史从亲蟹产卵孵化开始,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发育至成蟹.  相似文献   

8.
郑延平 《内陆水产》1999,24(8):20-21
眼斑水龟生活在山涧溪流中。其甲长15cm左右;头背皮肤光滑,灰棕色,布满黑色或铁锈色虫状斑纹;头后两侧各有1~2对眼斑状花纹,其中1对黄色,色彩明亮,老年的眼斑水龟体色较灰暗;其颈具有黄色纵纹,背部3条尤为明显,背甲较平,具一纵棱;颈盾窄长,前窄后宽...  相似文献   

9.
以初始体质量为(13.88±0.28)g的卵形鲳鲹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盐藻添加量(0.0%、0.1%、0.2%、0.4%、0.8%、1.6%)饲料对其体色和生长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每日饱食投喂2次(8:00;17:00),试验周期为56d。结果显示,盐藻添加量为0.1%~1.6%时,随着饲料中盐藻水平的提高,卵形鲳鲹背部和腹部黄色值(b*)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饲料中添加盐藻可明显改善卵形鲳鲹体色;与此同时,卵形鲳鲹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盐藻水平的上升呈下降趋势(P0.05),未添加盐藻的对照组具有最高蛋白质效率和最低饲料系数,且与盐藻添加量为0.4%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盐藻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饲料盐藻水平对卵形鲳鲹体成分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黄新岩 《科学养鱼》2001,(12):49-49
一、马齿苋的栽培特性马齿苋也称长寿菜,可供人们食用,是一年生肉质草本,在我国各地都有野生,丘陵山地适宜生长,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马齿苋性喜高温高湿、耐旱,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有“晒不死”之说。发芽温度在20℃以上,最适25~30℃,植株生长的适温为20~30℃,随温度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栽培中应重点施用氮素肥料,并保证水份供应。二、马齿苋的栽培方法马齿苋可用分根、压条和种子繁殖方法:1.分根繁植利用成熟老株繁殖,将其从基部分枝处劈开,每枝都要带着须根,稍晾干些即可定植,行株…  相似文献   

11.
对辽东湾夜光藻赤潮和叉状角藻赤潮成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95年、1999年发生在辽东湾的夜光藻赤潮及1998年发生的叉状角藻类潮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夜光藻与蚤状角藻都具有鞭毛,夜光藻完全异养,叉状角藻则以自养为主,同时兼有异养。 同样条件下,这两种甲藻甲于其运动特性,可以选择光照适宜和营养丰富的水层,更有利于生长繁殖,比其他硅藻类更易形成赤潮。同时外部的环境条件下,包括生物的,海水的理化因子及气象要素也是每次赤潮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红鲫(R6dCrUCisnCSrp),是鲫的一个变种,具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因其体色鲜艳耐低氧,适温广,生长快而备受人们的青盯在观赏鱼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为了探讨红鲫的繁殖技术,我们于1997年5月在们北省淡水养殖试验示范场进行了该鱼的繁速试验.现将试验报告如下:一、雌雄些别与亲鱼选择红鲫雌雄亲鱼鉴别在繁殖季节很容易;雄性亲鱼田鳍第l~Zff条上缘有向后倾翻的锯状齿,用手横摸有出手感,这些锯状齿生成后不会消失。尾柄较长,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性亲鱼胸给光滑,政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肛门红肿充血.尾柄较短。…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3,(9):66
随着饲料作物生产成本的日益增加,人们对于猪的饲料利用效率越来越重视,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随着对猪生长速度、瘦肉率以及母猪繁殖性能等性状遗传改良取得明显进展,猪的饲料利用效率已成为重点选择的重要经济性状。在Cai等(2008)的研究中,通过对RFI的5个世代的选择,其饲料利用效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14.
孙明  段妍  柴雨  董婧  王一彤  邢勤旺  李楠 《水产学报》2020,44(12):2007-2016
无性繁殖是水母螅状体有效补充种群数量及扩展栖息地的重要方式,为正确掌握海月水母的无性繁殖方式进而深入了解其生活史,在显微镜下常年观察并详细描述了海月水母螅状体进行匍匐茎生殖、芽体生殖、足囊生殖、繁殖体生殖、纵向分裂生殖和破裂生殖等复杂无性繁殖方式的过程,发现繁殖体生殖可产生浮游态繁殖体芽,在水中漂浮并生长发育成螅状体,新发现一种破裂生殖方式,仅发生在螅状体极度饱食的状态下。对6种无性繁殖方式的行为特征和功能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匍匐茎生殖和破裂生殖有利于螅状体种群快速增加个体数量,芽体生殖和纵向分裂生殖有利于子代幼体生长,足囊生殖有利于种群抵御不良的环境条件,繁殖体生殖有利于种群随水流进行长距离迁移,以扩展或转移栖息地。研究表明,不同的繁殖方式是海月水母应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繁殖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卵形鲳鲹属于鲈形目、鲈亚目、够科,鲳鲹亚科、鲳鲹属,俗称黄腊鲳、短鳍鲳鲹、金鲳、红三等,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澳洲、中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日本、美洲热带和温带的大西洋、非洲西岸等地。其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为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该鱼生长速度快,从种苗开始养殖4~6个月个体可达400~600g。1.繁殖技术1.1繁殖习性在海南省三亚海区经强化培育的卵形鲳够3龄鱼(及以上)可达到性成  相似文献   

16.
2000~2001年,我们在城阳区红岛镇2 000亩浅海滩涂进行了条斑紫菜立体生态养殖,获得了总产值1440万元,总利润740万元,亩利润3 700元的好成绩。1 生物学特征 条斑紫菜的生活史为2个明显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组成,即人们叫做“紫菜”的叶状体阶段和生长在贝壳里微观的丝状体阶段。 条斑紫菜的叶状体为藻膜状,大体上可分为叶片、基部、固着器3部分,以其基部细胞向下延伸的假根丝固着在生长基质上,体形叶片状、卵形或长卵形,体高一般为 12~30 cm,藻体厚 35~50 μm。 丝状体是由叶状体产生的果抱…  相似文献   

17.
三、摘要本文根据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东姜庄贻贝养殖海区的两年调查研究资料,概述了中华豆蟹对贻贝人工养殖的危害情况,着重探讨描述了中华豆蟹的繁殖、早期发育和幼体发育变态及其生活特点: 1.中华豆蟹的繁殖期是6月下旬到10月下旬,繁殖盛期是在7月下旬~9月上旬,正值全年的高温期。雌雄蟹的特征主要靠腹部的形态来区分。雌性亲蟹在抱卵前已交尾,排卵时即已受精,受精卵附着于雌蟹腹部4对附肢刚毛上进行早期发育。中华豆蟹有14~25%的个体具有在一个生殖季节进行两次繁殖的现象,按不同大小的个体,第一次散籽量为817~11533尾,两次合计散籽量为1588~16378尾不等。雌蟹参加繁殖的最小个体一般为5毫米以上,个别曾发现有4.5毫米的个体也参加繁殖。 2.中华豆蟹的早期发育是指自受精卵到破膜成为第一期溞状幼体阶段,这阶段是附着在母体的腹部渡过的,时间约需一个月左右。卵裂方式为完全均等分裂类型。胚胎发育经过2、4、8、16……多细胞期,再经过囊胚、原肠,逐渐形成原潘状幼体,最后破膜离开母体到水体中营浮游生活。 3.中华豆蟹的幼体变态发育是指从溞状一期到幼蟹阶段,这个阶段需经5次蜕皮后才能完成。每蜕皮一次就变态一次,也就分成一期。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幼体发育阶段: (1) 溞状幼体:前部宽大,后部细长,外观呈“逗号”状。有头胸甲,头胸甲上无刺,有一对复眼,出现口器和消化器官,靠外界摄食生长。体躯分6节。各对附肢先后出现。共分三期,以两对长附肢末端的刚毛数目为各期形态的主要鉴别特征。有极强的趋光性,靠附肢及腹部的尾节运动在水体中营浮游生活。 (2) 大眼幼体:已初具豆蟹的雏型,体型扁平,头胸甲近梯形,一对螯足和4对步足已经出现,眼大。腹部平时伸出,且可以卷曲。这时已降至底栖生活,有弱趋光性,靠腹部各节卷曲,各对附肢及步足的摆动偶而可脱离容器底在水体中游动。 (3) 早期幼蟹:已具豆蟹趋型。头胸甲近方形,额部稍突。一对步足和4对螯足增长。腹部不再伸出或卷曲,紧贴于头胸甲的腹面。已营底栖生活,靠各对步足爬行。有时受水流冲击可在水体中游动,腹部呈锐三鱼形,性别不能区分。再蜕一次皮,成为幼蟹,雄性腹部的附肢伸长成为交接器,雌雄性征出现。  相似文献   

18.
河蟹生活史从亲蟹产卵孵化开始,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发育至成蟹止。早期人工育苗为幼体阶段,分蚤状幼体(Z)和大眼幼体(M)两个阶段,正常的蚤状幼体蜕皮5次,每次蜕皮分为一期,分5期,然后转为大眼幼体,但在2004年的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我市部分场家出现了幼体发育阶段性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9.
安朵仙水母在固着的无性繁殖螅状体和浮游的有性繁殖水母体间交替,其生活史中绝大多数环节并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受特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影响。静止水流和雌雄个体间的交互作用对于产卵和受精是非常重要的,受精卵在64h内可经浮浪幼虫阶段变态为4触手螅状体。螅状体能通过单碟型横裂产生水母体,但对温度和光照要求严格。出芽生殖是螅状体无性繁殖的唯一方式,出芽率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大多数碟状体在横裂的过程中生长出口腕,并在脱离螅状体12~24h内翻转为口腕向上、外伞向下的倒立形态。水母体可通过食物和体内的共生藻获得能量。人工条件下,螅状体可长期保存,水母体可以饲养两年以上。  相似文献   

20.
光合细菌(PSB)是一种能够利用光能进行生长繁殖的水生微生物,其属螺菌科,为光能异养型,它能吸收分解水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具有很高的水质净化能力。光合细菌在水中繁殖时可释放出具有抗病力的酵素,可提高鱼、虾及贝类的抗病力,可明显减少发病率。光合细菌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