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BP神经网络在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BP神经网络评价原理、方法,并以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度设定、BP学习训练、BP神经网络的可行性检验进行了论述.评价结果,2001~2003年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分别为0.64、0.62和0.58,健康程度从亚健康向较不健康转变,认为必须及时采取合理的保护及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措施以逆转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绿色康居理念与住宅社区相关的理论为指导,依据实地调查所得数据建立了住宅社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对春江郦城住宅社区绿地景观的指标体系构成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住宅社区绿地景观期望度评价体系,运用专家评分、归纳总结法等方法,从服务功能、生态保护、环境美化3个方面提炼了可评价住宅社区绿地景观12个指标因子,通过A H P计算分...  相似文献   

3.
"以网防火"是林火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影响林火阻隔网(FFSN)火灾防拉效能发挥的因素很多.文中建立FFSN火灾防控效能评判指标体系:FFSN密度、FFSN网眼变动系数、FFSN连通度、FFSN通达度、森林消防水资源点-FFSN连通指数以及森林消防水资源点-FFSN通达度6大指标;依此构建FFSN火灾防控效能综合评判模型.应用FFSN与森林资源矢量数量和属性数据,借助ArcGIS技术和数学方法.获取评价指标值,定量评判以广州市各区FFSN火灾防控效能评判顺序,其结果为花都林区>白云林区>增城林区>从化林区.评判结果符合实际,为林区FFSN建设与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安县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林地资源可持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选择了24个参评因子构建了适合文安县特征的林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该县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文安县林地资源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另外,引进"障碍度"概念,进行定量的障碍诊断,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文章认为应从提高认识,增强领导;加大资金、科技投入;抓好重点绿化工程;搞好水利工程建设;转换机制等五个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参考其他相关领域学者关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评价的具体特点,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聚类法等方法构建了包含4个层次,21项评价指标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构建了"知识"、"意识"、"伦理"、"评价与建议"、"技能"、"行为"、"意愿"7个一级指标,各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55 4、0.241 1、0.198 9、0.078 3、0.048 4、0.138 3、0.039 5.同时建立了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将每个旅游者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评价总得分确定为该各项指标的加权和,将总得分的等级划定为[85,100](非常好)、[75,841(很好)、[65,74](较好)、[55,64](一般)、F45,54](较差)、[35,44](很差)和[0,34](非常差)等7个等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兴起,森林公园已逐渐成为我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人类活动和森林公园自身建设的不完善,也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制约着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为对象,从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建设三方面构建了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  相似文献   

7.
以湘西自治州为例,阐述了该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该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度计算模型研究了湘西州2003~2012年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变化及其协调发展类型,并对10年来该地区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方倩  魏媛 《绿色科技》2022,(4):246-248,254
指出了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土地生态安全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引发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以贵阳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2009~2019年贵阳市城镇化评价指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土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景观美感度和景观可游度的研究,尝试构建了一个科学、精确、适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景观评价模式,并建立了一个较为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滨河绿地规划设计及景观优化提供理论根据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质量缺乏综合定量化评价问题,以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层,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为准则层,以及林地生物量、初级生产力、物种丰富度等10个指标为指标层,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获取了各层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特高压...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数学和灰色关联的工程项目评标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石振武  柳鹏 《森林工程》2006,22(1):55-57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均已实现了国际、国内的竞争性招标。本文在分析探讨工程项目评标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技术与定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度理论相结合的工程评标的数学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此法简便实用,评标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旅游用地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3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构建了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福建省用材林林地定级评价指标体系(经济指标、地利指标和立地指标3大类10个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小班为评价单元计算总分值,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用材林小班林地级别。在定级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用材林林地估价方法,即基准地价修正法和地价模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近年来在河北省山区兴起的生态经济沟建设为例,探讨了山区开发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认为在把山区生态经济建设作为新型的山区经营模式看待的同时,还应从开发、利用、保护山区资源出发,设置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以考察投资带来的整体效果,力求使山区开发建设,以较少的投入耗费,取得更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区域生态认证(REC)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参照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 由REC申请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设计并进行检验。REC体系的生态-技术-经济指标就是REC根据可持续的经济系统对资源需求的正反馈过程, 通过选择生态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作为审核指标, 并使3类指标之间满足一定耦合关系而形成的认证指标结构体系。对所选指标项可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检验, 对所设定的标准值可应用区域生态足迹的Logistic方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被国际社会关注的两大问题,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存在着日趋严重的矛盾与冲突。本文综合分析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及特点,提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并确定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收集国内外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相关研究文献, 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指标维度、指标体系构建以及评价方法3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其发展趋势。通过文献分析发现,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维度构建研究进展较显著, 评价维度大多集中在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 国内研究者对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但目前尚无公认的评价体系, 现有评价体系缺乏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缺乏可操作性; 国外研究者对自然旅游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取得了一些成果, 可以选择性地借鉴; 融合多学科,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评价较为全面可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亟需深入研究的3个方面, 即注重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研究、加强环境维度指标的可测量研究和探索对全球自然保护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现代苗木质量评价的生理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苗木质量评价的生理指标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现代苗木质量评价的生理指标主要有苗木水份、矿质营养、碳水化合物、导电能力、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芽休眠及其他生理指标。论述了各生理指标的作用、重要性和研究现状及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测度指标.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城市生态足迹研究发展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城市生态足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云南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学珍  赵尘 《森林工程》2006,22(1):31-34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并充分考虑云南山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提出了云南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公路建设和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作为基础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作用确定不同建设阶段的状态、响应指标。该指标体系涵盖面广,综合性强,适于公路交通各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