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郑礼  张广义  刘勇 《植物保护》1992,18(5):54-54
1991至1992年,我们试用特制450瓦自镇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取得较好效果。 将灯固定在一稳定三角架上,灯下设一直径1.2—1.5米水池,水面距灯20—30厘米,水中加0.1%洗衣粉。每天傍晚开灯,清晨关灯捞蛾。 1991年安灯15盏,分散置于村边近电源处。棉铃虫成虫盛发期,每灯每天平均诱蛾4835.2头。 1992年在棉田内安50盏灯,间距250—300米,每盏灯控制约100亩。一代成  相似文献   

2.
王贺军 《植物保护》1988,14(1):55-55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等原因,近年豆天蛾为害日渐加重。1987年见蛾时间长,诱蛾量之多超过历年。曲周县5月29日始见蛾;香河县6月14日见蛾,到7月底1台黑光灯共计诱蛾2960头,比去年同期多2346头;廊坊7月上中旬诱蛾量是去年同期的9倍;馆陶日诱蛾441头;大城日诱蛾444头。 曲周县调查,卵株率81%,百株有卵230粒;虫株率77%、百株虫量105头。永年县卵株率90%,百株有卵180粒,幼虫120头,最高210头。衡水地区发生33.3万亩。从全省田间调查情况看,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产卵孵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幼虫盛期,也是为害和防治适期。 发生严重的原因;除大豆种植面积扩大,过去没有防治习惯和经验,累计虫量增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的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茌平县贾寨乡处于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为老植棉区1993年全乡种植棉花1.5万亩,其中春棉1万亩,夏棉0.5万亩。近年棉铃虫发生,1992年特大发生,1993年亦属大发生。为防治棉铃虫,该乡采用多措施,1992年曾施药10余次,但仍遭到较重损失。1993年6月15—19日,全乡安装了150台450W 高压汞灯对第二和第三代棉铃虫蛾进行诱杀。在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10余位师生的协助下,对高压汞灯诱虫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2年,棉铃虫在江苏省是继1978年后的又一个大发生年。其发生范围之广、发生量之大、蛾卵峰次之多均为历史所罕见。综合分析1992年大发生的因素,我们认为江苏棉铃虫有外来虫源。根据有下面三条:1 1991年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棉田受涝严重地处里下河的泰县受涝后8月上旬调查125块棉田(约400亩),平均每40亩有1头虫,系统观察百株累计卵量仅1粒,但9月下旬末至10月上旬初,田间突然出现大量卵粒,10月4日普查,平均百株卵量450粒。兴化市1991年受淹后仅剩6万亩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规律,于2019年利用高空探照灯和性诱捕器在北京市延庆区开展其成虫监测,借助气象资料和昆虫轨迹模拟方法分析延庆区草地贪夜蛾迁入时的天气背景场,并探究其潜在虫源地分布。结果表明,北京市延庆区于9月9日晚首次性诱到2头草地贪夜蛾成虫,比高空探照灯见蛾时间早2 d。高空探照灯于9月12日首次见蛾,至10月4日最后1次见蛾,共有12晚见蛾,其中9月仅零星见蛾,10月3日晚虫量最多,达21头,当晚雌雄比为14∶7。后半夜诱蛾量占总诱蛾量的75.0%,符合迁入型昆虫的扑灯节律;天气背景场显示,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均可诱集到草地贪夜蛾,偏南风时段诱蛾量占总诱蛾量的86.1%,明显多于偏北风时段;下沉气流时段诱蛾量占总诱蛾量的91.7%,表明下沉气流利于其降落。轨迹模拟结果显示,迁入种群借助高空运载气流可能来自延庆区以南的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北京市延庆区是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最北端,偏南气流是该虫北迁的主要运载动力,风切变、下沉气流和降水是其迫降的主要天气条件,其迁飞到达延庆区的时间明显晚于在美国到达同纬度地区的时间,且单一的灯诱和性诱都不能准确反应其到达时间,需进一步开展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于1992年冬季棉铃虫越冬蛹基数大,今年又遇早春气温高,棉铃虫提前羽化出土。据黑光灯观察,4月15日始见成虫,是自1962年以来第二次在4月中旬见蛾。截止到5月3日累计诱蛾38头是去年同期蛾量的8.5倍,田间普查,4月26日见卵,5月8日我站普查30块不同类型麦田,平均每米单行长有卵1.2粒,最高5粒,且在果园、菜田均  相似文献   

7.
雷国明 《植物保护》1993,19(4):52-52
昆山市三化螟在70年代后期渐趋衰落,1980—1983年近绝迹,1984年起逐年回升。全市冬后越冬幼虫密度调查,1980—1983年未查到,1984—1987年每亩0.44—1.25头,占3种螟虫的0.11%-3.56%,1989年后以3—5倍的速度回升,1991年每亩达92.2头,占3种螟虫的17.33%;预测灯下全年诱蛾量,  相似文献   

8.
刘保禄 《植物保护》1965,3(4):136-136
去年河北束鹿县全县30个公社,354个大队,发动群众1万7千多人,从6月15日至8月4日,插诱蛾杨枝把子10万多个,捕蛾570万余头,大大降低了棉田棉铃虫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产卵量,减轻了为害,对棉花增产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2年在河北省藁城市对二点委夜蛾A、B两种性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试验1即4月25日至5月6日在小麦地的试验结果表明,B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是A诱芯的3.45倍,差异显著.试验2即6月18日至7月25日在玉米地的试验结果表明,在6月18日至7月11日,B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比A诱芯低22.33%,差异未达显著水准;而在7月12~25日,B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是A诱芯的2.71倍,差异极显著.与此类似,B诱芯的单盆日最大诱蛾量达到245头,显著超过A诱芯的74头.可见B诱芯的诱蛾性能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4种不同性诱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诱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动态,筛选对当地种群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性诱剂,对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BLB)、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K)、江苏宁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L)、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AZL)4个厂家生产的草地贪夜蛾性诱剂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进行田间诱捕效果试验,探讨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4种不同性诱剂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BLB诱芯和NL诱芯可以有效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羽化高峰期明显,且峰值日期一致,NK诱芯诱集的成虫虫峰不明显,XAZL诱芯零星诱到成虫,无明显成虫高峰;BLB诱芯监测期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其总诱蛾量达136.75头,分别是NL诱芯、NK诱芯、XAZL诱芯的1.47倍、4.76倍、10.52倍;通过对BLB诱芯进行持续30 d和持续60 d的诱捕对比试验,发现BLB诱芯1~30 d内诱捕性能稳定,诱蛾量大,31~60 d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有所下降且达显著水平,尤其是50 d后诱捕量下降明显。结果表明:BLB诱芯的诱蛾量大,能够明显反映出草地贪夜蛾的羽化高峰期,符合测报要求,更适合本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使用该诱芯时建议30 d更换1次。  相似文献   

11.
刘珍  张世举 《植物保护》1991,17(4):53-53
豆天蛾是我市大豆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20万亩左右。1990年全市种植大豆49.63万亩,豆天蛾发生面积达47.7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6.2%。尤其是沿黄河滩区发生更重。一般减产5-10%,严重者豆株被吃成光杆减产50%以上。 封丘县测报站一台黑光灯全年诱蛾量为3023头,除比大发生的1983年(3996头)、1984年(3605)头)稍低外,均高于其它年份,比1985-1989年的平均值多56.8%。发蛾高峰  相似文献   

12.
二点委夜蛾是玉米的新害虫,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暴发,已经成为该区夏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2012年在山西省洪洞县对二点委夜蛾A、B两种性诱芯的诱蛾性能进行了田间测试.结果表明,在6月21日至8月17日,B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是A诱芯的2.49倍,显著提高了诱蛾数量.B诱芯的单盆单日最大诱蛾量达到280头,而A诱芯最高仅为85头.两种诱芯的田间有效期均达58 d,对二点委夜蛾的诱蛾量季节动态基本一致,且B诱芯的蛾量高峰较A诱芯早、峰值更明显.可见B诱芯的诱蛾性能比A诱芯具有明显优势,可应用于二点委夜蛾成虫的动态监测和诱杀防治中.  相似文献   

13.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我县玉米上常发性害虫,常年发生14万亩左右,约占播种面积的51%,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且近几年其发生有上升趋势。为搞玉米螟的测报和防治,我站自1986—1991年进行了玉米螟性诱剂亦即性信息素的诱蛾和测报研究,表现出简单易行,诱蛾效果好,能准确反应出蛾量消长情况,现将6年研究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性诱剂来源:为江苏金坛激素研究所合成并制成以聚乙稀为载体的空心管,由省植保站提供;2.诱捕器制作:用盆口直径为30cm、深  相似文献   

14.
行唐县位于石家庄地区北部,地处东经114度33分,北纬38度27分。1987年9月23日当地是日偏蚀。这天的棉铃虫成虫大量羽化,出现有史以来的特大蛾峰。据我站1盏40瓦黑光灯诱测,23日夜间共诱到棉铃虫蛾1223头,其中雌蛾693头,雄蛾530头。该日蛾量占9月下旬蛾量总数的96.5%。查阅历史资料,从1971年至1986年期间,每年9月下旬平均蛾量只有33.6头,而这一天的蛾量,相当过去16年旬均蛾量的36.4倍。 为何出现这次特大蛾峰,经与气象资料对比分析认为:1987年9月上、中旬的日均气温为21.6℃,虽然比历年同期偏高1.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亚洲玉米螟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的诱捕效果, 于2019年和2020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开展不同品牌诱芯、不同类型诱捕器及不同诱芯悬挂高度处理的亚洲玉米螟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 3种诱芯处理对田间亚洲玉米螟雄蛾表现出不同的诱虫活性, 诱芯A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诱芯B和诱芯C, 是诱芯B诱蛾量的1.38倍, 诱芯C诱蛾量的1.62倍; 水盆式诱捕器对玉米螟雄蛾诱捕效率明显高于倒漏斗式诱捕器, 诱捕到玉米螟雄蛾数量是倒漏斗式诱捕器的1.94倍。2019年和2020年诱芯不同悬挂高度处理诱捕到玉米螟雄蛾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0.8、0.4、1.3、1.8 m和0 m, 悬挂高度0.8 m处理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结果, 使用水盆式诱捕器, 将诱芯A悬挂至0.8 m高度更适合哈尔滨地区田间玉米螟的防治和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16.
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我县麦田暴发成灾,发生面积之大,虫量之高,危害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其暴发特点及暴发原因分析如下:一、暴发特点1.发生早,来势猛,虫量高5月20日在麦田调查,幼虫为2—3龄,最高4龄,发生期比历年提前5—7天,5月22日调查,幼虫为3—5龄平均平方米有虫6.8头,最高达26头,折亩存虫量4532.9头,为12年同期的18.54倍。5月28日调查,平均一平方米有虫10.7头,最高达58头,折亩存虫量7132.6头,是大发生的1989年同期虫量的6.99倍,部分地块一亩高达1—1.32万头。  相似文献   

17.
2009年秋季在天津地区大葱田,进行了不同性信息素产品诱捕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塑料毛细管型诱芯(1~3号)和2种硅橡胶塞型诱芯(4、5号)对甜菜夜蛾成虫均具有灵敏、高效和持效期长的特点。放置诱捕器42d时各处理平均诱蛾量(头.器-1.2d-1):5号为92.13头,优于其他4种产品,与1号(45.27头)相比差异显著。53d时各处理总诱蛾量1007.3~2138.3头.器-1,最高和最低诱蛾量相差2.12倍。不同产品的性价比3号最高为15.41,其次为4、5号,分别为12.45、7.76,2号和1号较低,分别为4.97和3.78。  相似文献   

18.
余庆县地处贵州省东部 ,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 .5万 hm2 。稻纵卷叶螟是其主要害虫之一 ,以 3、 4代为主害代。 2 0 0 0年 ,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 0 .8万hm2 ,成灾 0 .2万 hm2 ,是近几年来的重发年。1 发生特点1 .1 迁入期较晚2 0 0 0年 3月 1日挂排 ,5月 1 1日排下见虫 ,比1 999年晚 8d,比历年晚 2 d。1 .2 第 3代排下诱蛾量大、田间赶蛾虫量小第 3代排下在 5月 2 3~ 2 7日 ,6月 4~ 8日 ,6月 1 2~ 1 9日出现迁入蜂 ,分别诱虫 497头、 881头、1 78头 ;5月总计诱蛾 685头 ,是 1 999年同期的4.42倍 ,6月总计诱蛾 1 1 70头 ,是 1 999年同期的4…  相似文献   

19.
1991年稻飞虱在枣阳市大发生,全市种植水稻74.61万亩,有60万亩遭受稻飞虱危害。通过防治挽回稻谷1922.52万公斤,分析发生特点是:迁入早、虫量多,范围广、上升快、短翅成虫多、卵量高,虫体发育不一,冒穿早,为害重。由于措施得力,全面控制了危害。一、大发生特点1.灯下虫量多,峰次明显。20瓦黑光灯7月13日—9月20日累计诱虫134360头。其中有白背飞虱86550头,占64.27%,褐飞虱48010头,占35.73%,日诱虫千头以上24天,高峰日8月13日灯上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察河北省馆陶县2013—2018年7—9月份气温及3代棉铃虫、2代玉米螟盛期诱蛾量的变化,分析了高温天气对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出现高温天气的2013年和2018年(8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7.3和27.2℃,旬平均最高气温为31.1~35.1℃),3代棉铃虫成虫盛期灯诱蛾量分别比2代增长2.0、2.2倍,2代玉米螟成虫盛期灯诱蛾量分别比1代增长19.4、157.7倍。由此推测,夏季出现明显高于常年的高温天气,是3代棉铃虫、2代玉米螟成虫种群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