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磷效率特性。[方法]采用高、低磷土壤盆栽试验,对大豆苗期不同器官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大豆基因型根、茎和叶的吸磷量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对磷的吸收能力较强;磷低效大豆基因型的主要障碍是各器官的磷的吸收效率(即吸磷量)较低。在低磷处理下,根、茎和叶的干重与其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其磷的利用效率均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可以从植株的磷营养效率得以综合体现。低磷胁迫下,磷吸收效率即吸磷量是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磷效率的主要变异来源,磷高效大豆基因型苗期植株根、茎和叶对磷的吸收和累积能力较强是形成较多干物质的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培法,测定了4种不同基因型韭菜品种植株的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根冠比,研究了对两种磷处理水平的适应机理。结果表明:(1)两种磷处理下,耐低磷高效基因型品种791雪韭和甜脆791根干重显著大于磷敏感基因型一代杂交和久星2号,磷敏感型基因型的韭菜根干重不仅小,且随着磷浓度的变化,下降幅度较大又较快。(2)在不同供磷水平下,4种不同基因型韭菜的根冠比和不同磷处理呈正相关,但不论高磷还是低磷,791雪韭和甜脆791的根冠比、根干重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棉花磷素养分高效利用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自育(或引进)的32个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磷高效基因型品种的筛选。通过水培试验,设置高磷P1(KH2PO41×10-3mol/L)和低磷P0(KH2PO40.01×10-3mol/L)两个磷处理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进行苗期和蕾期的磷效率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整株干物质、相对吸磷量和相对含磷率3个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对其他性状较高,其变异系数苗期分别为27.30%,46.60%,50.30%,蕾期分别为51.70%,57.10%,45.10%,说明这3个指标对于不同棉花基因型品种耐低磷的灵敏程度较高,可以作为棉花苗期和蕾期磷效率的筛选指标。通过3个筛选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新海18号、中棉42号和新陆早19号为磷高效基因型品种,新陆早13号、新陆早26号和新陆早17号为磷低效基因型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春大豆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甘蔗春大豆间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利用9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同甘蔗间作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和1.0 m)的筛选试验,调查大豆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甘蔗行距1.0和1.2 m栽培模式春大豆生育期和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P =0.0142)和0.69(P =0.038)。华春2号在1.2和1.0 m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22.22和2083.33 kg/ha。在甘蔗行距为1.2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泉豆7号产量较高;而在甘蔗行距为1.0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华春5号产量较高。【结论】华春2号、桂春10号和泉豆7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2 m栽培模式下间作,华春2号、桂春10号和华春5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0 m栽培模式下间作。  相似文献   

5.
播期对春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春8号和华春6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对春大豆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的农艺性状、产量有明显的影响,2月25日至3月15日播种,大豆植株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好,是最佳播种期;作为间套作种植,桂西北地区春大豆也可提早在2月上旬播种,以提高间套种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春大豆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甘蔗春大豆间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利用9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同甘蔗间作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和1.0 m)的筛选试验,调查大豆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甘蔗行距1.0和1.2 m栽培模式春大豆生育期和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P=0.0142)和0.69(P =0.038).华春2号在1.2和1.0 m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22.22和2083.33 kg/ha.在甘蔗行距为1.2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泉豆7号产量较高;而在甘蔗行距为1.0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华春5号产量较高.[结论]华春2号、桂春10号和泉豆7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2 m栽培模式下间作,华春2号、桂春10号和华春5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0 m栽培模式下间作.  相似文献   

7.
耐低磷油菜品种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施磷水平处理的盆栽试验,测定了15 个油菜品种的地上部、地下部干重和植株总磷含量,并对参试品种进行了耐低磷能力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耐低磷能力存在基因型的差异,通过研究低磷条件下植株生理变化来进行耐低磷油菜品种的筛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大豆基因型耐低磷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方法,在低磷(LP)和高磷(HP)水平下,对河北省广泛种植的17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筛选大豆耐低磷基因型,为合理布局大豆种植品种,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中黄15’、‘中黄19’、‘Nf37’与‘中黄10’、‘冀黄13’相比,在根干重、冠干重、根系活性吸收表面积、植株磷含量、分泌性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方面差异显著,确定了‘中黄15’、‘中黄19’、‘Nf37’为耐低磷基因型,‘中黄10’和‘冀黄13’为不耐低磷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磷胁迫下玉米地方品种苗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筛选玉米苗期耐低磷胁迫的指标。【方法】以10个玉米地方品种为材料,设置低磷和正常磷处理,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地方品种苗期的主要形态和生理指标,并分析了其相关关系。【结果】低磷胁迫对玉米地方品种苗期干物重和植株吸磷量影响较大,不同品种的耐低磷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干物重和植株吸磷量可作为玉米地方品种耐低磷种质的筛选指标,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可作为筛选耐低磷种质的生化指标。【结论】以干物重和植株吸磷量为指标筛选耐低磷种质能很好地兼顾其他生物学性状,说明培育高产耐低磷玉米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耐低磷及磷高效玉米品种是充分利用土壤磷素和减施磷肥的有效途径,挖掘玉米利用土壤磷素的生物学潜力,为培育磷高效利用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在低磷(P2O5:20 mg/kg)和正常磷(P2O5:100 mg/kg)条件下,以8个新疆自育的春玉米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结果】筛选耐低磷基因型,划分不同磷效率类型,鉴定出对磷高效的玉米品种。施用磷肥对玉米生长有明显的影响,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单株产量及植株氮磷累积量在各品种之间差异显著。鉴定出4个耐低磷品种,分别为新玉29号、新玉47号、新玉54号 和新玉69号。依据磷效率综合值对玉米基因型磷效率类型进行了划分。【结论】新玉47号、新玉54号和新玉69号为耐低磷且低磷高效品种,郑单958为不耐低磷且正常磷高效品种,新玉110号为不耐低磷且磷低效品种,新玉24号、新玉29号、新玉80和新玉102号为磷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