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驯化 从事鲫鱼养殖的人多有这样的体会,它不象鲤鱼那么容易驯化,难以养成集群上浮摄食的习惯。因此,成鱼养殖中人们尽量选择上浮摄食习惯良好的鱼种来减少驯化难度和驯化时间。 笔者在推广精养鲫鱼的过程中对鲫鱼驯化有了较深的体会:鲫鱼数量的多少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在一个池塘中鲫鱼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才具备形成集群上浮的  相似文献   

2.
黄福 《内陆水产》1998,23(3):13-13
为了加快名特优新品种的开发,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1997年我们承担了省水利厅下达的《池塘主养优质鲫鱼技术》推广项目。通过科技人员和生产单位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要求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推广工作总结如下。1主要技术措施1.1投放品种纯,质量好的优质鲫鱼。如彭泽鲫、异育银鲫。1、2做好驯化工作。鲫鱼驯化比鲤鱼难度大,因此在驯化时要耐心,投饲的速度、节奏要慢些,驯化时间要长些。同时饲料落水面要小点,控制在lin一之内,努力为鲫鱼集群浮水摄食创造条件。13投喂。由于鲫鱼口较小,因此在…  相似文献   

3.
方正银鲫无公害驯化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正银鲫是鲫鱼家族中的佼佼者,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遗传基础稳定等特点,现已在全国推广养殖。方正县德善乡是方正银鲫的原产地,银鲫养殖面积占全县的60%以上。德善乡水产站经多年的技术跟踪,汇集全乡渔民驯化养殖银鲫的先进经验,总结出方正银鲫无公害驯化养殖技术,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鲫鱼新贵——黄金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鲫鱼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售价始终高于与它养殖成本基本持平的鲤鱼,但美中不足的是鲫鱼的生长速度较慢,远远低于鲤鱼的生长速度。因此我省广大渔民养殖鲫鱼的积极性并不高,只有极少部分采用颗粒饲料驯化养殖(养殖产量比鲤鱼低,驯化难度高于鲤鱼),多数以搭配的形式套养。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的遗传育种专家、高级工程师金万昆场长带领全场的科研人员,在中国鱼类育种学专家沈俊宝先生的亲临指导下,采用高科技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因其体色金黄(成鱼阶段较为明显),体形似鲫鱼,故定名为黄金鲫。黄金鲫克服了彭泽鲫等普通鲫鱼生长速度慢的缺点,同时又具备像鲤鱼般的养殖产量和极易驯化上台集中抢食的优点。实践证明,黄金鲫是一个优势明显极具养殖前途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药喂鲤鱼鲢鲫治病──池塘主养鲤鱼防治鲢鲫病技术目前,较为正规的池塘养鱼,大多以鲤为主养鱼,搭配鲢鲫等。主养鱼主要摄食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的颗粒饲料,搭配鱼则以水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为食。这种混养方式充分利用了水体,发挥了各种鱼之间的互利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1996年对松浦银鲫进行强化培育,采用LRH-A与鲫鱼脑垂体混合剂给松银鲫催产,利用鲤鱼雄性,通过网箱催产,人工干法授精。网箱孵2化,获产率75%,受精率75%.孵化率67%。本文还就松浦银鲫人工繁殖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颗粒饲料驯化养鱼是近年来我省普遍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在池塘驯养鲤鱼过程中,如何以最低饵料系数获取养殖鱼最大增重,这是当今养鱼生产者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我省气温低、池塘大等特点详细评述池塘驯化饲养成鱼及鱼种的投饵技术,主要包括影响鲤鱼的摄食因素、最适投饵量、投饵方式和投饵次数以及投饵点的搭设等,以供探讨。 一、影响鲤鱼的摄食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 全苏养鱼科研生产联合体育种遗传中心自977年始对银鲫(♀)与鲤鱼(?)交配而获得的杂交种进行了研究。银鲫与鲤鱼杂种的特点如同其它远缘杂种,是雄性不育:杂交的 F_1代全部雄鱼不育;而部分雌鱼成  相似文献   

9.
方正银鲫是大规模驯化养殖的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遗传基因稳定等特点,现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养殖。方正县是方正银鲫的原产地,银鲫养殖面积占全县的80%以上。方正县水产总站经过多年的技术跟踪,汇集全县渔民驯化养殖的先进经验,总结出方正银鲫高密度驯化养殖技术,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1洞庭青鲫的营养需要 洞庭青鲫是杂食性鱼类.从鱼苗孵出到体长2.0cm以前。主要摄食轮虫等甲壳动物,这与多数鱼类的食性一致;从体长2.0cm以后与成鱼一样,以摄食藻类和腐屑为主.能消化其他鱼类不能消化的蓝藻类.从这种藻类中摄取的碳,可达到总摄食量的43%~50%。目前对洞庭青鲫的营养需求还无人研究.但从上述食性分析。它的营养需求。应与罗非鱼、鲤鱼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1.
从能量角度谈鲤鱼越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方地区进入10月、下旬水温10℃以下的低温期,鲤鱼的摄食就不活泼。当水温达到7℃时,鲤鱼就不再摄食,停止给饵。  相似文献   

12.
普安银鲫是在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一带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个鲫鱼地方种,是用营天然雌核发育的普安银鲫A型为母本、兴国红鲤等鲤鱼为父本繁育的子一代,因其食性杂、生活力强、群体产量高,在各地均有养殖,且有了较快发展,但同时频频暴发细菌性败血症鱼病,给水产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普安银鲫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改良上海地区银鲫的养殖性状,筛选最佳的亲本组合,用雌性三倍体或四倍体杂交银鲫作母本,雄性银鲫、鲤、青鱼作父本,进行了6组不同亲本组合的杂交试验,并比较了杂交子一代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状况,以同步发育的中科3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四倍体母本中,与鲤鱼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生长速度最快;在三倍体母本中,与银鲫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生长速度最快。然而,以四倍体为母本的杂交子代,其生长速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以三倍体为母本的杂交子代,原因可能是四倍体母本的卵子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遗传重组。  相似文献   

14.
鱼竖鳞病的防治危害对象:主要危害鲤鱼、银鲫。金鱼、团头鲂、草鱼也有发此病的情况.发病季节:冬季与春季。水温较低时流行。如鲤鱼在产卵期和越冬期容易发病.鱼病状:①病鱼体表粗糙,部分或大部分以至全身鳞片张开、竖起。鳞的基部水肿,用手挤压时,有透明或半透明...  相似文献   

15.
放养密度 :池塘培育鲫鱼鱼种 ,亩放鲫鱼夏花 80 0 0~ 1 2 0 0 0尾 ,可养成规格为 50~ 60g的鱼种。在池塘进行鲫鱼成鱼养殖 ,亩放鲫鱼种 1 50 0~ 1 80 0尾 ,平均规格 50~ 60g/尾 ,可养成规格为 3 50~ 40 0g的成鱼。品种搭配 :鲢、鳙鱼数量应占所养鲫鱼数量的 1 0 %左右 ,鲢、鳙鱼投放过早会影响鲫鱼驯化 ,最佳投放时间应该在主养鲫鱼上浮抢食习惯形成之后。鲤鱼、草鱼上浮抢食时间短 ,抢食凶猛 ,不仅会影响鲫鱼驯化 ,而且还会影响鲫鱼的全年摄食生长 ,所以在鲫鱼主养池中禁止搭配鲤鱼、草鱼。驯化 :在饲料里添加适量诱食剂 (如诱食肽 ) …  相似文献   

16.
1992年7月20日袁某拿2尾垂死的银鲫(全长分别为8厘米和8.6厘米),经检查,为肤孢子虫寄生:体表有10多个灰白色的小痘包,挑破后流出无色稍稠的液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布满活跃的孢子虫。内脏未见病变。发生鱼病的池塘属于常熟市练塘乡多服公司,面积2亩,水深1.3米,灌排方便,放养夏片银鲫、草鱼、鳊鱼、鲤鱼和花白鲢合计6.7万尾,其中银鲫2.7万尾。据介绍,在水面无力漫游的全是银鲫,已  相似文献   

17.
黄浦江人工放流鲤鱼 银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中上游承接太湖来水,是优良的淡水天然捕捞场所;下游水质污染后影响江海回游鱼类资源的补充,渔业捕捞地位日趋下降。在中上游放流鲤鱼、银鲫等定居性鱼类有利于继续发挥水体的渔业经济效益。本试验于1989~1991连续三年放流标记鲤鱼4500尾,标记银鲫20000尾,随后用电捕网等渔具定期捞捕,测算重捕率,生长率等。观察表明,放流效益明显。按水体底栖生物资源,作者初步估算了应投放鲤鱼鱼种的数量,建议选择适当河段设立鲤、银鲫鱼自然繁殖保护场。  相似文献   

18.
人工诱导获得天然雌核发育四倍体银鲫杂交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具有156或162条染色体的我国黑龙江天然雌核发育银鲫是二倍体(2n)或三倍体(3n)仍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同源或异源(鲤鱼等)精子与银鲫卵受精的子代,不管是认为这种子代能够继承母性的遗传特性,还是认为异源精子在雌核发育子代中具生物学效  相似文献   

19.
膨化浮水料是在原有全价颗粒饲料的配方基础上,经过改进加工工艺,在比生产颗粒饲料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压力空间内熟化和搅拌,进入空气环境中自然膨大而成的饲料.膨化浮水料投入池塘后会浮在水面上,极为利于鱼类的摄食.使用膨化浮水料喂鱼有以下好处:……  相似文献   

20.
唐金玉  王岩  任岗  李由明 《水产学报》2019,43(6):1438-1448
通过93 d围隔实验比较了增加摄食配合饲料的鱼(草鱼和银鲫)密度和添加EM菌对三角帆蚌、草鱼、银鲫、鲢和鳙综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采用2×2实验设计,设4个处理:LF0(20尾草鱼+10尾银鲫)、LFA(20尾草鱼+10尾银鲫+EM菌)、HF0(40尾草鱼+20尾银鲫)和HFA(40尾草鱼+20尾银鲫+EM菌)。所有处理中三角帆蚌、鲢和鳙密度相同,均为每个围隔内40只蚌、8尾鲢和2尾鳙。实验期间围隔内不换水,每天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定期向LFA和HFA围隔内泼洒EM菌。结果显示,围隔内出现浮游植物超过81种,分别隶属7门、32科、73属;实验前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微囊藻和栅藻,后期转为微囊藻、平裂藻和腔球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3.2×108~8.3×108个/L;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和EM菌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高密度草鱼和银鲫组(HF0和HFA)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呼吸强度较高,初级生产力较低;添加EM菌可降低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增加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在蚌鱼综合养殖中放养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