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水稻巨大胚突变体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水稻巨大胚突变体千粒重下降与其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方法]用Richards方程对水稻巨大胚突变体MH-ge1及其野生型明恢86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对供试材料的灌浆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巨大胚突变体的起始灌浆潜势大于野生型MH86,但最大生长速率、平均生长速率均较小于野生型,且突变体的最终生长量小于野生型。[结论]突变体的籽粒灌浆特性较野生型差,从而造成巨胚稻突变体籽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稻巨大胚突变体的萌发生理,为富含功能性成分的水稻新品种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巨大胚突变体MH-ge1及其野生型MH86在种子萌发过程中GABA及其他主要营养成分、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与MH86相比,巨胚突变体MH-ge1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均明显降低;淀粉酶活性较低,蛋白和脂肪含量较高;浸种后,突变体与野生型的GABA含量均迅速升高。[结论]巨大胚突变体发芽势较差,发芽率较低;巨大胚突变体发芽糙米GABA的富集与胚的大小基本成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水稻巨大胚突变体N2-52垩白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水稻巨大胚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和基因图位克隆,阐明垩白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粳稻品种'宁粳2号'及其巨大胚乳突变体N2-52为材料,分析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和籽粒的理化特性,观察N2-52垩白区域的造粉体发育和淀粉颗粒形态;构建N2-52与籼稻品种'N22'杂交的F2群体,进行突变基因的图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水稻籽粒灌浆机理。[方法]采用2个千粒重超过40g的水稻大粒种质与2个水稻常规品种进行籽粒灌浆特性研究。[结果]大粒种质在花后24~27d达到最大灌浆速率,较常规品种(15~23d)灌浆高峰推迟;大粒种质灌浆速率曲线为右偏,常规品种为左偏;大粒种质具有较大的起始生长势,其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达常规品种的2倍之多;大粒种质的实灌时间短于常规品种。[结论]大粒种质水稻的灌浆特性优于常规品种水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玉米品种沃玉964的籽粒灌浆特性。[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对照,对玉米品种沃玉964籽粒体积、鲜重、灌浆速率、含水率、干重、产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沃玉964具有籽粒体积大、灌浆速率快、增产潜力大等特性。Logistic方程可较准确地描述百粒干重随授粉后时间的变化动态。沃玉964的起始生长势R0、平均生长速率G-、最大生长速率G_(max)时的天数T_(max)、最大生长速率G_(max)时的生长量Wmax和最大生长速率G_(max)均比CK高,但是生长活跃期D比CK低。[结论]应采取合理措施对沃玉964的灌浆过程进行调控,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大穗型二系杂交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2个大穗型二系杂交水稻品种培杂67和培杂88为材料,研究3种不同施氮水平(LN:90kg/hm2;MN:180kg/hm2;HN:270kg/hm)2对大穗型二系杂交水稻强弱势粒充实度和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施氮量过高会降低弱势粒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时间,致使在叶片功能明显衰退后,弱势粒尚不能完成充实过程,造成弱势粒充实度下降;而施氮量过低则会降低弱势粒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增大强、弱势粒之间平均灌浆速率的差异,从而造成弱势粒粒重和充实度下降。施氮量对强势粒充实度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氮肥的合理施用以及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水稻灌浆期高温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解析温度影响灌浆的分子机制,对保障水稻高产和优质意义重大.[方法]利用水稻中一份温度敏感的灌浆缺陷突变体dg1,结合遗传、生理、生化和3H-ABA feeding等技术方法,解析温度影响水稻灌浆的分子机制.[结果]我们克隆了一个调控水稻籽粒灌浆的关键基因DG1.DG1编码一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突变后植株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方法]以1份务班和颍花异常的水稻突变体为材料,研究该突变体生长阶段的几个不同时期几种酶活性变化和稻米的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在条斑颖花突变体生长过程中,分蘖中期SOD的活性高于野生型,在开花前和开花末期的活性又低于野生型;突变体POD活性在3个时期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开花前期最高,野生型植株POD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CAT在突变体的3个生长时期活性呈递减趋势,在分蘖中期活性很高,在野生型中活性变化趋势相反;MDA的活性在3个时期活性变化递增,野生型的活性相对较高;突变体中可溶性糖含量低;总氨基酸含量上升。[结论]突变体性状的表达与SOD、POD、CAT和MDA活性变化有一定关系.这些变化使突变体免于死亡,最终导致米质改变:  相似文献   

9.
以郑单958为对照,对3个高产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进行研究,并运用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R20.99),结果表明:迪卡517、登海605和金海5号较郑单958(CK)达到灌浆峰值后的灌浆速率下降相对较慢;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生长各阶段均存在品种间差异,3个高产品种的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生长量和平均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郑单958,而灌浆活跃期各品种表现与之接近。籽粒灌浆速率的提高,尤其是快增期灌浆速率高,利于缩短后期库容建成时间,促进籽粒快速灌浆,从而能进一步发挥品种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T-DNA插入产生的水稻小粒突变体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稻粒形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及其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作用。[方法]筛选水稻T-DNA插入纯合体,鉴定表型变异,通过表型突变的遗传分析及其与T-DNA插入共分离的检测,研究水稻表型突变的遗传特性。[结果]观察到1个粒形突变体T56。主要表现为粒长变短、粒宽变窄及千粒重降低;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分离群体出现野生型和突变体2种类型,其分离比符合3∶1,表明该突变体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突变体及其后代分离群体的Basta抗性检测和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由T-DNA插入所引起,突变性状与T-DNA共分离。[结论]该材料可用于插入座位的基因克隆和水稻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为成都平原种植粳稻提供依据。【方法】以籼稻品种辐优838、泸优578及粳稻品种辽星15、辽星19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利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品种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不同品种灌浆特性与抽穗后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粳稻品种中辽星19不仅库容量大,结实率也高,其产量显著高于辽星15,且与籼稻品种辐优838、泸优578相当。籼、粳稻稻品种籽粒灌浆类型分别为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和异步灌浆型,并且穗型大小对籼、粳稻灌浆结实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辽星19抽穗后干物质转运能力更接近当地的籼稻品种,有利于籽粒灌浆的启动;其每穗粒数虽显著高于辽星15,但弱势粒的灌浆速度并未降低,且达到灌浆峰值后下降减缓,灌浆时间也有所延长,最终结实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粳稻品种辽星19每穗粒数虽多,但其抽穗后干物质转运能力得到加强,籽粒灌浆得到改善,仍能实现较高的结实率,因此在成都平原仍表现出较好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灌浆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方法]选用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326和弯曲穗品种奥羽316,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研究2品种主穗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的灌浆特性。[结果]结果表明:2品种主穗上1次枝梗粒数均多于2次枝梗粒数,辽粳326每穗颖花数的差异主要是由2次枝梗数和2次枝梗粒数决定,而奥羽316恰相反。辽粳326的实粒数与结实率均高于奥羽316。2品种各级籽粒灌浆趋势为上部1次枝梗(PBt)籽粒>中部1次枝梗(PBm)籽粒>上部2次枝梗(SBt)籽粒>下部1次枝梗(PBb)籽粒>中部2次枝梗(SBm)籽粒>下部2次枝梗(SBb)籽粒。辽粳326的单茎草重和粒草干重明显高于奥羽316。[结论]辽粳326的灌浆能力优于奥羽316。  相似文献   

13.
解文孝  韩勇  李建国  刘博  姜秀英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193-11195
[目的]比较分析辽宁省不同特性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为筛选及选育高光能利用率和耐光抑制的优良水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粳9、辽优1106、东壮2号3个辽宁省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便携式叶绿素仪和调制荧光仪MINI-PAM测定自然条件下灌浆结实期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Ft、Fm'、Yield、ETR、qP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叶绿素含量上,辽粳9、东壮2号整个灌浆期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但辽优1106灌浆中后期迅速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总体上辽粳9、东壮2号灌浆各时期变化平缓,且趋于一致,辽粳9均略高于东壮2号;而辽优1106荧光参数中除Fm'和qP与上述2个品种变化趋势相同外,其他参数均表现出灌浆中后期急剧下降。[结论]杂交稻辽优1106和东壮2号中后期的光适应能力较弱,光能利用率急速下降;辽粳9对整个灌浆期的光适应能力及光合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高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60-19962
[目的]对紫叶水稻突变体PLM品质进行研究,为紫色水稻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一种新发现的水稻紫色突变体以及与其组配的F1、F2为材料,测定其籽粒的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千粒重、糙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等指标。[结果]亲Z的粒型1级,糙米率1级,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均未达到1级标准;F2代籽粒变大、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降低、胶稠度变软。[结论]亲Z品质指标多数未达到标准,但其F2代品质有所优化。  相似文献   

15.
紫叶水稻突变体PLM的品质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紫叶水稻突变体PLM品质进行研究,为紫色水稻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一种新发现的水稻紫色突变体以及与其组配的F1、F2为材料,测定其籽粒的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千粒重、糙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等指标。[结果]亲Z的粒型1级,糙米率1级,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均未达到1级标准;F2代籽粒变大、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降低、胶稠度变软。[结论]亲Z品质指标多数未达到标准,但其F2代品质有所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高产氮高效型籼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关系,选用高产氮高效型(HYHNE)、高产氮中效型(HYMNE)和低产氮低效型(LYLNE)杂交籼稻品种,在相应最适氮肥水平下,研究3种类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差异及其与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特性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和不同粒位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GRmax)、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米粒重(Wmax)和平均灌浆速率(GRmean)均表现为HYHNE>HYMNE>LYLNE,起始生长势(R0)、活跃灌浆期(D)和有效灌浆时间(T99)均表现为HYHNELYLNE>HYMNE, R0、D和T99均表现为HYHNE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高产氮高效型籼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关系,选用高产氮高效型(HYHNE)、高产氮中效型(HYMNE)和低产氮低效型(LYLNE)杂交籼稻品种,在相应最适氮肥水平下,研究3种类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差异及其与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特性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和不同粒位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GRmax)、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米粒重(Wmax)和平均灌浆速率(GRmean)均表现为HYHNE>HYMNE>LYLNE,起始生长势(R0)、活跃灌浆期(D)和有效灌浆时间(T99)均表现为HYHNELYLNE>HYMNE, R0、D和T99均表现为HYHNE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两系杂交早稻灌浆成熟期籽粒淀粉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以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611和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对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611和陆两优996灌浆期籽粒中直链淀粉积累、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的影响。[结果]高温条件下株两优611和株两优996灌浆前期籽粒中ADPG-PPase和SSS活性高,直链淀粉积累快,粒重增长快,持续时间短,抽穗10 d后ADPG-PPase和SSS活性迅速下降,抽穗16 d后淀粉积累趋于停止。适温条件下籽粒中AD-PG-PPase和SSS活性变化缓慢,抽穗13 d后达到其活性高峰值,直链淀粉积累慢,持续时间长,抽穗19 d后籽粒中仍有少量淀粉积累,粒重较高温条件下高。[结论]2个不同类型品种中适合作米粉原料的陆两优996在高温条件下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较适温条件下高,高温有助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陆两优996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