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方法]配制了黑小麦76、黑小麦18、96-45和line2204个黑粒小麦品种(系)与4个白粒小麦品种(系)9-231、宁春16、宁春17和新春22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F3植株上籽粒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黑小麦76的黑粒性状表现母体遗传,均为不完全显性,黑粒性状受2对互补基因控制,F3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line220、96-45和黑小麦18籽粒黑色性状的遗传基因有2对,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有互补作用,F2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结论]可以通过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分别选育粒色不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内蒙古黑粒小麦种皮颜色的遗传特性,与3个红粒小麦和2个白粒小麦配制了10个正反交组合,观察了F1、F2代植株上籽粒种皮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表明,籽粒种皮黑色为细胞核遗传,黑色对红色和白色均呈显性。内蒙古黑粒小麦与红粒及白粒杂交F2代,均符合9(黑)∶7(红或白)分离规律,说明黑色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同一组合的F2各黑粒单株间籽粒颜色有深浅之分,说明这2对显性互补基因还具有剂量效应。通过黑粒小麦与红粒和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可以培育粒色不同的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黑粒小麦种皮颜色的遗传特性,以普通小麦苏2051与郑麦9023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的种皮颜色为深紫色的突变体小麦品系宁0726为材料,分别与3个红粒小麦和2个白粒小麦配制了10个正反交组合,观察F1、F2及F2∶3代种皮颜色,并分析其遗传。结果显示,小麦种皮紫色性状表现为母性影响,由细胞核基因所决定,紫色对红色和白色呈显性。宁0726与红粒及白粒小麦杂交的F2∶3代种皮颜色,均符合9(紫):7(红或白)分离规律,说明紫色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同一组合的F2∶3代各紫粒单株间紫色有深浅之分,说明这2对显性互补基因还具有剂量效应。利用黑粒小麦与红粒或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可以创制黑粒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豆粒色遗传规律,能有效地通过育种途径来提高小豆商品品质。[方法]选用红色、黑色和红底黑斑籽粒颜色的小豆种质资源,组配了2个杂交组合,分析其F2和F3群体粒色性状遗传。[结果]AG118×GM285组合的F2群体粒色分离比是黑粒:米黄粒:红粒=12:3:1,F3进一步验证了F2粒色分离比,黑粒色对米黄为显性,米黄对红色为显性,且黑色对米黄色具显性上位性作用。GM276×GM633组合的F2群体粒色分离比是红底黑斑粒:红粒=3:1,说明红底黑斑和红粒色由一对基因控制,红底黑斑为显性,红粒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小豆粒色遗传规律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小豆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5.
小豆粒色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B-1、JN001、JN5、L-I-10、NL3、北尾大纳言、HB801等7个小豆品种组配的13个杂交组合F2世代植株籽粒颜色的遗传变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杂交组合中,F2世代小豆籽粒种皮色泽的L*、a*、b*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以及相对遗传进度等遗传参数具有明显差异。(2)在红粒品种与白粒品种杂交组合中,F2世代小豆籽粒种皮色泽的L*、a*、b*遗传变异大于红粒品种间杂交组合,在红粒与白粒杂交后代的早期世代对粒色L*、a*、b*进行选择明亮鲜艳的红小豆品种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6.
小麦籽粒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本研究通过测定24个不同粒色的小麦品种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籽粒色素含量,并研究不同颜色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与小麦籽粒颜色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为B族维生素的利用及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MRM)模式精确测定小麦籽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籽粒色素含量。黑小麦76和VICTO杂交后代F8代12个姊妹系B族维生素含量变化很大,12个姊妹系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冬鉴系列的10个小麦品种(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色素含量与B族维生素含量不存在显著正相关,籽粒颜色深小麦并不一定富含B族维生素。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受基因型的影响, 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的手段提高B族维生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黑小麦76(母本)和VICTO(父本)杂交产生的F8代12个姊妹系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存在着明显的超高亲杂种优势,因此,可通过有性杂交,培育高B族维生素含量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选用黑小麦漯珍一号与3个红色籽粒小麦杂交,遗传分析表明:F1代籽粒表现为黑色;F2代种皮性状黑色与红色分离比率为9:7,说明漯珍一号黑种皮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小麦漯珍一号黑种皮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黑小麦漯珍一号与3个红色籽粒小麦杂交,遗传分析表明:F1代籽粒表现为黑色;F2代种皮性状黑色与红色分离比率为9:7,说明漯珍一号黑种皮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
利用幼苗及籽粒形态鉴定玉米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主推的玉米杂交组合及其亲本的幼苗叶鞘、叶鞘节等器官的颜色性状,以及籽粒性状等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幼苗叶鞘、叶鞘节等器官的颜色与父母本的相对性状有差异,且父本为显性的杂交组合,可用幼苗来鉴定杂交粒中的自交粒,并进行品种纯度测定。籽粒的粒型、粒色深浅、顶部形状、颜色等都是稳定遗传的性状,顶色及淀粉层颜色表现直感现象,可用于特定杂交组合及其亲本的真实性鉴定。  相似文献   

10.
小麦籽粒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该研究通过测定24个不同粒色的小麦品种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籽粒色素含量,研究不同粒色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与小麦籽粒颜色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为B族维生素的利用及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MRM)精确测定小麦籽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籽粒色素含量;黑小麦76和VICTO 杂交后代F8代12个姊妹系B族维生素含量变化很大,12个姊妹系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冬鉴系列的10个小麦品种(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色素含量与B族维生素含量不存在显著正相关,籽粒颜色深小麦并不一定富含B族维生素.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受基因型的影响,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的手段提高B族维生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黑小麦76(母本)和VICTO(父本)杂交产生的F8代12个姊妹系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存在着明显的超高亲杂种优势,因此,可通过有性杂交,培育高B族维生素含量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黑小麦品质育种、加工品质评价及相关加工企业的原料选择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在新疆种植表现良好的6个黑小麦品种(系)为原料,对其主要加工品质性状及面条、馒头和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特性进行测试与评价.[结果]供试黑小麦品种(系)的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沉淀值较高,湿面筋含量中等,灰分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偏低.品种间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较大,面粉蛋白质质量需进一步提高.S-2、黑小麦76和96-45具有较好的面条加工适用性,S-2属于制作馒头良好黑小麦品系,S-2和黑小麦76属于制作新疆拉面良好的黑小麦品种(系).[结论]黑小麦在我国传统蒸煮类食品加工上仍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花后高温对春小麦种子质量的影响,为减缓高温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小麦宁春4号和繁08-3为供试材料,盆栽条件下,花后10~25 d在自制的温箱中进行高温处理,研究花后高温对春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花后高温显著降低了春小麦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活力和淀粉酶活性,使宁春4号的发芽率降低了2.08%,种子活力降低了22.25%;使繁08-3的发芽率降低了4.08%,种子活力降低了22.94%。[结论]花后高温降低了春小麦种子的活力,从而影响种子的出苗率,最终影响春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黑(果皮)糯玉米主要标志性状及色泽遗传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4年时间,就黑(果皮)糯玉米色泽进行了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黑(果皮)糯玉米属于果皮遗传,其标志性特征与色泽均为连锁遗传,色泽具有部分加性效应。黑糯玉米材料作母本时显示母本黑色(或紫红色),作父本时花粉没有直感现象,当代不表现黑色,它与黄糯玉米材料杂交子粒为黄色,与白糯玉米材料杂交子粒为浅黄色,与黑糯玉米材料杂交子粒为黑色,F1穗轴紫红(黑)色,子粒紫红(黑)色。黑(果皮)糯玉米杂交种只能用F1,F2产生分离不能留种用,其标志性主根紫红、叶脉紫红等特征在苗期可用作纯度鉴定和去杂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蓝、紫粒小麦资源用于提取植物天然色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粒小麦晋太170为对照,研究7个蓝、紫粒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籽粒色素的形成情况及遮光对其的影响,测定籽粒中花青苷、黑色素的含量,并用岛津120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530 nm和400~550 nm波长处的吸收值。[结果]不同色系小麦籽粒色素的形成过程不相同,遮光明显地影响了紫色、蓝紫色小麦籽粒中花青苷的产生。蓝紫色黑粒小麦756的花青苷含量最高,紫色黑粒小麦3019的最低,分别是对照的12.62和4.83倍。蓝、紫粒小麦的黑色素含量不同,但均高于对照。[结论]蓝、紫粒小麦籽粒色素的形成过程和花青苷含量不同,与籽粒颜色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适合海西州种植的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方法]于2004年进行了10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调查比较它们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供试春小麦品种在海西州均可正常成熟。宁春39号的千粒重和折合产量最高,分别为60.6 g和8972.6 kg/hm2,分别较对照(宁春4号、乐麦5号)增加7.21、0.6 g和12.0%、9.2%,折合产量差异显著。其余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为6095.9~7808.2 kg/hm2,较宁春4号、乐麦5号减产2.6%~23.9%、2.5%~25.8%,暂不宜在海西州种植。[结论]宁春39号可在海西州进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春小麦芽期的抗旱、耐盐性。[方法]以2个小麦品种宁春27号、宁春4号以及2个亲本后代中13个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将不同小麦材料用0(CK)、1%Na Cl+10%PEG、1%NaCl+15%PEG旱盐复合处理后,测定并分析小麦芽期的发芽率、芽长、根长,计算发芽抑制率、芽长抑制率、根长抑制率。[结果]在旱盐双胁迫下,芽期抗旱耐盐性最强的是S129、宁春27号(S127)、S9,芽期抗旱耐盐性最差的是S105、宁春4号(S126)、S75、S103。[结论]该研究筛选出3个耐盐性较强的小麦品种,为培育抗旱耐盐品种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技术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应用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桔梗紫、白花花色的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技术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桔梗紫花和白花正、反交及F1自交,观测后代花色分离同时用引物OPG02对正、反交F2植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桔梗紫、白花花色遗传为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紫花对白花表现为显性;F2植株的RAPD分析结果同肉眼观测花色结果完全相吻合。[结论]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有特异分子标记的性状之间的遗传规律研究,可利用分子标记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