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作为绿色产业和独具特色的旅游业,森林旅游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森林旅游具有独特的游乐价值、商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医疗价值,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主题性、多样性、协调性、适应性的原则.目前,我国的森林旅游业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还未形成健全的法规体系,行业化管理欠有力等.要使我国的森林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从保护环境、确定适宜的客容量、各部门加强协作、建立森林景观生态检测站等八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从休闲及休闲产业的基础理论出发,结合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指出现今森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分析休闲和森林旅游的关系,运用休闲视角将休闲的文化内涵运用到现代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中,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森林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是依托于森林资源而发生的旅游活动,目前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介绍了森林旅游的概念和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森林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现阶段森林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宁夏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宁夏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概况,着重对宁夏森林旅游资源特色和优势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下一步应重点发展的森林旅游精品项目和精品线路,同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森林旅游业投资利率的本质分析,探讨了森林旅游业投资利率选取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原理与森林旅游业实际统计数据,提出了我国目前森林旅游业投资利率的具体范围和操作建议,为森林旅游投资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构建我国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保护森林景观和环境,同时也会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有必要建立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让旅游业更多参与生态保护和社区利益保障,实现旅游发展和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的动态平衡。从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概念出发,阐述了构建我国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构建的核心要素,并提出了实施机制的有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森林旅游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阐明了旅游业是全球性的新兴产业,介绍了国外的森林旅游发展状况,论述了森林旅游的理论基础,环境优势,景观优势和卫生保健功能,指出我国森林旅游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21世纪的旅游热点,前途光明,建议林业部门找准位置,抓住机遇、占领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论森林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森林旅游环境资源在发展森林旅游业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森林生态环境的多种功能以及木材生产、开发建设、游人活动对森林旅游环境资源的影响,提出了营造风景林为主体的森林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森林旅游业的日益兴盛,使旅游人员不断增加,相关产业迅猛发展,而现阶段长白山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发展旅游商品应把握突出地方特色等原则,同时综合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抓住发展机遇,发挥特长,使旅游产品兼具传统特色和时代特性,围绕长白山区的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掘内在潜力,把旅游商品开发和长白山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最大化地转变为经济优势,造福于长白山地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10.
宋秀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33-9334
介绍了恩施州森林旅游资源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恩施州森林旅游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体现。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5—2020年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皖北六市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变动趋势存在差异,2020年五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均值显示出协调、开放水平相对偏低。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度分析表明,协调发展是各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创新发展水平也需增强。未来应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区域合作、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实施城乡协调发展,以持续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晔  王方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83-20085,20092
以四川省为例,利用四川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函数,2003~2008四川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不高,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等化现象非常突出。2003~2008年四川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均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协调程度持续降低;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缓慢上升,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急速下降,公共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持续下降且幅度较大,公共卫生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持续下降,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稳定在低水平,社会保障和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在波动中上升,但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问题及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认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全面把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举措,对于有效贯彻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全面诠释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举措。研究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新发展理念视角看,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创新不足、协调不力、绿色理念缺失、开放水平不高、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需要着力于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缺陷、深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水平、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任志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79-8681
通过分析汉中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新模式——汉中经济捆绑发展模式。介绍了捆绑发展和经济捆绑发展的含义及类型,并探索了汉中地区实施经济捆绑发展的模式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解析了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含义,结合第六次场地普查和河北省农村体育发展调查,分析了城乡体育发展取得的成绩,造成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及其原因,从可统筹发展理论、协同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剖析了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顺城乡体育发展体制,出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创建智库,编制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规划;完善法规保障机制和整合城乡体育资源,构建体育项目体系等促进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市辖区在城市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产业发展具有不同于县域经济发展和城市产业发展的自身特征。这些特征对于从理论上认识市辖区产业发展规律,更好地制定市辖区产业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市辖区的产业发展应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依托于本辖区经济社会及文化基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7.
西宁市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燕华  李成英  王延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06-13008,13150
西宁市的区域发展战略是背依青藏、东向发展,市域整合、城乡统筹。即①与兰州进行错位经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区域经济双核心;加强与拉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与海东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格尔木、德令哈的空间联系、拓展经济腹地。②整合旅游发展空间,建立大西宁旅游经济区;加强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在西宁构建"都市发展控制区",确定控制区范围并将其划分为两级空间结构:都市发展核心区和外围城镇发展区。研究了西宁市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分析了城市发展条件,从而提出主城发展战略,即首先构建中央都市发展走廊,强化西宁的城市凝聚力,逐步形成板块空间发展模式,强化服务功能的中轴集聚效应,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其次构建"三川六岸"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8.
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经济发展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直接有效的推动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蔡文新 《北京农业》2011,(33):205-206
农业作为浙江省的国民经济体系重要内容,对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立足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农业发展状况,以发展循环农业系统为当前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加强观念、制度、手段等多方面努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循环农业系统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并以台州天台农业发展为例,提出发展循环农业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坚持两个可持续发展 加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新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持续性等问题,新疆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过程中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必然选择、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