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总结东圳库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情况,并对做好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三峡库区为例,立足源头控制和过程阻断,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农田排水沟渠、消落带生态系统等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调节技术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控制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三峡库区为例,立足源头控制和过程阻断,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农田排水沟渠、消落带生态系统等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调节技术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控制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污染源现状调查结果与污染源预测方法,预测了水平年东圳水库流域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其中农业面源是流域最大污染源,而农业面源中主要是果园径流污染。在构建东圳水库水域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流域污染负荷预测结果,模拟分析库区水环境变化趋势,结果为库区总氮和总磷将难以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根据污染源调查及水质影响预测结果,建议加强对东圳水库水环境保护,重点开展果园面源污染控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等项目。  相似文献   

5.
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综合调查的方法,对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31个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用产污系数法、排污系数法测算区域内各类农业污染源产生与排放污染物的总量,并引入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和评价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TN、TP和COD的产生量分别为2 066.93、240.93和16 540.18 t,排放量分别为1 432.28、161.83和4 546.65 t;种植业源为该区域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其等标污染负荷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总负荷(1 196.78 t PO43-)的57.79%,水产养殖业源、农村生活源和畜禽养殖业源所占比例分别为14.91%、14.25%和13.05%;TN、TP为该区域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分别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总负荷的50.26%和41.38%,COD只占8.36%;种植业源的TN和TP等标污染负荷量分别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36.08%和21.71%,是区域内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主要构成因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正>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鄂豫陕三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县域3454平方公里之中,有3150km2属于汇水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1.4%,占河南的40%,占整个丹江口库区的14%,在西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对于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优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1西峡县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现状1.1化肥、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7.
随着淅川县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以及人粪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制约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城乡饮用水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淅川县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县、源头县、库区环境优化及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淅川县是农业大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任重道远,仍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茂名市高州水库集雨区内7个镇为研究对象,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以2008年~2012年为研究的时间尺度,对各污染源和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贡献率进行分析评价,研究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主要污染物,同时分析了各镇污染类型及5年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库区的主要面源污染来自农业施肥和畜禽养殖,其主要污染物为TP、TN;对库区各镇的污染类型分析表明,马贵镇、大坡镇、古丁镇属于综合污染类,深镇镇属于化肥污染类,平山镇、长坡镇、东岸镇属于化肥、畜禽污染类型;5年间的变化趋势表明,化肥污染负荷比逐年上升,畜禽养殖逐年下降,生活污染也逐年下降,渔业污染变化不大。根据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从减源、拦截等方面提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简要分析了三峡库区秭归县农业面源的现状及主要原因,提出了库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的几点策略:普施有机生物肥、地上种草、对坡耕地进行改造、减少水土流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大力推广"猪—沼—果"立体种养技术、推广网箱生态渔业养殖模式及在半高山区发展柑橘产业等生态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解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类型复杂,来源不明,底数不清,导致防控措施不力。采用综合调查法对4个库区县(区)2007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运用排污系数法测算污染物负荷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与源解析。结果显示,湖北省三峡库区2007年农业面源TN、TP和COD的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2918.08、346.22、12461.10t.a-1;主要污染物是TN和TP,其等标污染负荷量分别为5836.16、3462.20m3.a-1,两者等标污染负荷比和为91.80%;库区内主要农业污染源是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56.08%和34.37%,而农村生活污染源只有7.99%;4个县(区)污染负荷的比重为夷陵区>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因此,针对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策略:防控的污染物主要是TN和TP,防控的重点源为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防控的重点区域为夷陵区。  相似文献   

11.
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解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为明确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其空间分布,运用输出系数法,对2015年汉江流域范围内的13个地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污染评价,再运用GIS软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快速聚类法划分汉江流域各地市的农业面源污染类型。结果表明:2015年汉江流域的TN、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79 127、26 975 t,相应的等标污染负荷量为2.26×10~(11)、1.68×10~(11)m~3;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TN等标污染负荷贡献率最大的污染源是农田化肥,TP等标污染负荷贡献率最大的污染源是畜禽养殖;TN、TP的等标污染负荷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各地市的等标污染负荷仍存在差异,等标污染高负荷区集中在流域中游,TN、TP的等标污染负荷最大值均出现在流域中游的南阳市;基于快速聚类结果确定汉江流域主要有6种污染类型。汉江流域的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物污染负荷和空间分布研究为汉江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以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造成的非点源污染为研究对象,从最大化社会收益的目的出发,依托集体补贴机制,构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模型,通过给农户提供适当补贴,激励农户降低农田中化肥使用量,达到减少政府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成本和增加社会收益的目的。对太湖流域农业氮肥污染防治的数据验证表明,模型的应用可以减少太湖流域22.32%的氮肥污染物排放量,对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旧是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分析,结合国内外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实践以及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包括:制订环水有机农业发展国家行动计划;建立环水有机农业试点;开展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培育国内有机产品市场等。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调控关键在农户,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政策的意愿与行为,是政府制定农业环境政策时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利用三峡生态屏障区68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农户农业面源污染调控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以及参与意愿对农户的实际参与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的意愿和行为,其中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意愿对农户实际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前,农户对周围的农村环境已经有了较高的感知,他们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意愿受到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而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因此,农业面源污染调控的相关职能部门仍需继续关心三峡生态屏障区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进而增强其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意愿与行为,巩固和扩大三峡生态屏障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项目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农田养分流失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与方法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农田面源污染的各种监测技术,包括径流产生污染物监测、淋溶产生污染物监测和在线监测。农田径流污染物的主要监测方法主要有人工模拟降雨产流法、流量计法、堰测法和容积法;农田淋溶污染物主要监测方法有淋溶盘法、淋溶集水槽法、渗漏池法、抽滤管法和模拟土柱法;农田养分流失在线监测虽然尚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和经济局限性,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龙高飞  蒲玉琳  谢疆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11-11714,11717
植物篱既是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又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技术之一。在介绍植物篱技术的概念、分类与设计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篱控制农业面源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我国的研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点源污染排放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它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非点源污染,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非点源污染指的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其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和不易监测性造成了研究和控制的难度大。文中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义、来源、特征、危害,具体阐述了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措施,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三峡库区的万州区分水镇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该镇长江次级河流汝溪河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该河流的水质并不乐观。通过分析该河流流域范围内由于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和化肥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现状,得出汝溪河的有机污染负荷COD>BOD>TN>TP,其中COD的贡献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水土流失、BOD的贡献主要来自畜禽养殖、TN和TP的贡献主要来自化肥农药。从水环境的角度提出了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整合畜禽养殖点、建设沼气池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等应对面源污染的措施,有利于保护汝溪河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分水镇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保护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破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随着人口增加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广东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温室气体减排形势严峻,发展低碳农业是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的最有效手段。结合广东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了广东开展农业污染减排、发展低碳农业的必然性,并从技术层面提出了广东发展低碳农业的技术替代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发展有机农业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文章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发展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推动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战略,包括制订有机农业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建立激励有机农业发展的经济机制;加大对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研究;依靠科技创新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为突破口,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国内有机食品市场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